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端午節生活國中作文三篇

篇一

五月端午節,賽龍舟的陣陣吶喊聲又迴蕩在耳畔。令我震撼的不只是賽龍舟壯觀的場景,還有振奮人心的龍舟精神。

相傳戰國時期的屈原投江*,眾人為了尋找他而劃著名龍舟,追趕拯救。演變成如今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而划龍舟,以驅趕魚兒,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五月五,端午這天,我又來到了河邊,觀看一年一度的賽龍舟。

一支支隊伍靠著河邊,紅隊,黃隊,藍隊……旗幟迎著風飛舞著,化作一隻只彩蝶,紀念著、緬懷著。一聲吶喊令下,龍舟疾速向終點衝去,宛如飛龍一般。領頭的隊員打著鼓,聲聲吶喊雄壯有力,劃舟的壯士們喊著同樣的號子,船槳一起一伏,像飛躍的竹片,打起一層層水花,濺在壯士們的衣服上,分不清是汗還是水,一番激烈的鬥爭後是另一番風景:划龍舟不僅是男人上,女人也照樣可以上!

一群女漢子上場了,氣場一點也不比男人們差。男人們喊口號,女人們則唱起了歌,唱的啥?是讚揚屈原的愛國精神啊:“是誰讓他最後投進茫茫大江,才使得那一篇篇名作地久天長……“她們拼盡了全力划龍舟,向終點拼搏著,不怕垮了也不怕累。她們說:“男人可以做到的,女人也一樣可以做到。”這種不服輸的勁實著令我震撼了。“二十米,十五米,十米……“就快到終點了,汗水早已沁透了衣裳,左右臂的酸痛侵占了整個身體,可她們還在堅持著,不懈地向終點衝去。一越過終點線,累的像一灘泥一般癱坐在岸邊。可洋溢在她們臉上的,是無盡的歡樂與自豪。

是啊,要有這種拼搏精神,不服輸的精神才會成功啊。如今,不僅僅是男人,就算是女人也可以打出一片天地。每個人都有創造價值的機會與能力,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可以做到。

今年的端午,帶給我的不僅是划龍舟的精彩,還有那不服輸、不怕輸的龍舟精神,這也帶給我拼搏與不懈的勇氣。

篇二

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志願者叔叔阿姨開車來到了新溝敬老院,去給老人們包粽子。

到了敬老院,我好奇地下了車,東看看,西看看,院子裡樹木蔥蘢,花紅柳綠,再看看老人們的房間,他們還沒起床呢!

過了一會兒,老人們陸陸續續地走出了宿舍,我看了看他們,他們有的朝我們看看,有的跟我們招招手,還有的笑了笑……看到這裡我不禁有點心酸,這些孤寡老人沒有家人和兒女的陪伴多么孤獨啊!

我們到了廚房,準備包粽子。開始煮蘆葦葉,煮了好長一段時間,哇!蘆葦葉出“鍋”啦。緊接著,我和一些叔叔阿姨七手八腳得把蘆葦葉放到清水裡,大約泡了十幾分鐘。我們又開始準備糯米,肉、蜜棗。忙碌了一陣,“萬事俱備,只欠包粽子。”

我“粘”住媽媽,讓她教我包粽子,我認真地看著媽媽手腳麻利,快速地包出一個粽子。

我開始裝模作樣地包起粽子來,先拿出三片蘆葦葉並排重疊,然後圍成漏斗形,接著我往裡面裝米,哎呀,米都漏了呢!我又卷了一個漏斗,我的媽呀!太小了,連一塊小蜜棗都放不進去。我急了,又卷了好幾次,才卷好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漏斗,我裝上了米、肉,然後胡亂地繞了幾圈,最後,我把“小尾巴”穿進粽針,插過粽身,輕輕一拔,OK,大功告成!我看了看粽子,天哪,說它像三角形,又像四角形,說它四角形,又像圓的,哎,真是“四不像”呀。過來好一陣子,粽子下鍋了,餐廳里瀰漫著粽子的濃香,等了幾十分鐘後,粽子出鍋了。“啊,清香、濃香、醇香……”一陣陣的香味,饞的我直流口水。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幾個粽子,放在老人們的碗裡,幫他們剝掉粽子皮。然後一看,哇!白白的糯米,紅紅的蜜棗,看起來就讓人垂涎欲滴。

給老人們單調的生活送去了一分歡笑一份溫暖,把敬老的愛都包在這粽子裡……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快樂,充實!

篇三

時值晚春,繁密的枝葉已被春風吹成深綠,再過不久,便是屈原為國捐軀的日子,人們為了魚蝦不撕咬他的身體,向河裡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紀念屈原成為了中國的節日——端午節。

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不進行向河裡投粽子這種浪費的事情了,端午演變成了一家團圓,享受美味的節日。

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糰里放上一顆肥膩的肉塊,我倒不怎么喜歡這種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家鄉的甜粽味道清香,不加修飾,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實的想法。晾乾的蘆葦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爾向其中塞入一顆甜棗,摺疊成錐體,綁上纖細的葦桿,載入鋥亮的瓷盤,鍋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龍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盤,大塊濃綠被這波濤淹沒,於是又拿起灶台上的鍋蓋,輕輕扣下,叫他接受洗禮,散發香氣。

苦痛熾熱的煎熬總是漫長的,待火光熄滅方才發現,葦桿不知何時變得色深柔軟,棕葉綠得油亮,頗有食慾。撈入盤中,鬆開棕葉之上的*,抄起筷子,夾住一端棕葉,慢悠悠地將白玉般的糯米自棕葉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綠的粽葉下,糯米光滑的身軀更顯潔白明亮。

放在盤中托在手上,輕捷地將它們擺在桌上,一家人圍坐在方桌几面,面前擺上載著白糖的小蝶,大人身旁附上一杯白酒,夾起粽子蘸少許糖,就著白酒的辣味兒拉起家常,平日工作的勞累一揮即散,仿佛回到古時田園的小家,食物簡潔卻真情四溢,總覺得這就是屈原先生嚮往的生活。滿嘴溢著甜味,嗯,端午的味道。

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但有一樣東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願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