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

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1)

“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它,可卻打不敗它。”這句話出自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在我讀過的書中,《老人與海》帶給我的感受最深。這本書講述了以為老人是一個以捕魚為生的人,有一次,經過他自己無數次與鯊魚搏鬥的經驗,捕獲了一條大鯊魚。卻在回歸的途中,一群更加兇猛的魚把老人捕獲的鯊魚肉搶光了,只剩下了一副魚骨架。

在老人與那一群兇猛的魚搏鬥時的情景,令我感受最深。老人在搏鬥時的那永不言敗、頑強搏擊、堅不可摧的精神實在使我敬佩!這使我想到了自己,每一次遇到困難我也是像老人一樣嗎?不,不!與老人想必,我實在是太軟弱了!

我曾記得,在我十歲那年,媽媽讓我將一些物件送去外婆家。可路途遙遠,只好乘坐公車。問題來了,獨自去遠方,我非常害怕,非常不安。這令我想到了《老人與海》中的老人,老人是堅強地戰勝困難的,我也一定能戰勝,我決不會做不到!於是我的手緊緊地握著物件,最後總算將物件送到外婆家。《老人與海》帶給我的是“勇敢堅強”。

老人確實勇敢堅強,可若不是他有線束的捕魚技巧與經驗,他能夠捕到魚,戰勝那群兇猛的魚嗎?想必老人一定是努力鑽研捕魚技巧和習性,他也不會打敗那些兇猛的魚。生活中也是如此,沒有實力沒有紙質,你能在社會中立足嗎?《老人與海》帶給我的是“努力”。

老人能戰勝一群兇猛的魚,也是因為他有信心!缺乏自信,他決不可能勝利,就算他能有高超的技術。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戰勝困難。《老人與海》還給我帶來了“自信”。

這本書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就是通過這樸實平凡的語言告訴人們:無論什麼時候,人的意志精神不可丟失。一個人即使遇到困難,也要以頑強、自信的精神去面對它,戰勝它,克服它。

初一:歐陽珈

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2)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這就是海明威對自己的作品《老人與海》的評價。

我愛書,我認為書是人類的知識寶庫,是智慧的結晶。在我讀過的許多書里,有不少書使我感動,但是,只有《老人與海》這一本書至今使我念念不忘,《老人與海》寫的是——個老人在成功和失敗之間跋涉的故事。有一句話一直在我的耳畔迴響:“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本書就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這么一個故事,老漁夫桑提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別的漁夫看作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是這條魚哪有那么容易屈服,他拖著老人走了幾天幾夜,最終才被老人所殺。沒想到,大魚周圍的血腥引來了不少鯊魚,年邁的老人孤軍奮戰,雖然趕跑了鯊魚,但是辛辛苦苦才捕捉到的一條大魚卻只剩下了骨頭。儘管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當我讀到:“窩棚里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泥地上安了個可以用木炭燒飯的木灶……”我不禁為之震驚。老人就生活在這樣簡陋的地方啊!要知道,我們現在的老人都在做什麼?無非就是帶帶孩子,逛逛公園,做做飯,可是故事中的這位老人,不僅沒有安享晚年,還必須要靠自己的雙手才能生存下去。我身為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人,為什麼不靠自己的雙手做點什麼?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老人曾經說過:“一定有屬於我的大魚在什麼地方等著。”這句話表面看上去像是在說大魚,卻又何嘗不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在訴說自己對人生的認識。這條大魚就是指我們可以掌握的機會,但是請注意,機會只會在某處等你,不會無條件的送上門來,我們必須要付出努力。也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得不到的,只能說明不是自己的。”在生活中,我們做事情不能浮躁,要本著“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心態做事,始終相信有所付出,就一定有所回報。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這是我在這本書中很喜歡的一句話,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是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在國小六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

那是一個看似平常的下午,我像平常一樣收拾書包,像平常一樣騎車回家。實際在我的心裡可是一直在“叫苦不迭”。為什麼這么說呢?原來,因為臨近考試,這天的家庭作業比往常多出不少,回家我還要做媽媽額外布置的一些試卷,更要命的是,今天晚上有一份千字的作文要抄寫一遍參加比賽。原本回到家很長很長的路似乎變短了,一眨眼就回到了家中。我不情願的掏出紙筆,寫起了作業。到了八九點鐘,我完成了學校的作業和額外的試卷,開始抄作文。我心裡好像有一股無名的怒火慢慢的燃燒,沸騰。越想越氣,我不禁說出聲來:“該死的徵文,要是沒有你,我早就解放啦!”不知道要對誰說,只是想發泄一下情緒。又過了五分鐘,我再也寫不下去了,正當我想扔筆罷工的時候,突然就想起了這句話,“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是啊!說的太好了!這時候不正是需要冷靜面對的嗎?想起了剛才的行為,不禁羞愧萬分,安安靜靜地低下頭寫起來。“呼——終於寫完了!”十點整,我完成了徵文!

這件事可能是件不足掛齒,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它對我來說卻遠遠超出了本身的價值,成為了像是“里程碑”一樣的存在。

是啊!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初一:呂思佳

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3)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這兩句話完美地體現了作者的思想。

書中的老人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在大海上遇到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經過三天三夜的耐力與毅力的較量下,儘管老人的手已經抽筋,沒有水,也沒有食物,也沒有武器,老人還是把馬林魚殺死了。可就在老人回家的途中,遭到了鯊魚的襲擊。當他到達港口時,只剩下一副魚骨頭了。

這個簡單的故事,卻唱出了一首英雄主義讚歌。老人雖然失敗了,但那只是力氣和肉體上的失敗,它的信心和希望始終不會破滅。生活中的我並不像老人那樣迎難而上,是一個遇到困難就退縮、逃避的loser。但因那次的勝利,我改變了自己。

一次手抄報的班級比賽,我認為自己做的手抄報不大好看,所以就沒有要參加的念頭。突然,我看到了班上畫畫最差的同學舉手了。見此景,大家紛紛使出“激將法”讓我參加。“你畫畫比他好幾百倍,他都參加了,你怎么可以不參加?”“對啊,參加吧,你肯定可以得獎的!”他們的“激將法”奏效了。儘管抱著很小的希望,我還是認真地完成了手抄報。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星期的努力換來了第一名的成績,出乎意料,自己竟然可以做得這么好。從此,我的步伐再也不會被困難阻擋了。

牆角的蝸牛,正奮力地往上爬,動作慢得讓人看不見。它的臉上似乎掛著汗水,背著它那龐大的“房子”,留下了它努力的痕跡。它和老人一樣,執著、不放棄、勇往直前,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標,無論怎么樣的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步伐。

老人是真正具有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敢於面對困難的精神。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並不是失敗者,而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並沒有在命運面前“跪下”,無論在怎么艱難的環境裡,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和馬林魚、鯊魚的戰鬥。老人是一個失敗者,但更是一個失敗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形象,正是海明威筆下的人物聖地亞哥。

初一:曾卓怡

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4)

一個精彩的故事不一定要多么長,不一定要情節多么複雜,就像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它講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后釣到了一條奇大無比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也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大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過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到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不由多說,這個故事想要讓我們通過老人的意志力等的做事要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或許,老漁夫並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儘管他開始戰勝了大馬林魚,但卻未能戰勝鯊魚,最後無功而返。但他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我認為,他是一個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這句話出自老漁夫的口,這時他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推進,而我們碰到一點小困難就叫苦連天。

我也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不能斤斤計較,就像這位老人一樣。

老漁夫的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初一:吳子傑

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5)

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屈服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捕到的是不是完整的一條魚,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追捕那條馬林哈魚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出來了。

《老人與海》成功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寫這篇文章的作者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名叫聖地亞哥的古巴老漁夫,他獨自一人出海打漁,經過八十四天仍然一無所獲,及至八十五天,他終於釣上一條大馬林哈魚,然而這條魚的力量過於強大,老人歷經艱辛在茫茫大海上經過三天較量,才終於至服了大魚,因為大魚龐大無比,根本無法拖上船,他把大魚捆在漁船的一側,在歸程中一再遇到鯊魚的襲擊,老人奮力對抗鯊魚,但最後留給他的只有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海明威在這裡塑造的老人是一個悲劇的英雄,雖然他最終只得到了一副魚骨架,但他是一個精神勝利者,他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向限度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聖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失敗還是成功,都值得我們學習。

海明威通過對老人與大馬林哈魚、鯊魚和大海的搏鬥以及大量的內心表白,表達了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自然法則是人類力量不可抗拒的,我們崇高的人對大自然不屈不饒的鬥爭,也要崇高的人與自認和諧相處。

初一:羅文婷

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6)

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

——題記

《老人與海》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它的作者海明威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書中講的是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茲獎。這個骨頭裡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么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聖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以前,我做什麼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說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考不到好成績。《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小刀綁在槳把上。刀子折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就用舵把。這種充滿信心、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嗎?自從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學習上不再因為一兩次不順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

今後,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我要感謝這本書,感謝它讓我學到了那么多知識,感謝它讓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感謝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使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初一:馬柔

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7)

一位老漁夫,連續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但在第85天,他還是出海了,為的不只是捕到魚去賣錢,更是為了自己的尊嚴,一個永不屈服的靈魂。也許是他的堅持與奮鬥感動了上帝,終於在此次出海時讓他捕到了一條體重1500磅,身長18尺的大馬林魚。他歡呼著,為自己的成功感到欣喜,但也為殺死了這條魚而有些許的內疚。終於他駛入了歸航。但一切並非如此簡單,許多的鯊魚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將鯊魚一一殺死,結果。大魚仍然難逃厄運的被吃掉了,老人筋疲力竭的拖回一副魚骨頭。

老漁夫雖然老了,倒霉、失敗,但奮鬥卻始終是他生命的主鏇律,即使不能戰勝一切,但他永不會屈服,不會被打敗。在他奮鬥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位老人與海的抗爭搏鬥,更是堅毅的靈魂與厄運的抗爭。

作者海明威本身經歷了種種磨難,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刻畫出以為這樣偉大的老人,這個老人正是他本人的縮影。老漁夫雖然是孤獨的,貧苦的,但他的精神財富是豐富的,內心是充實的。或許每個人對老漁夫是否成功理解不同,就好像“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但我們翻開書的扉頁,就好象打開一個生封已久的木箱,裡面不是盡藏著珍貴的古器,而是訴說著曾經的偉岸英勇,使靈魂洗禮在充滿力與美,堅持與奮鬥的美麗殿堂中!

湖南省臨湘市第六中學初一:劉奇

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8)

歐內斯特.海明威是馳名世界的美國作家。今天,我有幸讀到了他最有名的一則中篇小說《老人與海》。讀完整篇文章,一個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低頭,不氣餒,堅韌奮鬥的老魚夫形象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巴老魚夫聖地亞哥接連出海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但他毫不氣餒。第85天他再次出海,好不容易釣住一條比他的魚船還長几英尺的大馬林魚。拚死抵抗的大魚將船拖到了遠海,經過三天兩夜的艱苦搏鬥,老人終於刺死打魚,把它縛在船邊,拖著它返回漁港。但是,途中不時地遇到兇殘的鯊魚群來襲擊,它們瘋狂地爭事大魚。已極度疲勞的老人又頑強地與鯊魚群搏鬥:用魚叉,用刀子,用槳柄,用木棍……最後,他什麼武器也沒有了。當他終於疲憊不堪地返回漁港時,suo大的馬林魚僅剩一具空空的骨架。故事的內容就是這樣簡單,但我卻被老人非凡的意志和力量所折服。我佩服老人把人與海的格鬥想像為人生格鬥,把大馬林魚和鯊魚都看成他浴血奮鬥的對手,佩服他以自己的行動證實人的膽略,人的氣魄,人的價值,證實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

人的一生何嘗不是這樣呢?在漫漫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無數的困難與坎坷,但是我相信,只要每個人拿出自己的勇氣與力量同困難搏鬥,你終究會取得成功。即便最後你與困難“同歸於盡”也絲毫不會後悔。細細地品味完《老人與海》,一句極富生命意義的話在我心中永遠珍藏了起來: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