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

轉身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學會了選擇。在面臨難以抉擇的情形下,他們用轉身來回應了這千古都無法回答的問題,轉身是一種姿態,它體現了人格的偉大與不屈。轉身並不是逃避,它是人內心的折射。

烏江項羽,西楚霸王,他孤傲不可一視,卻轉身於江東父老,血染烏江。如果我們思考,他本可以回到江東重整士兵,東山再起,或我們又思考,戰爭的殘酷,他還會勝利嗎?不同人對於項羽的思考不同,他卻以轉身,把這千古都無法回答的難題留給了歷史。李清照這樣高調評價他“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他的轉身很艱難,卻又不失偉大與 背後的驕傲,這樣的姿態應該值得人們歌頌太多,讓人們思考的也在意到“忠”。項羽終於自己的信仰,因而戰敗也不改變初衷的姿態。轉身並不是逃避 它是人內心的折射。蘇武的守節情不移,雖背向漢廷,卻忠於漢的節操,默默轉身的幾十年間,他的轉身是一種不屈的姿態,堅定的表明自己的決心。如果我們再思考,他為什麼甘心於轉身,背離自己的一切與現實的殘酷,把忠孝埋於轉身?或許我們還會思考,他為什麼不投降再逃回漢朝呢?而蘇武以轉身的姿態表達與項羽一樣的精神,那就是忠於自己的信仰。

轉身並不是逃避,它是人內心的折射。它是一種姿態。堅持自我的信仰,對於如今物慾橫流的都市文化中,漸漸缺失了。在面臨多種誘-惑的選擇下,往往人們會放棄當初的信仰,轉身又向另個信仰奔去。這樣的姿態又把轉身聯想到“不忠”。一個人的轉身不是逃避,是人內心的折射,它體現了偉大與不屈的姿態同時也表現了人性的醜陋與無情的姿態。轉身,背對眼淚與心痛;轉身,背對不堅定與不在意;轉身,背對時間與歷史。時間的流沙,埋沒了不堅定與不在意,埋沒了醜陋與無情,但始終沒埋沒歷史長河中的偉大與不屈。

項羽如此,蘇武如此,轉身雖然可以丟棄責任的包袱,但轉身的姿態不忘的仍是人格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