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多美

打開許久未動過的音樂盒,薄薄的塵埃掩不住那舒緩優美的一個個音符流淌出來,記憶之中似乎有什麼被這一段樂曲輕柔的觸動——熟悉的音樂,熟悉的故事,那些熟悉的人,你們還好嗎?

較於同齡的孩子,我算是有了更多一些生活的經歷。從湖南到深圳,從深圳到南京,每一次生活地點的變換,都造就了太多的牽掛與留戀。每到一個地方,總有那么多的人,讓我無論身在何方,總喜歡點開那些人的微博,默默關注著他(她)的動態,至少自己心裡知道,那些我在意的人,一切安好。

9歲那年,少年初識愁滋味,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只是真的開始長大,懂得去珍惜、去關心那些身邊的人與事物,知道不可能有天長和地久,學會為了生活必須捨棄一些東西、然後換的自己想要的東西。

那一年,面對即將告別的熟悉的人、熟悉的土地,我執起筆,望著燈火璀璨的遠方,在給自己的信上只留下了一句話:捨得,有舍,才有得。

三年後在整理舊物時又發現了那蒙塵許久的一張紙,稚嫩的筆跡歪歪扭扭,卻有著一種力透紙背的氣勢,似是在述說著主人當年在寫下這一句話是心中滿懷著怎樣的複雜。我攥著這張微微泛黃的紙,問自己:我捨棄了的東西,我彌補回了嗎。

那一年的生日,也是在深圳的最後一晚。除了幾個比較親密的朋友,沒有人知道下學期開學的時候,曾經與他們朝夕相處的那個人,早已踏上北行的列車,從此沿著時間的軌跡,與他們分道揚鑣,也許這一走便真的再無機會相見。而這一天,恰好是我的生日。

或許這是注定的巧合,可我不埋怨。生日宴,同時也是踐行宴。我不知道當時我是否有想過未來,但是我記得,那一天晚上,是我一直無法忘懷的烙印。巧合,也是羈絆。

媽媽掀開蛋糕盒的那一刻,其實我就很想哭。看著身邊幾個朋友寫滿了祝福的臉,我很想告訴她們,這應該是我們最後一次相聚了。

燈忽然關了。五彩的蠟燭跳動著火光,像老家的星空,閃爍迷人。我想知道,此刻我的眼睛裡是否也倒映著漫天的星光。小穎催著我許願,所有的喧鬧仿佛都安靜了下來,靜候著某一刻的到來。

我看到有一根燭掉落了一滴燭淚,紅色的,紅得像蛋糕上的小櫻桃,倒映著晶瑩的光,是我的淚花么?我輕輕闔上眼,耳邊繚繞的是大家的歌聲:“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那個清脆的聲音是茜茜的;那個嬌氣一點的聲音是小穎的;那個圓潤一些的聲音是葉子的……

我聽著並分辨著大家的聲音,雙手慢慢合十,以最虔誠的姿勢,向上蒼許下最真摯的願望:希望所以與我關聯的人,都能幸福。

我在心底偷偷地再加了一個願望:讓時間凝固在這一刻吧。

因為太過美好。

聽,多美。

回憶起這些的時候,我有些恍惚,這些故事,仿若南柯一夢,醒來之後就只能像現在這樣,坐在書桌前,一頁頁翻閱我們的時間軸,一點點想起我們的故事,一字字記錄下我們的悵然。

可是我也是滿足的。

至少一路行來,都有那些人相伴左右。

至少,我從來不是一個人。

我親愛的朋友們,在某個時間點停下我們匆匆的腳步吧,一起來聆聽我們一起行過的歲月。

因為互相有彼此,所以彼此才溫潤了歲月,鐫刻了青春。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吧。

噓——

聽,多美。

初一:譚惠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