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獻的人(國中作文)

生命只有一次,可有的人卻不珍惜著僅僅一次的生命。極個別的人請經受不了生活中的挫折而輕生,而比這更多的人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對此我非常震驚。我雖然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不久,才十幾年。但我也遇到過挫折,也遇到過問題。

我認為遇到挫折和問題時,首先不應該去悲哀,更不應該感到對人生失去信心。而是應該想想怎樣去克服它,怎樣去解決它。這樣就感覺不到悲哀了。如果一旦解決克服了問題就會感到生命的價值,有了生命才能去解決一切問題。那樣就不會感到生命的厭倦和乏味了。

貝多芬是世界聞名的音樂家。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音樂,表現出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演奏會,時二歲就開始作曲。二十八歲時聽覺逐漸失靈。五十歲時兩耳完全聽不到聲音,但仍堅持創作。他生活在奧地利封建統治最黑暗的時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對同時代以及歐洲音樂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世界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這說明貝多芬對生命十分珍惜,十分熱愛。他雖然中年雙耳完全失聰,但他還是堅持創作。

毛主席說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要以勇敢堅毅的人們作為榜樣,把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當作磨練自己意志的好機會,勇敢進取,百折不撓,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才體現出生命的意義。

如果在遇到挫折時,想想毛主席的話,想想貝多芬的坎坷經歷,也許就能奮起努力克服問題的勇氣,直至真正的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