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莓醬”

“山莓醬”

呂姍蓉是我的朋友兼鄰居,一向和我呆在一起,或許因為是鄰居的緣故,從每天放學的言談中,我切實感到,空間上的距離,的確可以拉近人心。對於她的種種,被我歸納為三個字,贈予她“山莓醬”的外號。

“山莓醬”,顧名思義,算是一種吃食。“民以食為天”,天下愛吃之士不在少數,我也是如此。但她不僅樂於吃,更對於鑽研菜譜津津樂道,這我就遠不及她了,不僅懼憚那油煙,也怕其麻煩。

美名其曰,她曾多次邀我作為她美食的“試吃評審”。先不說那在“留好後路”思想中炸出的軟塌塌的口口式炸薯條,光是那又刷蜂蜜又刷果醬,番茄醬、千島醬一起上,往屁股里塞香菇,試吃時像“雞體”解剖的荷葉包雞,就足夠我驚愕的了,真不愧為一個“醬”字了得!

如果“莓”是通假字,我真想將它解釋為:“‘莓’通‘霉’,形容陳舊的物品。”對於山莓醬的收藏品,我只能保持沉默,這絕不是我故作深沉,其收藏品年代之久遠矣,恐怕得追溯到紙器時代……

一張張羅列開來的賀卡,不知是在何年何月進入這個房間,便近乎永遠的呆在這了。是因為保養好的緣故吧,並沒有泛黃的紙頁,但有些過時的畫面,依舊看得出歷經了不少載歲月的洗刷。山莓醬捧起每一張賀卡,輕輕吹去些許浮灰,捧到臉部,閉上眼,嗅一嗅,用鼻尖在賀卡上畫了一個個十字,那享受的樣子,仿佛在做什麼神聖的事。我摸了摸脖子後,汗如雨下,是冷的!可漸漸,我竟也有幾分理解,雖然對別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自己,這確是一個珍貴的回憶。

如果單單如此解釋“霉”,那就太膚淺了,由霉引申而出的才是她性格最大的特點“吝嗇”!

大部分人都有小小的吝嗇之心,但這和山莓醬比起來,真可謂小巫見大巫:放學時,談天說地侃理想,講南道北話世界,一點都不奇怪,雖然山莓醬是不喜歡旅遊的,因為暈車;她更不喜歡父母單獨出去旅遊,不是因為撇下了她,而是心疼錢!“那錢雖然不是我掙的,不過終歸還是要歸我的,”她揚起手,一本正經的掰算起來“旅費一人就要…,購買*台筆記本電腦了!再加上吃喝住行…,又夠買*分之一台筆記本電腦了!旅遊紀念品…,……”吝嗇波及了父母,筆記本電腦成為了度量單位,我該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呢,也許只有“哭笑不得”最為妥帖了。

不過這種大吝嗇,終究還是難得一見的,大部分時候,當我推薦一個商品給她時,她總是先微微翹起右手小指,大拇指和中指輕輕相扣,食指微曲,在眼角旁,緩緩托起眼鏡架,往鼻樑上推一推,繼而身子前傾,伸長脖子,眼球有點向外凸出的欲望,右手同時穩住鏡框,似乎想仔細看清商品(其實是標價)。良久,才收回脖子,右手順勢搭在下巴上,用兩根手指托住,若有所思的樣子,沉吟一會兒。當再次問她時,眼神略微的掃掃天,看看地,緩緩吐出三個千篇一律的字:“太”!“貴”!“了”!

但是,“山莓”也是一種美麗的植物,根、莖、葉、果實均可入藥,根能祛風除濕、活血化淤;果實能明目醒酒、止渴化痰;葉能清熱利咽、解毒消腫……呂姍蓉就像這山莓,清甜香怡,全心全意,她永遠是陪伴我左右,一罐沒有保質期的“山莓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