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讀後感範文4篇

居里夫人讀後感一:

“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這是但丁的一句名言佳句。讀完《居里夫人的故事》後,我忽然明白:尊師就是一種美德。

1932年5月,華沙鐳學研究所落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開幕典禮。當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突然跑下台,把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推上主席台,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

居里夫人這種尊師的美德,的確令人讚嘆。那時,居里夫人享有科學家的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然而,她卻沒有忘記培養自己的老師。

歷史上許多的偉人都具有尊師的美德,我清楚地記得有這樣兩段偉人的故事:

徐特立曾經是毛澤東在湖南長沙師範學習時的老師。1937年,徐特立過60壽辰,當時,毛澤東已經是我們黨和紅軍的偉大領袖了,工作十分繁忙,但他還在百忙中親筆寫信祝賀老師的生日,信中說:“您是我20xx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您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徐特立讀了毛澤東的賀信後謙遜地說:“我不過是毛主席的一日之師,而毛主席則是我的終身之師。”毛澤東既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更是尊師的典範。

1957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委員長和大家一起看戲。開演前,朱德正和周圍的觀眾交談,這時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著向朱德走來。朱德看見了,急忙立正向老人敬禮。禮畢,又急忙握住老人的手親切地叫了聲“葉老師”。然後,朱德又請老人人座,然後自己才坐下來。這位老人就是朱德早年在雲南講武堂學習的老師。

其實,尊師美德的故事數不勝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有許多,比如同學見到老師後立正、行少先隊禮、道一聲“老師好”!上課前全部起立,向老師行注目禮……這些都是尊師的表現。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更要尊重老師,這是時代的呼聲,是人類文明的強音。讓我們共同努力,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居里夫人、毛澤東等偉人為榜樣,做一位尊師的好少年!

居里夫人讀後感二:

爺爺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呢,叫做《居里夫人傳》,對,大家肯定知道赫赫有名的居里夫人吧!如果不知其人,那讓本人來介紹吧!

首先,她可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喔!談起諾貝爾獎吧,可是不少呢!還有,她可是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還是兩次獲獎間隔最短的科學家之一。還有!她是法國索爾邦大學第一個女性教授。而且,她是法國醫科學院第一個女性院士!這可能是很多了吧,可她還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不勝枚舉的第一。

100多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喧鬧,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的婦人走上講台,全場立即肅然無聲,她是第一個登上這個獎台的女性,她就是瑪麗 居里。站在這個講台上是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 居里一起宣布天然放射性元素鐳的誕生。

我想:如果我這個女孩像居里夫人那樣學習,那我也不是可以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嗎?..............

好了,現在,大家都知道居里夫人了吧!

居里夫人讀後感三:

居里夫人,是一個傳奇人物。今年寒假我讀了她的傳記,裡面有一篇文章叫做《艱苦的提煉》。我讀了以後,談不上“深有感觸”,但心靈確確實實受到了震撼。縱觀全文,也許“鐳”的實驗我們做不了,但居里夫人的精神卻值得學習。

故事的概要是這樣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發現了“釙”和“鐳”,“釙”在一年時間裡被很快提取,分離了出來,可是“鐳”卻難以提煉。經過很長時間的分離,只剩下了“鋇”和其它,這個其它,就是“鐳”。但實驗了一年零七個月,做了一百五十八次試驗,“鋇”和“鐳”依然不能分開。最後,他們選擇了“結晶法”。這樣又工作了兩年多,做了上千次實驗,但“鋇”被分離了以後,蒸發器里只留下了一些殘渣,居里夫婦近乎絕望了,他們打算放棄,但在找失敗的原因時,居里夫婦又一次檢驗了那些殘渣,終於驚喜地發現,這就是真正的“鐳”。

故事看完了,我被震撼了。理了理紛亂的思緒,我發現居里夫婦成功的秘訣在於以下幾點:

“相信真理”。“鐳”的存在,很多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都表示懷疑,居里夫婦的實驗遭到很多人以及法國政府的嘲笑和反對。但是,居里夫婦沒有因此而動搖。他們依然執著地進行實驗,儘管多次失敗,也遭到居里夫人的姐姐——布羅尼婭.斯可羅多夫斯卡的寫信勸阻。但是,他們沒有理會和放棄,堅信“鐳”的存在,終於提煉出了“鐳”。想想自己平時做作業時,本來已經想好甚至寫好了答案,遭到幾個“優等生”的反對,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斷,不經思考,不論對錯,就盲目地把答案改掉了,真是慚愧啊!讀了《艱苦的提煉》以後,我要學會自主思考,即使遭到別人的反對,也要把自己的答案和所謂的“正確答案”對比一下,再進行選擇和採用。

“不怕吃苦”。居里夫婦的實驗環境非常艱苦、惡劣。他們在一個沒有煙囪、沒有通風罩、夏熱冬寒的破木棚里工作。他們的積蓄買不起成噸的瀝青鈾礦,只能購買礦渣。這就意味著,“鐳”元素可能會在別人提煉“釷”和“鈾”時遭到破壞,他們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更長的時間來提煉“鐳”。但是,面對艱苦的環境和微乎其微的希望,居里夫婦沒有退縮。對他們來說,提煉出“鐳”比什麼都重要。而我自己呢?雖然能夠參加衛生大掃除等活動,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被動的,並且也只乾點輕活兒,不能吃苦耐勞,而居里夫婦既要學習又要在那么惡劣的環境中進行艱苦的科學實驗,其之艱難和辛苦又豈是這些勞動所比得上的呢?從此以後,我要向居里夫婦學習,努力鍛鍊自己,積極參加各項勞動,不怕吃苦,堅決完成自己的學習和勞動任務。

“堅持不懈”。在實驗過程中,居里夫婦失敗了一百五十八次,後來選擇結晶法,又做了上千次實驗。但他們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如果失敗多次之後,他們放棄了“鐳”的研究,向世人宣布“鐳”是不存在的,那么就沒有今天的用“鐳”射線來治療疾病的方法了。而他們頑強地堅持了下去,最終取得了成功。但是我自己,卻是一個缺乏耐性的女孩,想寫一本書,可能只寫幾天就放棄了。算算我廢掉的文稿,少說也得有一萬字了吧,如果加到一起,絕對是一本小小說了,但我卻全浪費了。讀了《艱苦的提煉》,我決心今後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堅持下去,決不輕易放棄。

居里夫人成功的秘訣絕不會只有這三點,而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更不止於此。但我們如果能“相信真理”“不怕吃苦”“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居里夫人讀後感四:

暑假裡,我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樣——居里夫人。她的一生,對於我,有著太多太多的啟示。

她曾是一個窮苦的波蘭女孩,她也是兩次獲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對知識的嚮往和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使她成為我們所欽佩的——居里夫人。

整本書中,對我觸動最大、也最具現實意義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學的那章。她當時經濟拮据,為了避免干擾,便從姐姐家搬到了一個陰冷的小閣樓上。每天七點起床,學習到凌晨三點方才就寢。冬日的巴黎寒風刺骨,一床薄被哪能抵抗嚴寒。於是,瑪麗只能將所有的衣服都蓋在被子上,甚至將椅背壓在上面,以此來增加重量和溫暖感。僅有的一點生活費只夠她終日以水果充飢,根本談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著打補丁的衣裙和墊著硬紙板的破皮鞋度過了在索爾本大學的求學生涯的。還讓我感動的是在大學的圖書館裡,瑪麗就像一塊貪婪的海綿,拚命地吸吮著知識的乳汁。一次,她忘了吃飯,昏倒在圖書館裡。

在本學院的學位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物理學碩士第一名。看到這裡,我真的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了。

居里夫人是一位謙虛忘我的人,當她獲得金燦燦的獎章和獎金時,她是那樣的從容和不聲張。當她朋友勸他申請專利時,居里夫人謝絕說:“不應該這樣做,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不應當藉此謀利。”她把大量獎金贈送給波蘭的大學生,貧困的人民,實驗室的助手……

居里夫人對科學研究比對自己身體健康還重要,她因長期在實驗室而患上了許多疾病,但是她沒放棄科學研究,帶病堅持做實驗,搞研究,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她把一生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

居里夫人留給我們的品德是:要有熱愛祖國、報效祖國之心;生活上又簡樸,要依靠自己力量去謀求設生活;要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不虛度一生;要勇敢、自信、堅強、樂觀面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