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來的“白求恩”

白求恩,是那個戰火紛飛年代裡中國人溫暖的回憶。多年以後,又一個外國人來到了中國,當然,他的職業與白求恩不同,但相同的是,他把中國人民的公益事業當做了自己的事業。這個人就是荷蘭的藝術家、語言學家樂安東博士。他所做的公益項目就是“榕樹根”,一個致力於搶救景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改善當地景頗族孩子教育現狀的組織。

2024年,樂安東和妻子李暘一起籌劃“榕樹根”公益項目,通過參與式、啟發式的教育方法,幫助當地的景頗族孩子開發潛能;通過對景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性保護及傳承,幫助當地的孩子樹立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重拾自信,為他們帶來與城市孩子均等甚至更優的受教育機會,鼓勵他們從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職業。

樂安東和他的團隊一面探訪景頗老人,收集整理古老的傳說、記錄傳統儀式和技藝,一面利用這些素材與志願者們一起精心設計課程,在幾所合作的國小里給景頗族的孩子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活動課:聽故事、做木偶、演木偶戲、畫畫、音樂、攝影、做遊戲……孩子們在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的活動中享受著創作的快樂。

20年來,在與當地孩子的接觸中,樂安東發現,外界的人往往只看到農村孩子純真的笑臉,卻總忽視他們與城市孩子同樣的聰明,而且有著驚人的藝術天賦和創造力。所以,在2024年夏天,“榕樹根”與荷蘭兒童舞台藝術家harrietvanreek女士一起帶領孩子們,用當地的竹子、芭蕉葉、廢報紙等製作木偶,並根據景頗傳統故事情節,分小組創作漢語和載瓦語的劇本,排演自編自導的木偶戲。

這些只是樂安東和他的“榕樹根”所做事情的縮影,樂安東和他的“榕樹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我們也應該加入到這個隊伍里來,盡我們的所能在各方面幫助和支持他,讓樂安東在公益事業這條路上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