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初,回首念暖

一歲新來一歲去。折寄年初,暖在回眸處。韶里晏言曾幾度,昔年明樂花香路。

今在影孤頻默語。聚少離多,不與離人遇。罕覯於春節難數,年華不與深情負。

——《蝶戀花》

時光雕刻著生命的年輪,一圈一圈,深深淺淺,有明媚、有蒼夷。成長終是抵不過似水流年,一年歲末,一年伊始,站在歲月的轉角,看過往漸行漸遠,回首念暖,拾起我與春節的點滴回憶。

透過時光的罅隙,遙記那年韶光正好,有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有他,有她,有我們。尚是孩童時期,對“年”的期待尤其深刻,或許是因為“年”意味著一切都是新的,滿足了小小年齡對吃喝玩樂的願望。大人們忙裡忙外,那時候尚不懂分離,小夥伴們也都一直在一起,每到過年,便一起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合著我們的言笑晏晏,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美好,也會穿著新衣服,拿著壓歲錢在一起比較,由內而外地散發著喜樂。那些時光總是短暫的,好像還沒開始便已結束,

再長大,過年便意味著寒假的來臨,可以拋卻繁重的功課,暢快的玩耍。那時候總會擔心自己的成績不能使自己過個好年,那種喜悅與擔憂摻雜的心情,在那些年是那么的明顯。過年時總是熱鬧的,在外上學的、打工的都回到家鄉,置辦年貨時,街道里也是人滿為患。好像什麼也不能阻擋人們春節的熱切期待,孩子們、大人們明眸度著歡顏。春節里的心情總是像煙花般絢爛多彩,每一句“新年好”都會使心裡暖暖的。

時光總是逼著人成長,而我們也在這場洪流中越走越遠,漸漸地聚少離多。後來,對年的念想,便成了遊子與親人的團聚,分離的朋友的一年一次聚集。“年”更多體現的的不是這些有“年味”的東西,而是一種感情,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有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精神的一種寄託。對我來說,春節不僅僅是一種節日,它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生命追求;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

流年裡,散落不了的是希冀,新詞送舊,幾經煙雲,終是過往,而不變的溫暖的祝福與心情。或許很多人都會說“年味”淡了,我想是人的心情變了,年依舊在那裡,還是那個年,但人已不再是那個人。幾千年來的傳承,而今,年的意義已經不再是一個節日那么簡單,它預示著中國一年好似一年,一年新似一年。對於個人而言,春節是個新的開始,可摒棄就的心情,迎接新的自己。

歲初,念暖,尋一處願望,折寄。願有歲月可回首,春節點滴留白首。我想歲月有時候,似一把銳利的刻刀,毫不留情地把記憶劃淡,卻也讓怯弱,煉化出堅定的心。在回憶里守著美麗的心情,在紅塵羈旅中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心丟失,我與春節的記憶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