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作弊

作弊這事,若要追根溯源,那可是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啊!遠的不說,就說清朝吧:在如今的西北大學博物館裡,藏有一件“珍貴”的“文物”——清代夾帶。這件夾帶乃白絹所制,長約2米,寬0.47米,文字若米粒,寫得密密麻麻但又清晰可辨,計有10萬字之多,內容均為《四書》、《五經》等必考科目,按八股文格式事先做好。為能及時找到所需的內容,這位考生又在夾帶上做了不少暗記,整個內容均用文字編號。白絹細軟,一揉成團,便於攜帶。據悉,這條夾帶為渭南一教師家祖傳下來的,這條“夾帶”出自誰人之手不得而知。那白絹質地滑膩,毛筆一觸即滑,當初寫這夾帶的那位仁兄可謂煞費苦心啊!有這般驚人的“毅力”,何不放在平時好好用功呢?

記得上國小的時候,對作弊這件事是毫無概念的,一旦聽說在哪次考試中某某“通”了“水”那可是駭人聽聞的大新聞。但自從上了中學,不知是試題難度大了,還是人們變得“聰明”了,作弊這件事可謂司空見慣,有時還會聽到人們公開討論如何作弊得更高明,把各種稀奇古怪的手段當成自己的光榮事跡。傳紙條,抄公式等老套的方式早就被淘汰了。老師查得嚴,學生的招數就更多,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

最近年級里出了件手機作弊的事件,聽說鬧得滿城風雨。作為學生的我,對這件事本來只是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但既然要我發表意見,深思一下,發覺與自己也並不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作弊其實就是一個“誠信”問題。為什麼要作弊?要取得好成績,取得自己能力達不到的成績。每個人在作弊的時候都知道這是不對的,是弄虛作假,是偷取他人的知識,可沒有人在乎,這就是對“誠信”的淡漠。試想連這么小的考試都要作弊,將來有更重要的高考,還有人生道路上無數次考試,每次都能通過作弊而過關嗎?就拿高考來說,在嚴格的監考制度之下想作弊那簡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平時多么高明,到了重要關頭必定會露出馬腳,一失足成千古恨!

最近聽說了一個訊息,北京廣播學院開除了7名應屆畢業生,就是因為在一次考試中有作弊或協助作弊的行為。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就此前功盡棄,就因為這一次的心存僥倖!

其實知識是最牢固的財富,是你擁有的,別人永遠不能偷取;不是你的知識,用盡一切辦法也不可能從別人身上奪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