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行為規範比較

今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為期兩周的歐洲之旅,我們去了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以及盧森堡。在旅途中,我細心觀察,發現了歐洲國家和我們中國的行為規範的差異。

第一周,我們都有一對一的德國住家,在他們家中,我了解到了他們那裡的風土人情,還發現了他們的家庭生活與中國的有些不一樣。比如說,德國的爸爸媽媽從來都不會因為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吵特吵,這就體現了他們的大度與和諧;但在中國就不同了,爸爸媽媽們經常會因為一些平常的小事鬧得雞犬不寧,恨不得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們在吵架似的。經過這么一比較,我認為我們中國人應該更加大氣,懂得容忍、和睦相處。

記得有一次,我和結對的德國朋友(弗朗西斯)從外面玩耍回來沒有洗手就坐到了餐桌前,吃起了晚飯。這時,德國媽媽問我們“have you washed your hands before?”(你們洗過手了嗎?)聽了她這句提問,我突然覺得尷尬萬分,心想:糟了,德國人最注重的就是乾淨了,他們從來都是把地板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一進門就脫鞋並且赤腳進屋的。他們的潔淨程度就相當於我們中國的“潔癖”,由此可見德國人比我們更加注重保潔。於是,我趕忙抱歉地看了看德國媽媽,說了聲:“sorry.”後,便和弗朗西斯一塊兒去洗手了。

德國人不但十分喜愛乾淨,還擁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很多次我扔垃圾時,都會受到他們的提示,比如說:紙巾扔在哪個垃圾桶,水果核扔在哪個垃圾桶等等。這七天下來,我也都習慣了這樣有垃圾分類的日子,漸漸覺得其實垃圾分類並不麻煩,但我們只是不願意多此一舉罷了。其實,只要我們每個人的一份舉手之勞,那些清理垃圾的工人們就能省去許多繁瑣的程式。

德國人不僅在平時生活中擁有良好的習慣,在交通文明上同樣也遵守特定的紀律。在德國住家的一周里,德國的爸爸媽媽經常會開車送我們到特定的地方集合,在汽車行駛的路途中,我同樣也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記得我第一天上車,看到一家人一上車就繫上了保險帶,耳邊突然響起了爸爸在我來德國之前對我說的話“德國人十分的嚴謹,要是你乘了他們的車,千萬記住上車要系安全帶!”想到這,我趕緊跟在他們的屁股後面把安全帶繫上,動作儘量顯得自然,但畢竟在中國我並不怎么系安全帶,所以還是沒有人家德國人每天系幾次來的熟練、自然。由此可見,德國人的確像大家所說的那般嚴謹。我們也應該像德國人一樣細心,不能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否則會有十分嚴重的後果。

這次的歐洲之旅的確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周遊列國,還了解了不少風土人情,最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我們和別人的差異。作為一個現代中學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這次回來,我決定,一定要培養好自己的行為規範,並且也要向周邊的人宣傳: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共建一個文明、美麗的社會,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個文明之人,讓文明之花開遍每一個角落,為我們宿遷創建文明城市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初一:季婷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