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起故鄉

小時候,每逢夏日,故鄉清澈小河水面的菱葉上,河灘的菖蒲葉上,河堤的柳樹根和枝條上,還有在水面迎風搖曳的荷葉上,總是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漂亮的蜻蜓立在上面,它們像一架架直升飛機停留在上面,隨便風搖晃著站立物安然無恙,閃爍著無限的美麗。

記得小時候每每看到蜻蜓,就會誦讀起楊萬里的“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經典美詩。至於為什麼要念不得要領。後來上學後聽語文老師分析,這首蜻蜓詩就是作者通過對河中小荷和蜻蜓的描寫,繪出了夏日河池的純淨和無限的生命力和自然美,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情趣,給閱讀者留下了具有動感的的生動畫面。

瞧那詩意般的畫面,清泉、樹陰相融的池畔,映現在水中的嫩嫩的荷葉,在它們剛剛將尖尖的葉子伸出碧清的水面時,早有從遠處飛來的調皮的蜻蜓站立在上面了。讀來十分形象、生動,如有身臨其境之感。後來讀中學時,老師在夏令活動中把此詩的意境又提升到生活中對社會新人脫穎而出的誇耀,賦予了它新的含義,真是一首百讀不厭的古代美詩。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一到了夏天蜻蜓就隨處可見。竹林旁,宅院子裡都有。特別是老家屋後長滿了紅菱葉的小河上,還有河道兩岸的青草叢的空中,小河灘的荷花、野蘆葦和菖蒲上空,不僅有蜻蜓在自由飛翔,而且常常以美麗的姿色立在這些植物的上面。它們來來往往,時而穿梭於麗日清風之中悠悠揚揚的,時而像直升飛機一樣成群結隊很有意思。它們既飛到岸上,不久就又返回河邊,似乎它們與水有著隔不斷的情緣。

暑假裡,常常會邀幾個夥伴一起到河邊摸小魚和蝦,常常又十分希冀地在河灘邊坐著觀察蜻蜓躲在菱葉花頭上的情景,很是有鄉野里的情趣。好奇地觀察蜻蜓立著時的翅膀,只見它們張開平行著,整個身體沒有任何顫動,四片輕薄的翅翼紋絲不動。有時候我們似乎也是迷醉了似的,會不由自主地伸出濕漉漉的手捏住它們薄薄的翅膀。這時,它們似乎才恍然大悟地開始掙扎一下,但己經成為了我們手上的俘虜。

捏著翅膀仔細端詳,發現它們真的很漂亮。火紅的蜻蜓是通體鮮紅,猶如一隻只成熟的紅辣椒伸長了尾巴,那些長長的翅膀,鑲嵌著很有規則的筋絡,四隻圓鼓鼓的複眼,似鑲著的晶瑩的寶石。輕輕地用手碰碰它,它們會躬起身子抖動一下,然後揚起小足抓住手指頭不放,似乎是在與生命在抗爭一樣,或者在說:“趕快放開我”。橙黃色,桔紅色、蔚藍色、草綠色的蜻蜓都會不間斷地飛到小河旁,張揚著它們的美麗。

那些靠在河邊的柳樹根頭的一些枯樹枝上,也常常會躲著蜻蜓,它們用小足抓住露出水面的樹枝,像一個個驕傲的將軍不晃不動。躲在菱花上的蜻蜓大多數是蔚蘭色的,菱的點點白色的花朵露出水面,但蜻蜓也能立足得穩穩噹噹。當微風把河面吹起閃靚的水波一層一層的從遠處撞過來時,當水波又透出一圈圈漣漪時,蜻蜓依然巍然屹立在那裡,它們的高超技藝就像是優美的運動員在水面上表演一樣。

鄉間的蜻蜓不僅優美多姿,而且還是很浪漫的,它們在共同的生活中產生愛情,在天空中幽會後便會結伴遊戲追逐,它們不分時間和地點,不分河面和場院,只要相互喜歡,就會在大庭廣眾之下熱絡得“親密無間”,在葦桿上,在菖蒲葉上,在菱葉上,在荷花葉上,雄和雌的蜻蜓總喜歡把尾巴交織在一起,有時兩隻蜻蜓在一前一後飛翔時也會緊湊在一起。鄉村裡的老年人看到了都把這蜻蜓喚做小“下流配”。所以在那個年代的農村,人們所想到的浪漫其實都是在昆蟲和動物的美麗中發現的。

除了觀察蜻蜓,我們有時還讀范成大的“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杜甫的“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的詩句,誦讀它們,眼前就像是展開了一幅美麗的七彩畫卷。有時,我們會唱著歌去捕捉它們用來玩,我們用捉知了的紗網,常常對著飛翔的蜻蜓揮網捕捉,舉著網奔跑在河邊,來來回回的快樂極了,我們追逐蜻蜓,常常是挑最漂亮的。如紅的、黃的、藍色的、黑色的……

其實蜻蜓是很驕嫩的,凡被捉到的蜻蜓一旦放在紙盒子裡或者放在玻璃瓶子裡,它們很快會死去,死去的蜻蜓與屹立在水中荷花上的情景相似,似乎是在向捉弄者提出抗議,它是在告誡;它們的生活不在這狹小之地,應是在自由的廣闊的天空。

蜻蜓在鄉間的低空中飛舞,它們輕盈而快活的飛翔。常常給悶熱的夏天帶來了眾多的浪漫的情調。這些飛行將軍們的飛行水平都不相上下,有些蜻蜓飛翔了一會後常常是不顧一切地向著水面“俯衝”幾下,這就叫做是蜻蜓點水。我母親也說過,這是蜻蜓們在水中生孩子,蜻蜓小時候是生活在水中的。

後來在老師那兒才知道了蜻蜓點水的真實知識。原來蜻蜓的幼蟲習慣於生活在水裡,為了繁衍後代,蜻蜓們必須選擇在有水的地方產卵。有趣的是,當雌蜻蜓在點水時,常常會看到雄蜻蜓飛在前面為妻子開道,用它的尾尖鉤住雌蜻蜓的頭部,然後拖著它在水面產卵,所以,有人稱雄蜻蜓是“助產士”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蜻蜓小小的受精卵要靠在水中才能孵化,所以蜻蜓就用尾巴點水的方法把受精卵排到水中,卵到了水中就很快附著在水草上,不久便孵出幼蟲,幼蟲叫水蠆,一般在水中生活將近一年,水蠆是以小小魚與小蝌蚪為生,看上去很兇悍。之後它們便沿著水生植物的枝條慢慢爬出水面攀登到水草枝上,它們不吃也不動,剛剛羽化出來的蜻蜓腹部象氣吹過似的,疊在一起的翅膀,又象撐雨傘一樣全部伸展開來,這樣就慢慢地變成了展翅飛翔的蜻蜓。蜻蜓的壽命一般能活一個月或八個月左右。它們可以算作是昆蟲世界中的老壽星。蜻蜓的生長很不容易,它們除了自己為了生存外,在水中常常會遭到一些大魚的呑食,所以從幼蟲變成蜻蜓很不容易,成熟了的美麗蜻蜓,是鄉村裡的益蟲,它們專食蒼蠅、蚊子、蛾子等,是鄉村環保的生態近衛軍。所以在後來的日子裡,我們再也捨不得去捕捉它們,常常只是看它們美麗的飛翔。

在故鄉農村,有這樣一個傳說,說的是蜻蜓本是天上雲層里巨龍身上鱗片中的蚤子,每當下雨前夕,巨龍渾身就會發癢,於是就要準備洗澡驅趕身上的這些蚤。蜻蜓一旦被驅趕,就會飛落到鄉村的場院和河面飛翔,這時的天氣就會突變,雨就會紛紛下落。這是民間傳說,但每每看到蜻蜓就會好奇地想到這個傳說,同時也會搏得小孩子們的思考和快樂。

其實,說蜻蜓是氣象專家這話是一點不錯。夏日的農村,當天氣突然變得悶熱時,如果天要下雨,那么蜻蜓似乎最敏感的昆蟲。蜻蜓必須會提前出現在河旁或村宅的路兩邊,或者是在水面上轉悠,它們低飛著,伸出手臂觸手就能碰到。開始時是幾十隻低飛,接著就是上百隻,最多的時候會有上千上萬隻,它們像密密層層的飛機遮住了人們的頭頂,這是蜻蜓家屬的大會聚,各種蜻蜓都自發趕到,像是在開大會,又像是在大遊行一樣。這樣的過程後,天氣果然發生劇變,風忽然颳起,閃電和雷電馬上趕到。而當雨點落下時,人們就會發現,成千的蜻蜓突然不見了。它們到哪裡去了?這實在讓人猜不著。然而,每當雷陣雨一過,它們又伴隨天上的彩虹在村口河道邊飛翔起來,它們在彩虹下飛翔著,如同美麗璀璨的花朵一樣,雖然不再成群結隊,但這些小精靈真的受人喜歡。給人有了賞心悅目的美感!

後來我進城了,每到夏日在公園散步時,偶爾也能看到一對對飛翔的蜻蜓,雖少但總會覺得很親切,觸景生情,總會常常想起故鄉的蜻蜓,有時夢中也會看到多姿多彩的蜻蜓在老屋前後飛翔。

今年夏天,我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故鄉改變了面貌,竹林後的小河不見了,待之而起的是變成了一條寬闊的柏油馬路,路邊水溝里有幾枝蘆葦在搖晃,記憶中的昔日的痕跡似乎仍在幻影中。那童年和少年時熟悉的小精靈到哪兒去了?正在思索間,只見一對蜻蜓從小樹旁的頭頂上掠過,它們渾身是火紅色,正結伴正朝前面的地方飛去。啊,是蜻蜓?我欣喜若狂地奔跑著追逐它們,希望它們能立在路邊小樹的枝頭讓我多看一會。然而它們飛得很快,它們一直朝前在飛。

望著蜻蜓遠去的影子,我忽然又想得很多,它們是靈動的精靈,也許就是去尋找一彎清澈的水,因為水與它們永遠不分離。想到這裡我笑了,祝願它們在新空間繁衍更多的孩子,飛翔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