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淚烏江血凌雲志

江南的青山秀水裡交融著南唐後主李煜的淚,滾滾的烏江水中沸騰著西楚霸王項羽的血,桌面的書卷里蘊含著校園學子的凌雲之志。——題記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屈指可數的風流人物不一定是成功者,那些“看破紅塵客”也能給人以啟迪。歷史一頁頁地往回翻著,展現了無數位英雄的勝敗榮辱。我推開這扇厚重的歷史大門,去重拾那塵封已久的記憶碎片。

你,李煜。一個無心覬覦皇位的閒情之人能登上大寶,成為一國之君,這不得不讓人覺得是意外。“千古詞帝”的確為後人留下許多華麗樂章,但政治上的失敗也給你落下了不少罵名。才華橫溢的你提筆一揮,也許就能作成新詞一曲,但本就無心留意政治的你,對如何治理國家是一竅不通。做著自己不愛做的事,不知你是該怨天,還是尤人?日日縱情聲色的你,起初面對北宋鐵騎的蠢蠢欲動時,還心有忌憚。但這一點點的謹慎之心被江南三千里的繁華兩袖一揮,朝你嫣然一笑,你便把它拋到九霄雲外了。當北宋金戈鐵馬揮師南下,原本湖光山色的江南被蹂躪得不堪回首時,不知你心痛了嗎?連天的烽火過後,高高懸起的是一面“宋”字軍旗,這面旗幟象徵著你政治上的失敗。降宋後的“違命侯”固然是藝高人膽大,但也只能留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深深哀怨了。

如果一定要在歷史與李煜之間分出誰對誰錯的話,我只能說,是歷史造就起因,李煜造成自取滅亡的結果。李煜被陰差陽錯地推上了皇位,也許是他父親的失策,但即使他沒有能力坐穩這個位子,他也已經坐下了。所謂的“騎虎難下”也許就是這個意思,無論是該顧全大局還是盡到自己的本分,李煜都該做到一個明君應有的風範,但他沒有,而是選擇在南唐中沉淪了。也許,李煜在臨死前也只能發出“造化弄人”的感嘆吧。

李煜的故事至今縈繞在耳畔,他的人生也讓我知道了,其實有時候,即使你沒有能力去承擔一些責任,你也必須扛下這個擔子,因為這是屬於你的責任,你必須得受著。不要等到白駒過隙後,才後悔當初沒有扛穩責任的擔子跑完全程。

他,項羽。年雖少,但已信誓旦旦下言道,可取秦皇而代之,果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巨鹿一戰,破釜沉舟的決心讓項羽一舉擊敗了秦軍主力。這一役足可見其勇猛。但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年少難免輕狂,項羽不能夠明白“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在鴻門宴上,軍師範增屢次暗示他要殺死劉邦,他都視若無睹,以至於讓劉邦趁機溜走。項羽對一個范增都不能知人善任,又怎么能逃出決勝千里的張良的計策呢?鴻門宴後,原本項羽還是有機會剷除劉邦的,但因為他的自負,不重用賢良之才,使得攻城拔寨戰無不勝的韓信也心灰意冷的離開了。即使項羽“氣拔山兮力蓋世”又如何?還不是因為他剛愎自用,不聽良言,最後只能聽著四面楚歌,落了個兵敗垓下,疑問“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下場?我想,這自刎烏江的結果也是必然的吧。

項羽的確是一代豪傑,但我覺得他只能算的上是勇士,卻稱不上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既該是有大功於社會的,又該是明辨是非,從諫如流的。項羽通過各種戰役證明了自己的勇猛,卻無法打消將士對自己的偏見。要是將士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沒有給予褒獎,而是妒忌英才。這便為韓信離他而去埋下了伏筆。項羽暴露的種種缺點都不能讓世人敬他為英雄。他那大起大落的人生啟迪了我,讓我從中悟出了做人的真諦:做人要虛心接受別人的良言忠告,要有知人善任之英明和運籌帷幄的能力。還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點,這樣才能讓自己時時有一顆冷靜的頭腦。

我,一個普普通通的校園學子,卻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雖然我沒有李白斗酒百篇的才華,但我認為“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將來能為社會盡一點綿薄之力。雖然我不能像杜甫被尊為“詩聖”,但我也渴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我更堅信自己有登上頂峰的一天。雖然我沒有精忠報國的岳飛的忠肝義膽,但我也希望能“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為國家建功立業。雖然我沒有辛棄疾“詞中之龍”的美名,但我也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雖然我的理想之路還很遙遠,但我一定會為之付出多倍的努力。我相信,我的明天一定會沐浴著陽光。這就是我,一個“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我。

李煜,項羽,已經化為歷史的煙塵,但他們的人生卻深深地啟迪了我。總有一天,我會踏著歷史的足跡,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實現我的凌雲之志。那時,我一定會來到一片曠野,插上三炷香,倒上兩杯酒,用最虔誠的心去祭拜李煜、項羽那飄散千年的靈魂……

福建寧德福鼎市福鼎市金橋學校初一:yehangc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