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婦顏文姜

她是個苦命的女人,匆匆一生中,只為一個簡單而又難以持續的字——孝。

在這國慶黃金周中,難得可以抽出一天時間去逛逛外面的世界,享受天邊的陽光,觸摸遠方那無可計量的空氣。

不知為何,我總是對塑像有一種說不清的敬意。或許是因為這近於完美甚至是完美的塑像中透發出他本身的氣息。對於顏文姜的塑像,亦是如此。

顏文姜,這可能是你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也可能在過去的旅遊或閱讀中偶然瀏覽過這個名字,或者聽老一輩的大人們講起過……

在出琉璃和瓷器的博山地區,有一座鳳凰山,山前有一個顏神廟,大殿修的奇特,琉璃瓦、盤龍柱,整個大殿一根梁也沒有。據說這個顏神廟則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建。

唐朝初年的夏天,唐王李世民率大軍東征。路徑西長峪道,因為天熱,三軍長途跋涉,人困馬乏,唐王便傳旨停止前進歇息,尋找水喝。那時,神頭四面環山,人煙稀少,十分荒涼,與初夏之景甚不相符。全軍將士東尋西找,無水源之處。正在這緊要關頭,忽然從南面來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慈眉善目,滿面笑容,身著藍粗布衣裙,左手提個四鼻水罐,右手拄一根龍頭拐杖,好像是特意送水而來。唐王見了水,並不細尋緣由,端起罐子一氣喝了個飽,也不顧什麼君王之貌了。奇怪的是,唐王還未回味泉水的甘甜,卻發現,罐子裡的水還是滿滿的。於是,他又傳給將士士兵們喝,可三軍將士喝飽後罐子裡的水照樣滿滿的。唐王立刻派人打聽這是什麼地方,有什麼神廟。御林軍很快探得實情,原來這個地方叫顏神,後周時期有個孝婦叫顏文姜,她秉性勤勞賢淑,孝敬公婆,治服了洪水之患,救活了一方人的生命,人民感念其恩德,所以就在當地建立了“顏奶奶廟”,四時香火不斷。顏奶奶救苦救難,為民造福,還常常顯靈顯聖。唐王聽了以後,立刻到廟前焚香跪拜,虔誠地禱告說:"請您保佑,待我東征勝利歸來,一定給您塑個金身,建九十九間無梁大殿"。接著,唐王帶領大隊人馬又繼續東征去了。

不久唐王東征凱鏇歸來,又路過顏神,卻把禱告之事給忘了。當他帶領大隊人馬走到離神頭五里遠的馬棚時,不知從哪裡飛來一群馬蜂,團團圍著唐王的坐騎嗡嗡地叫個不休,似乎坐騎上沾上了蜂蜜一般,怎么轟也轟不走。唐王發怒道:“小小馬蜂,自不量力,怎敢阻擋朕的大駕。”於是,命令御林軍驅散馬蜂群。誰知越趕越多,黑壓壓一片,鋪天蓋地,遮住了太陽,陰風陣陣,駭人萬分。結果把驅趕馬蜂的御林軍蜇得鼻青臉腫,叫苦連天,頓時隊伍大亂,不能前進一步。唐王急得團團轉,如坐針氈,束手無策。他覺得馬蜂來得蹊蹺,一定有緣故。於是,派人打聽這是什麼地方。地方官稟告說是顏神地方。唐王恍然大悟,想起當年路過此處顏神保佑和自己禱告之事。唐王仰首觀天,深深地嘆了口氣說道:“朕一旦食言,區區小蟲,也不相容,何況蒼天乎?”便急忙下了坐騎,焚香下拜說:“神蜂息怒,朕因軍務繁忙,忘記禱告之事,望你寬恕,我立即辦理修廟之事,一定不負諾言。”說完,也真奇怪,馬蜂立刻散去,雲霧開處,紅日高照,青天再現。於是,唐王傳旨,請名工巧匠,擇地建廟。可是神頭四面環山,地方狹窄,蓋不開九十九間大殿。唐王又重新焚香禱告,說明原因,便在神頭建了九間無梁大殿。只見琉璃瓦面,金碧輝煌;五脊六獸,栩栩如生;雕樑畫棟,鏤金錯彩。殿前建有雙檐四角尖式的香亭,山門外有一對精工細雕的大石獅子把門,雄偉壯觀。唐王還親筆書寫“孝婦祠”三個大字,製成金字大匾,懸掛于山門的上方。此後,在表榜以孝治天下的宋熙宗年間,又進行了重修,並改稱為"顏文姜祠"。

或許有人說,孝敬公婆則是兒媳應盡的義務。的確如此,可就因為這,才會說顏文姜是個苦命之人。

顏文姜十九歲那年,便嫁給重病的郭家郎。可憐顏文姜早晨進了郭家的門,沒過一個時辰就做了寡婦。公婆年齡大了,小姑年齡還是那樣的小,怎能撇下他們不管?顏文姜心地善良,能幹勤快,她上侍候公婆,下照看小姑,從早忙到晚,夜裡還推磨到四更。天有陰晴,月有圓缺。可是顏文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總是這樣苦苦地忙活著。想要回趟娘家看看,婆婆卻滿口不答應。有一次,娘家托人捎口信來,叫她回去看看,公公還通情達理,答應了。婆婆見公公應承了,當著捎信人的面,想要阻擋,又抓不住引子,也只得勉強地放了口。可捎信人剛走,婆婆便說要當天去,當天回。這明擺的是刁難她。從鳳凰山前到青州的顏家莊,少說也有20里的山石路,顏文姜一聽,心裡犯了難:當天去當天回,往返就是40里,時間都跑在路上啦。可是又一想,怎么也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哪怕是回娘家看一眼也好。顏文姜生怕婆婆變了卦,一句旁的話也沒敢言語,連忙答應了。

婆婆見這一招難不住顏文姜,立時又生出歪主意,說道:“叫你清身空手的去也不好,你把這塊布拿上,回來得給我做成七雙鞋,八雙襪!接著葫蘆摳籽,這可是規定下來的數,少一件也不行。”顏文姜聽了,心裡真是雪上加霜。來回走四十里山路,還要做七雙鞋八雙襪,可是她還是一句怨言也沒有,又連忙地答應了。兩樁事都沒難住顏文姜,婆婆沒了法,氣哼哼地讓兒媳婦走了。顏文姜離了婆家門,走得星飛那樣快。她的心裡樂一陣,愁一陣,樂得是就是見著爹娘了;愁得是七雙鞋八雙襪,做不起來怎么辦。

顏文姜回到娘家,不光自己兩手不停地忙,連左鄰右舍,以前的耍伴們,都幫著她鑽針攘指頭的做。要能有辦法把時間拽住該多好啊。不知不覺,天快黑了,趕做起了六雙鞋八雙襪了,只有一雙鞋還沒來及做好,顏文姜就急急忙忙地動身回婆家了。而婆婆就為這一雙鞋沒做起來,抓這個引子把顏文姜狠狠地打了一頓。

那時,鳳凰山前沒有甜水,要喝甜水得到十里外的石馬去挑。先不說路途遙遠,那時悶熱的天氣連在農地里幹活的男人都受不住,顏文姜卻為了一家人能喝上甜水,照常去挑。可她的婆婆為了不讓她休息,專門做了兩個尖底筲,這樣,一擔水上肩,路上連歇息一下也不能夠,便是鐵打的肩膀也受不了啊!

一天,她挑著尖底筲去挑水,一個老人家牽著他的馬問她討水喝,她說:“讓您的馬喝這一桶吧,這桶我喝,那一桶是婆婆要的。”飲完了嗎,老人家給了她一條鞭子,要是井裡沒水了的話就拉拉繩子,但是只能輕輕的拉一下,說完,便與馬一同消失了。傳說那個老人家就是太白金星。

過後,婆婆見她不去挑水,便和小姑去探個究竟,走到井口看到一條鞭子,婆婆就拉了出來,沒想到泉水一下子涌了出來,顏文姜見狀,一下子坐在井口上。水立時消了,井不見啦,鞭子也沒有了,就在她坐過的地方,冒出了甘甜的泉水,嘩嘩滔滔地長年淌不完。人們把這泉子叫靈泉,流成的河叫孝婦河。

我曾構想,若我是顏文姜,是不是也會像她一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答案是否定的。或許,我僅僅能做到“孝”那簡單的一半,而那難以維持的,則是甚少人能握在手心,放在心裡的。

那天的陽光比以往更加燦爛,似乎是可以摸得到的,空氣比以往更清新,似乎是被孝婦河水洗過的。

百善孝為先,孝不僅是“養”更要“敬”。如今我們女子,不再是過去沒有身份地位的“工具”,可我們還是要繼續延伸顏文姜簡單持久的——孝。

初三:沈子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