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生活課

“嘩嘩嘩”樓下重重的卷閘門在漆黑中被拉起,我瞄了瞄鬧鐘,才凌晨4點,門縫裡一絲光亮射進來,是母親。母親經營一家早餐店,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做準備工作,6點半左右開門迎客。今天母親又早起了半小時,大概今天又需要許多準備工作。

冬天的凌晨,天還是全黑的,作為早餐店老闆的女兒,我對季節變換帶來的光線變化有著明顯的感受。為什麼不多睡半個鐘頭?我有些心疼。5點,我也跟著起床。

我下到一樓,看到母親正在準備著開市的東西。“你來得剛好,把那兩盤米拿過來。”我按照母親指令執行。卻見母親嫻熟地將兩種不同的米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我疑惑:“全部倒進去不就得了嗎?用得著這么麻煩嗎?”這下母親臉色一沉,隨手抓起一把米:“過來,認真看。”

我睜圓眼睛:“沒什麼不同啊!”母親呵斥:“認真點。”我大氣不敢出,走近細看:“喔,一種米色淡,一種米色深,一種米粗而大,一種米細而小。”母親的臉色這才陰轉晴:“對,你再聞一下。”我湊近聞了一下:“一種聞起來香味較淡,一種聞起來較濃。”

“對,這兩種米,一種是糯米,一種是粘米。按比例,是因為這樣混起來的口感好,顧客喜歡吃!”我屏息靜聽:“原來如此!”

有一次,母親教我包餛飩。我舀上一勺肉,放在餛飩皮中間,將餛飩皮對摺成三角形,一拉,皮破了。只見母親用筷子沾起一點肉糜,嫻熟地往餛飩皮里一裹,兩隻手指把皮一夾,一個小餛飩就成形了。我數了數,1分鐘內母親至少做出40個小餛飩。並且她包的每個餛飩大小一致,每一份皮、肉糜都能恰到好處一點不剩。

母親對這些技術的精熟掌握,還不止在包餛飩的速度上。經營早餐店十多年,她練就出來一身經驗。

滾燙的大鍋里,一把小餛飩丟下去,顛幾下就撈出鍋,撒上些紫菜,母親立即端著上桌了。“端碗”同樣是技術活。地方窄,人卻很多,常常把店擠得水泄不通。母親常常在顧客中快速繞行,遠遠望著竟如練太極拳一般柔軟流暢。

店裡人多的時候,下單的人也很多,但母親卻能一字不漏地記下來,我好奇:“你怎么記性那么好啊?”母親雙目含笑:“開了十幾年店,沒點記性哪行啊!這可是練出來的!”

看著餛飩在鍋里撲騰,一陣熱騰騰的水蒸氣撲面而來。眼前母親的身影漸漸模糊。我慚愧:媽媽得累積多少年的經驗,才能這么準確無誤地打量出兩種米的比例啊!得被濺多少次熱湯,才能如此身輕如燕啊?

母親沒有深厚的知識素養,沒有精明的商業頭腦,但她卻給我上了一堂生活課,讓我體會到另一種不尋常的學問。讓我知道只要一個人踏實認真地去實踐,必定會掌握隱藏在這些繁瑣辛勞中的學問,而這種學問是從書本中學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