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拾趣

很久很久就曾想過,去體驗一回雨中的旅行,一直以為,這可能是我今生天真的一個夢想了,但就是這樣期望的一個夢想終於還是來了。

前天的時候,我收到了一位尊敬的長者(在我心中,其實可以稱他為智者或學者似乎更準確一些)的邀請,約會我們一起同游終南山。因為有了這個邀請,我們才有了一段短暫的、也不同尋常的快樂旅行。出於種種的原因,我不想在此公開他的姓名,但可以公開他的年齡。他今年七十五歲,精神矍鑠,風采不減當年。如果不是這樣,他怎么能夠和我們一起去登終南山?重要的是,老人依然健談,一路有了他的陪伴,我們既得山水之趣,又從他那裡獲取了許多知識,我不知道這又算不算我的人生之幸呢?

陰天,零碎的小雨敲打著我們的行程。

但這真的是我心中想要的天氣,所以,我不打雨傘,不著雨披,一路拾級,極盡得意。仿佛一時之間,心胸得鍾靈毓秀濯洗,清淨了許多。哪裡還會有人生的落寞和不如意呢?!

黃昏將近,我們在山下一戶人家門前的餐桌前落座。老人從自己隨行的行李包中拿出帶來的酒和咖啡,我們從店家那裡借來紫砂壺泡茶,又叫了四五個小菜喝酒。四周青山環繞,門前流水潺潺,我們舉杯沽酌,暢談古今直至深夜,不覺之間,酒盡茶澌,然我們興趣卻絲毫未盡,如果不是明天還有行程,我想我們會把酒言歡到天亮……

也許,這個時節不是尋花的時候,即使有菊花,我想此刻也絕不會到開放的時節。所以,也更不會看到陶淵明筆下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中情景。但相對來說,我們得到綠色更多一些,交織的藤與樹、翠竹,包括腳下流動的水邊的山石上的青苔,都仿佛將我們浸泡在流動的綠色當中,所有綠色,得雨水的洗禮,更加煥發出欲滴的濃翠。

南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它的富有,這種富有是得天獨厚的,也是因綠而生成的。我們那裡也有山,因為沒有樹木的掩映顯得貧瘠。因此才有了“北山是禿山,南山是富山”這樣的說法。但我覺得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水。沿著迂迴的山道行走,汩汩的流水一直會伴隨在我們的左右,夾谷石縫,若有若無,時隱時現。俯仰高山之巔,我真的想像不出它們最終的來歷。

旅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可能付出的都是累與汗水,但收穫卻是心情的愉悅。

和所有人一樣,我們也付出了累和汗水,但我們卻有著雙層的收穫。那就是因為老人家的喜愛,我們撿到了許多可愛的小石頭,所以,許多旅人返回途中,大多行囊空空,而我們的行囊卻越發沉重。說到這一點,真的有趣。因為我們每到一處景點,眼睛除了捕獲美景的同時,都不會忘記在裸露的大山下,或河床上去搜尋靈異古怪的石頭。甚至在返途中,我們經過一處專門加工石頭的料場,集體裝作採購去偷了一回石頭。

老人他愛石頭,愛到了令我們吃驚的程度。撿回的那些石頭,他如獲至寶,坐在車上不時拿出來幾塊反覆把玩,嘖嘖讚嘆。他告訴我們,家裡收集了一塊石頭,他曾一個人連續打磨了半月之久……這就是一個人的愛好!說到這份矜持,我們真的自嘆不如。

兩天短短的旅程很快結束,從山水之間我們拾到的可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份恩賜,但從老人那裡,我們拾到的卻是不盡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