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考記敘文寫作

縱觀中考所考記敘文,都具有以下特點:思想內容健康,有較強的道德導引性;語言優美,情感真摯;記敘文的文體特點突出,規範典型。

其考察角度有以下幾點:

1、考查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和理解。

這種考題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讀懂了文章的內涵,是否對文章記敘的中心瞭然於心。其文題的設定常與文章的標題結合在一起。如20xx年重慶市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第一題為:本文所說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體指什麼事?概括全文內容回答。又如20xx年武漢市題《一樁奇特的訴訟案》的第一題為:這樁訴訟案原因“奇特”在哪裡?第二題為:用精練而明確的語言概括本文主旨。以上所舉三題均為最為常見的考查對文章整體感知和理解的命題形式。這種問題的本質其實是要探尋文章記敘的事件的核心。

( 教師應對學生做如下指導:對於這樣的問題最好不要急於作出回答。雖然這種問題常在前兩題中出現。但在做題時不妨先從其他題目入手,而把這種問題放在最後。在讀透文章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找出文章的線索,弄懂文章題目的表面含義和內在含義,然後進行語言組織,完成答案。)

2、 考查對文章重點詞句的理解。

這種考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文章個別詞句的理解能力。一般情況下,這些考查的詞句在文中都有其特定的含義,考生在解釋時要注意靈活運用,要符合文章的語言環境。典型考題如20xx年新疆烏魯木齊市題《星期一早晨的奇蹟》的第一題為:請根據語言環境,解釋文中兩個加點詞的意義。20xx年重慶市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第三題為:爸爸“讀懂了女兒通過手掌傳遞給他的語言”,女兒“語言”的具體含義是?20xx年江蘇省鹽城市題《牽著母親過馬路》中第一題為:第(1)段中寫“年近花甲的母親喜不自禁”,第(7)段中寫“母親的眼中閃過驚喜”。母親為什麼喜不自禁?母親為什麼眼裡閃過驚喜?這幾道題或針對詞語或針對句子設計題目,要求考生進行正確理解。這些詞和句子一般來說都是理解文章內涵的關鍵部分。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做這類題目要把握一個準則: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也就是說解釋詞語和句子都必須回到文章中去,在詞語和句子所在的特定語言環境中進行理解。決不可望文生義,隨意揣測。做題步驟是(1)看清題乾要求,鎖定詞句。(2)回到文中,還原詞句位置。(3)劃定語言環境,前後勾連,綜合信息。(4)組織語言,完成答案。)

3、 考查對文章描寫手法的掌握。

對於記敘文而言,描寫手法的運用是其最為重要的寫作特點。一般來說,凡考記敘文閱讀,描寫手法大多是必考內容。所以考生必須將動作、語言、心理、神態、環境描寫的特徵熟記於心。對這幾種描寫手法的作用也要牢牢記住。典型考題如20xx年陝西省題《最美的眼神》中第四題是:在塑造雒老師形象時,本文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20xx年我市試題《擔子》第四題為:文章開頭部分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20xx年河南省題《選擇》第一題為:第(6)段中劃線句子屬於——描寫,表現了父親——————的心理。這幾道題考查的都是最常用的描寫方法,對這樣的題目,考生要爭取獲取滿分。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做這類題目,只需把握一點。那就是準確區分各種描寫手法,特 別要注意心理描寫與語言描寫的區別。此外各種描寫的作用要記牢,並且要注意結合文章具體內容來回答其作用。)

4、 考查對文章修辭運用的理解與作用。

修辭運用在記敘文中必不可少,修辭運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更生動,更形象,使文章更富有表現力。修辭有兩種,一是詞語的鑄煉,二是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這兩項內容都是中考記敘文閱讀的重要考查內容。如20xx年海南省題《母親的純淨水》的第三題為:在“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醜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心靈的光芒”這句話中,有人說可以將“醜陋”改為“醜惡”。你認為可不可以?請說明理由。20xx年河南省題《今晚入夢》第一題為:第(2)段中作者把————比喻為“祥和的雲光”,這個比喻形象的表現了————。20xx年山西省題《捅馬蜂窩》的第七題為:文中加“─——”的句子用了比喻,結合文章理解其運用的妙處。從以上幾體可以看出,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對修辭的考查難度並不大,修辭手法多集中在比喻等最常見的形式上。

(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辨析詞語的修辭效果要注意分析詞語的意義、色彩、輕重、詞性等,既要分析其不同之處,又要分析其相同之處,更要分析出為什麼要用這個詞。至於分析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首先要掌握修辭手法的常規作用,比如比喻的表達作用一般是可以使文章表達更生動、形象,排比的表達作用主要是可以增強語言的表達力度,加強語言的氣勢。其次要具體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明怎樣更形象了,怎樣有氣勢了。)

5、 考查對文章思路的把握。

檢驗考生是否對文章的內容掌握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考生將敘述的過程寫出來,也就是理出文章的脈絡。中考中此類考題比較常見,如20xx年山西省考題《捅馬蜂窩》的第二題為:圍繞捅馬蜂窩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我”捅馬蜂窩————後院又有了馬蜂窩。20xx年山東威海市題《智慧的美麗》的第二題為:讀完全文,請你用恰當的詞語說明“我”的情感(心理)變化。( )——( )——( )----(流淚)。20xx年北京市題《月是故鄉明》的第一題為:作者在第4、5段中追憶了那些童年趣事?請按先後順序填寫,( )——(捉知了)——(   )——(   )——(    )。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 :做此類題從兩點入手,一是讀透文章內容,弄清所敘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二是充分利用題目所給的提示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前後推理。在上面幾例中,需要學生填寫的只是整個思路的一部分,學生應根據已知信息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推斷。)

6、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與創新的能力。

近年的中考題中,為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在閱讀題中出現了大量的開放性試題。這些題目或引導考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或啟發考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創新寫作。可以說,這種考題現在已成為各地命題的首選形式。在20xx年的考題中,這種開放性的試題屢見不鮮。如20xx年上海市題《成全一棵樹》的第4題為:第17段寫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個戲劇或電影的編劇,請你為他設計一段獨白。20xx年江蘇鹽城市題《牽著母親過馬路》的第6題為:這篇文章寫得很感人,(1)你認為最使自己感動的內容是什麼?(2)你受到了什麼啟發或教育?(能恰當引用古詩文、語言優美者可另加1-2分)。200年陝西省題《最美的眼神》的第5題為: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最想對老師說些什麼?請寫出你想說的話來。

(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開放性試題要用開放的眼光來對待。首先,做這類題不可循規蹈矩,只要不逾越提乾的要求,盡可以暢所欲言。其次這類題目想像性較強,考生要根據要求大膽想像,如上面第一例就必須圍繞“百感交集”展開想像,何謂“百感”?興奮、愉悅、苦澀、痛苦等等都有才是百感。寫作時就不能只寫一種感受。再者,這類題目最講究個性,講究語言。在寫作是要把自己平時的閱讀儲備發掘出來,寫出文采,寫出個性,寫出獨特。上面第二例中明確指出“能恰當引用古詩文、語言優美者可另加1-2分”,其目的就是要考生盡其所能,考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