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粽子的國中作文三篇

篇一

“端午節”伴隨著驕陽似火的五月如期而至。端午這天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我最喜歡吃粽子了,那又甜又粘的糯米,美味可口的陷料,讓人一想起來就流口水。

端午節還沒到,我就嚷嚷著讓媽媽給我買粽子吃,我專門挑我最喜歡的“叉燒”味粽子,一下子買了一大袋。到了端午節那天,我家“召集”了超市裡的所有種類的粽子,什麼“薏米果仁”啦,“蜜棗山藥”啦,等等等等,應有盡有。

媽媽先端上來了一盤“三全龍舟棕”,我哪裡顧得面子,只是搶。爸爸好像早有預謀,也沒有伸手拿粽子,清清嗓子,慢條斯理地說:“今天我們別只顧吃,來點新花樣,咱們來說一說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能說出來的,就可以吃粽子,說不出來的,就不可以吃粽子。”我心裡悶悶不樂:吃個粽子嘛,幹嘛搞那么多條件。唉,父命難違,為了吃到美味的粽子,我只好講一段了。於是,我放下了剛搶到手的粽子,便眉飛色舞:“粽子源自於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在楚國當宰相,可是由於當時楚王昏庸無能,聽信*臣的挑撥離間,把屈原放流到了江南一帶。屈原在江南教人們讀書,給人們分發他那僅有的一點積蓄,當地人都是分愛戴他。當屈原得知楚國滅亡後,十分悲痛,就懷抱一塊巨石跳江*。當人們知道後,連忙駕船到江上打撈屈原的屍體,可是怎么也撈不到,只好失望的回到了岸邊,可人們又怕河裡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用蘆葦包了幾個飯糰投入江中,讓魚和蝦餓了就吃飯糰,千萬別吃屈原的屍體。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吃粽子的原因。”

聽完我的演講,連爸爸都給豎起了大拇指,不過我才不關心呢,我只是埋頭吃那令我朝思夜想的粽子,過了一會兒,媽媽又端上來一盤粽子,我一看,不禁大叫一聲:“我的媽呀,這也算是粽子?”原來這幾個粽子又長又粗,還是圓筒形的,不論大小還是形狀都酷似我最愛吃的“天冰小神童”冰淇淋。我拿起一個嘗了嘗,味道還不錯呢!

品著這獨具風味的粽子,我真為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篇二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下面,我給大家講講關於端午節粽子的知識吧。

首先介紹一下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吧。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留下的節日。屈原是我國古代一個千古流芳的人物。他滿腹才華,卻遭*人所害,*跳江自盡。人們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糟蹋,就回家拿米糰往水裡扔,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端午節,也就有了粽子。端午節還有好多別稱呢,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浴蘭節、端禮節、解粽節等。

我想,大家都很喜歡吃粽子吧。現在市場上的粽子有好多種呢,如: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叉燒粽等。聽得都流口水了吧。

關於粽子的做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粽子做法不一樣。我就說說紅豆沙味粽子的做法吧。做粽子之前首先要準備好材料,主要有:一包紅豆沙,一大碗江米,一把粽葉粽繩,粽葉多數是竹葉,也有蘆葦葉做粽葉的。準備好材料之後就開始進入做的程式:先把粽葉粽繩洗乾淨用水浸泡;接著把江米用清水淘淨,然後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開火煮熟或者蒸熟;接著用同樣的方法把紅豆煮熟,並將煮熟的豆子攪拌成糊狀,就成了豆沙;下面就進入了包粽子的程式:先取出兩片粽葉背對背重疊,再對摺成三角杓狀,然後放入1勺米,攤平後加入1勺豆沙,再在上面酌情加上1勺米,包成三角錐狀,然後用棕繩綁好即可。包粽子很有技巧,不會包的用粽葉包不住,還有的包出的粽子大小不一不好看。粽子包好之後,放入蒸鍋中蒸20分鐘或者放入清水中煮20分鐘即可食用。

對了,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諺語也有好多呢,如: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等等。

還有,現在流行端午節發手機簡訊,我爸就收到好多條,我給大家說兩條吧。第一條:我是粽葉你是米,一層一層裹住你;你是牙齒我是米,香香甜甜黏住你;粽子裡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信息,不然粽子噎死你!端午節快樂!第二條:我用一份健康的綠豆,一份開心的花生,一份美麗的紅豆,一份快樂的調料,包成一個開心的粽子送給你,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篇三

轉眼又到了端午節,它除了讓人想起龍舟盛會以外,粽子的美味更令人神往,也是我夢寐以求的日子。我長這么大還沒吃過我家自己做的香噴噴的粽子,據我奶奶說味道好極了。自己做的粽子可以隨心所欲地加上自己喜歡的食物和配料。因此,今年我死纏爛打,軟磨硬泡,爸爸媽媽被我弄得沒辦法,只好同意了。

一切準備就緒後,我爸先將豬肉、香菇切成方塊,然後將豬肉放在鍋中炒制,加些事先準備好的調料炒出香味,才將豬肉撈起。接著,將香菇和事先泡製好的食物調好配料後一同炒熟,剩餘湯汁炒以預先洗淨的上等糯米,至所有的汁都被上等糯米吸收進去為止,再放入剛才所炒的料一起拌勻。

接下來,該我媽上場了,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只見,媽媽取了兩張碧綠的箬竹葉子重疊在一塊,雙手抓住葉子兩端,輕輕向中心一卷,熟練地捲成圓錐形,放於左手掌中,右手用勺子舀了些剛才炒制好的餡料裝進圓錐形裡邊,直到把圓錐形填滿了。這時,只見媽媽右手拇指和食指將葉子兩頭捏住輕輕向前一壓,再一個小的反剪,交於左手握牢不放鬆,空出來的右手拿一繩,一頭用牙齒咬住,一頭用右手拽緊,沿粽子腰間繞兩圈紮緊系牢。一個綠瑩瑩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接著,媽媽繼續不厭其煩地包著,包著這有稜有角的小東西。

包好後,我爸把粽子放在鍋中去煮,並告訴我說:“這叫炕肉粽,炕肉粽的時間,一般是8小時,這樣肉粽才能出膠,香味四溢。”

我一聽暈了,還要這么久,我都快垂涎三尺,但也無可奈何,等吧,真是等到花兒也謝了……

等待中,我覺得粽子真是個有意思的小東西,只需用那么幾張碧綠的箬竹葉把糯米和餡料包起來,蒸煮一番,糯米和餡料就帶上了箬竹葉味兒,而且家裡也瀰漫著淡淡的清香。我真喜歡由粽子而帶來的這清香的味兒,也希望明年我家還能繼續飄著這清香的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