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我們的愛

每天,我都會坐客車去幼稚園上班,每天這來回的三個多小時裡都會上演著不同的客車故事。而讓我永遠也不曾忘記的卻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讓座”。

每當客車到達我們小區附近的時候,客車上往往已經是“人才濟濟”了。所以我每天幾乎都是站票。客車是小型中巴,沒有拉環。站在過道的人要么是扶著座椅的靠背,要么是伸長了胳膊,拉著車頂下的橫桿。對於我這類小個子來說,真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好在我只是一個人,擠擠靠靠也就可以了。但對於帶孩子的女士來說就沒有這么輕鬆了。

女士三十歲左右,帶著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女士和孩子在挨挨擠擠的車廂里左右搖晃,客車又不停的有人上上下下。小女孩個子小,一不小心就會被人碰到。女士一手扶著橫桿,一手還要不停的照管著站立不穩的女兒。在密閉的空間裡很快娘倆就有點吃不消了。同樣站在車廂里的我心裡真是著急的很,多么希望有個人為這娘倆讓個座啊!可是誰也沒有站起來。我心裡有著一絲隱隱的失落。

“帶孩子的娘倆站好啊!”售票員善意的提醒著娘倆。“帶孩子的?誰啊?坐我這兒吧!”透過密密匝匝的人群,縫隙里依稀看見是一位穿著藍色上衣的女士為這娘倆讓了座。“快點謝謝阿姨!”小姑娘甜甜的向藍衣服女士道了謝!藍衣服女士很爽朗:“小美女,你多大了?”小姑娘說:“5歲。”“我家一個小哥哥奧,7歲了,很淘氣呢!看你多聽話啊!”。

“我家一個小哥哥……”眼前的這一幕一下子就讓我記起了那年的北京公交。從北師大到天安門要坐很長時間的公車,在北京做公車你才會知道摩肩接踵的真正含義,我抱著兩歲半的兒子先上了車,上車後我好後悔坐公車!心想打個的要痛快多了!正後悔呢!忽然聽見售票員說:“年輕的讓個坐來,給抱孩子的,給老人。趕緊的,麻利的!”話音未落就已經有人起身讓座了!“來,坐這!”抱著孩子的我還沒有看清楚讓座的是誰,人就已經坐下了。抱著兒子坐這樣的公車,實在是站不住啊!坐下後的我,把孩子歸置好。這才抬頭看讓座的人。當我滿懷感激的抬起頭時,發現給我讓座的竟然是一位年近六十歲的阿姨。阿姨很瘦,但很精神。我下意識的來了一個抱歉式的微笑。阿姨看出了我的想法。輕輕的對我說:“沒事,坐吧!我外甥也這么大了!”過了好長時間,我迷迷糊糊的感覺阿姨要下車了!好像是在西單。這才發現自己竟然連句“謝謝!”都沒有說。

在北京坐車的日子裡總會有人給我們讓座,但是阿姨給我讓座的情景讓我始終是記憶猶新。那句輕輕的:“沒事、坐吧,我外甥也這么大了!”會讓我銘記一輩子!我從心底里知道阿姨是把我當做自己的親人來對待了。

“我家一個小哥哥……”藍衣服的女士是否也是把這娘倆當做自己的親人了呢!也許今天的“讓座”也會讓小女孩成為記憶中最為深刻的故事吧!從單位回家的時候,我是每次都有座的,如果我能讓座我總會積極的去做。坐下的人總會報以感激的微笑,我也會微笑的對她們說:“沒事,坐吧!”當然“讓座”的也不僅僅是我一個人。“讓座”的故事幾乎每天都會上演。這樣的故事也在不斷的溫馨著車內的每一個人。

關於“讓座”,很多媒體也曾經有過很多的評論。其實“讓座”也有難言之隱。有的人是真的沒有注意到,而有的則真是有自己的不方便之處吧!做早班車的一般都是上班族,他們有的趁坐車的時候吃早飯,有的趁坐車的時候補個覺。的確是一群忙於奔波的人。只能說對於“讓座”,彼此還是互相諒解一下好。如果你有座,恰巧你的身體又允許,那你就可以把座讓給更需要的人。如果你沒有座,恰巧又沒有人讓,也希望你能夠諒解,旁邊的這個人真的是不適合讓座。

“讓座”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善舉,是“愛德”里的一滴水。但卻有可能溫暖一個人一輩子。今生,我是不可能再遇到那位阿姨了,更不可能再為阿姨讓座了。那娘倆再次遇到藍衣服女士的幾率也是少之又少吧。所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讓她們的那份“愛心”傳遞下去,當然並不僅僅指的是“讓座”。讓我們把更多的人當做自己的親人來對待。同樣希望接受幫助的人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以自己合適的能力去幫助別人一把。“愛”不單是雙方的輪迴,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個長長的鏈條,真正的讓“愛心”一一傳遞下去。“人人有愛心,相見滿面春,走出小家進大家,都是一家人。日月映星辰,天涯若比鄰,一個道理傳古今。要做愛德人。”踐行“四德”工程,讓我們的世界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