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種責任

《人民日報》所刊載的一篇通訊《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曾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一名公車司機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裡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用生命的最後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將發動機熄火,確保了車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他做完了這三件事,安詳地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這名司機叫黃志全,是大連市公汽聯營公司雙層巴士的司機,終年45歲。現在所有的大連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美好的人性和人性的美好在黃志全的身上得到了詩意般的表現與升華,這就是一種責任———生命不息,盡責不止。

生活是一種責任,近代學者梁啓超先生曾經說過:“背在我們肩上的最沉重的擔子莫過於責任。”是的,責任是一個人的支柱,責任是一個人的靈魂。當一個人成為社會的一個分子的時候,責任就不知不覺地落在你的肩上。因此,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肩負著一種責任。責任有多重含義:你是家庭的一員要擔負起家庭的責任,你跨進校園要承擔學生的責任,你踏入工作崗位就肩負著工作與事業的責任……正如英國王子查爾斯所說:“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這就是責任。”

責任是人生的一盞明燈。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是一個點燃起責任明燈的人,他總會堅定地生活和拼搏。責任是生活的一把尺子。當一個人回首人生,敢於說說自己盡到了責任,才稱得上是“無悔的人生”。

中國是一個具有502024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已經成為我們的民族之魂。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長期流放中仍然心憂國事,追尋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北宋文學家范仲淹關心民生疾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民族英雄文天祥,寧死不做元相,血灑異邦,高吟報國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末政治家林則徐心繫民族安危:“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都表現了古代仁人志士忠貞愛國、心憂天下的政治抱負和崇高責任。

責任重於泰山。當中國處於茫茫黑夜之時,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抱著對共產主義理想執著追求的信念,對中國革命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艱苦的探索,甘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表現出他們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責任:毛澤東的筆名叫“子任”,意思是決心以救國救民為自己的崇高責任;周恩來在列強侵華時,毅然擔起民族的責任,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誓言;朱德“以革命之憂為憂,以革命之樂為樂”,“忠肝不灑中原淚,壯志堅持北伐心。”陳毅“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正是有老一輩革命家的浴血奮戰和艱苦卓絕的鬥爭,才有了我們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勤學苦讀,是我們每一位學生的責任。我們的祖國正處在飛速發展時期,祖國期待著我們,我們任重而道遠。少年心事當擎雲,青春壯志可摩天。首先,我們要立志為中華民族的強盛而讀書;第二,練就本領,修好學業;第三,惜時如金。抓緊時間勤學,青春就不會白過。

責任,並不是一個華麗的、輕鬆的字眼,它是樸實的、厚重的、威嚴的、崇高的,它是人的精神支柱,它是人的力量源泉,它更是崇高之人的標誌。讓我們胸懷責任,帶著責任生活一輩子,因為生活是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