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看見》優秀作文8篇

1、看 見 八(1)班  張天宇  曾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位德國高企領導帶女兒去醫院看病。在排隊的過程中,女兒連吵口渴。這位父親卻隨手扯下一個免費的紙杯,去接一杯可飲用的自來水,而不是去旁邊的商店去買一杯只值他的月薪千分之一的果汁。

初看到這篇文章,我感到深深地震驚。我無法想像這樣的場景出現在一位高企領導身上。如果在我們周圍,這樣的父親絕對是名副其實的“虎爸”,我絕對只會看到一位父親掏出工資,去買一杯昂貴的果汁。這樣的對比,使我們的心頭不禁一顫。

那過後不久,我又看到了一則報導,說的是一群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比賽馬拉松長跑,沿途上中國家長們紛紛勸孩子堅持不住就放棄,而日本家長們卻是幫孩子加油,並要求他們堅持跑完全程。結果可想而知,不少中國孩子放棄了,而日本孩子卻都堅持跑到終點。

我總是對這則報導持懷疑態度,因為在我看來,中國是走過長征的,吃的苦頭遠比日本多得多,怎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但報導就是報導,我無法懷疑它的真實性。我只能暗自思考究竟是什麼中國孩子變得如何“脆弱”,變得如何“不堪不擊”?

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在我們周圍,幾乎看不見德國企領導那樣的“虎爸”,為什麼在我們周圍,中國孩子似乎十分堅強,卻又十分“脆弱”,是什麼導致了這些現象?

我總是看著、思考著,直到我把這兩幅場景聯繫在一起,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是長輩對孩子們的溺愛導致了這些現象。溺愛是不可取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真正做起來卻又是另一回事。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溺愛孩子,甚至認為這就是關愛。他們把孩子寵著、捧春,孩子也就漸漸變得“脆弱”,脆弱得不堪一擊。而讓孩子不再脆弱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再溺愛,做個“虎爸、虎媽”,讓孩子自己迎難而上,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也許當周圍真的都是虎爸虎媽時,中國的前途也就是來“未可量也”了,如果我再次看到溺愛孩子的長輩,我一定會走上去,指出這處錯誤,讓他們不再溺愛孩子,讓孩子不再變得脆弱,我看見,溺愛造成了中國孩子的脆弱,而我們,應當改變這種情況,呼籲人們不再溺愛。

2、看 見  八(1)班 許辰銘  弱小的人能夠保護什麼,又能拯救誰?如果沒有力量的話,只能等待被殺死和掠奪……

我們都知道,沙丁魚非常嬌貴,剛捕撈沙丁魚放入魚槽,不久就會死去,而如果將幾條鯰魚置放其中,沙丁魚為躲避天敵吞食,就會加速流動,從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沙丁魚弱且嬌貴,只能做到保護好自己,那么為了活下去,只有不斷遊動,這樣即能躲避吞食,又能保持活力。這叫“競爭”,競爭的活力就是這。

我看著在水中活蹦亂跳的沙丁魚,也思考著。那么多的人,擁擠進世界裡,人生的路上,我們都在奔跑,我們總是在趕超一些人,也總是在被一些人去超越。人生活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挫折無所不在,無法避免,但你可以去征服周邊的一切,做一個強大的自己。

然而,那天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都看見了這樣一則新聞:在美國,一個黑人被一個白人警察鎖喉至死。觸目驚心!白人警察把黑人按倒在地,用胳膊緊緊勒住他的脖子,黑人不斷說:“i can't breathe.(我無法呼吸)”但最終窒息而死。新聞中的視頻拍攝的很不清楚,我不知道白人警察為什麼要對黑人鎖喉,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沒有留意,腦海里一直在回放黑人被按倒在地的那一瞬。那好歹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那怕罪大惡極,也不能就這樣被鎖喉至死呀……我坐在電視前發愣,隱隱約約的,又聽到新聞中主持人提到的四個字:種族歧視……

在美國,最為觸目驚心的一道傷痕就是種族歧視問題。那是一種對不同種族或民族採取敵視、迫害和不平等對等的行為。然而生活很多時候是會有很多不公平的,人生也是起起伏伏悲悲喜喜,這才構成完整的人生,可這連命都沒有了,何談人生?說什麼“優者生存,劣者淘汰。”可不同種族的人也是人,也是生命,那么就應該被平等對待。

我的頭腦總是有意無意的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去思考。適者生存,要自己主動去適應環境,而不是等環境來決定自己的生死。沙丁魚的事情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競爭。而物競天擇,只有強者才有資格傲視群雄,那么既然歧視已經存在,如果想要讓它消失,就得讓自己變強,只有足夠強大,別人才不敢再輕視你。

對待一切,不僅要看其外表,更要看見其本質的內涵。正是在平淡中我們感悟人生的真諦,在風雨中鍛鍊我們的堅強,人生正是因為在酸甜苦辣鹹的浸泡中走向了深刻,更加富有意義。

3、看 見  八(1)班 辜子妍  世間萬物,總是變化莫測,它們演繹著人生百態,我們曾一次又一次地駐足觀看過,看到了社會的發展,看到了生活的富足,看到了的變化。

路過街頭,我曾看見一位殘疾的老人趴在地上行乞,過路的人們都避而遠之,偶爾有一兩人扔進一枚硬幣。老人微低著頭,不時向人們點頭乞求——她渴求的是人們能扔進硬幣,更渴求人們的關懷…….

老人的側影刺得我心痛,面對冷漠的路人,她只有低聲下氣地乞求,為了生存。為了保住唯一的生命,她拋棄了所有,只為換來那一丁點兒的同情與關懷。

這個畫面總讓我想起另一個場景:那天,和媽媽出門,路遇一個問路的青年,一連問了幾位路人卻連遭拒絕,最後將希望轉向我們。我察覺到,他的目光怯怯的,最後的一點兒期盼好像即將消失……

那目光讓我震驚,路人的冷漠讓我茫然。青年剛問路時或許是充滿期盼的,但回答他的是無情的拒絕,一次,兩次,他開始膽怯,他無奈,也無助,渴望能得到安慰與關懷。簡單的問路,幾句話便能回答,為什麼要無情拒絕?

老人滄桑的側影,青年渴求的目光,總在我的內心深處徘徊。儘管兩幅圖有太多不同,但我的心告訴我,它們都在哭訴著同一悲劇。老人趴在街頭,渴求的是關懷;青年無助的問路,渴求的也是關懷與信任。

社會發展著,生活的質量得以改善,但人心卻也開始變質,變得冷漠。曾多次的新聞報導某某處於對他人的信任而被騙,也曾報導路邊乞討者竟是“富翁”。這些報導,讓人們開始拒絕外來一切,無視他人的請求,幫助。那些拿他人同情心開玩笑的人確實可惡,但是否想過,那些犯罪分子或許是因得到的關懷太少,才會肆意踐踏他人同情心?是否想過,那健全的乞討者或是因在困難時刻缺少關懷才出此下策?任何人都會渴求關懷與信任,有些時候,對他人的關懷便可能會拯救一個靈魂。

作為乞討者的老人,在外人看來普通的親情與親人間的關懷對她們卻是彌足珍貴的,同樣作為求助者的青年,簡短的幾句話便會溫暖他心。幫助他人,即是傳遞一份愛心,無論對方是好是壞,這份關懷或多或少都能給對方帶去溫暖與感動。人們總抱怨世界有太多不美好,卻不知道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他人。要想得到他關愛,就必須關懷信任他人,學會包容接納他人,在他人有難時熱心幫助,傳遞了愛,也會得到愛的回饋。

我看見,人與人之間需要關懷與信任,這個社會需要愛。

4、看 見 八(1)班 吳佳萱  都說眼睛能幫助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而真正地說,不僅要用眼,還要用心,才能感知世界,了解到生命的斑斕!

一場雨,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境界……

傾盆的大雨憤怒地沖刷著世界。路過一個破舊的牆角,一棵小得不能再小的芽鑽入了我的眼帘,風吹雨打,使它看起來弱不禁風。可是,隨著雨傾瀉而出,小芽被抨擊地搖搖晃晃起來,幾次被壓倒,葉兒卻依然那么青翠……

看到這一幕,我怦然心動,開始思考眼前的這一情景。小芽曾經被我,也許是被更多的人視為平凡之物,從來沒有人理解過它的真實面貌——在這個世界上,它雖然平凡,但它笑看人生,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堅強地接受打擊。人生不正是如此嗎?生活之中,困難與磨鍊比比皆是,鋪天蓋地地襲來,而面對這些,唯一的抗爭就是堅強起來,哪怕不被理解,哪怕打擊仍舊存在,正確地看待人生,才有自己的價值!我“看見”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雨仍在沖刷著一切雜念,讓我的眼更加明亮。

我看到了牆角那位衣著襤衫的補鞋老人。雨來得讓人措不及防,雨水打濕了他蒼白的頭髮,雨水流向了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蒼老臉龐上,接著,又滑到了那雙乾枯瘦弱、毫無血色的手上,但他看到雨越下越大,卻仍舊不慌不忙地收拾著補鞋工具,接著裝進破漏的工具箱,然後起身,端著小板凳兒,這才離開了。在他與我的目光交匯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張平淡若水的臉龐,洋溢著淡淡的笑,哪怕蒼老,卻又是那樣溢滿了陽光。我觀察到:從始至終,他沒有一絲抱怨。

也許,生活是不公的,它把貧窮贈給了老人,任何人都無可奈何。然而,老師傅不論有多么困難,一顆愛生活的心從未改變,從他那淡淡的微笑就可以看出,心中映著陽光和希望,他想用勤勞的手為自己編織一個幸福的夢,就算貧窮又如何呢?心不窮,靈魂自然也會高大起來。誠如那句: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他微笑,他自然會對你微笑。我看到了一顆堅強樂觀的心靈。

一場雨,兩個生命在我的腦海里交織,芽與老人雖然有本質的不同,但他們的精神讓我將他們緊緊聯繫在一起。生活給予他們艱苦的環境和惡劣的條件,但他們卻視為對自己的磨鍊,把苦難化為動力,不畏縮、不逃避,直面人生。可能,芽最終會枯萎,老人也會日益蒼老,但只要心是年輕的,他們就會擁有最燦爛的陽光。

平凡的事物竟擁有這般傲骨,我看到了真、善、美的境界。

雨依冷、雨依涼,響雷仍在咆哮,隨它去吧!撐起傘,不畏懼黑暗和冰涼,請相信,心存一份美好與希望,最終陽光一定會來臨!

5、看 見 八(1)班  李霽泓作業過後,隨手從書柜上拿出今天的報紙,“武漢軌道交通四號線延長線即將通車”——幾個醒目的大字引入眼帘。如果父母看到這條新聞,一定會感慨以後出行之便利;而這幾個大大的字,在我的久久注視之下刺痛了我的心……

前不久,武漢的電視問政“期末考試”又開始了,各級領導對於武漢城市的飛速發展予以肯定。沒錯,一條條軌道交通,一座座立交橋,一棟棟高樓大廈進入我們的生活,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可是你是否會看見,是否能想到,修建各種建築的背後,是一片片飛揚的塵土,一陣陣刺耳的噪聲?唉,武漢的市容市貌與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著實引人深思!

據了解,武漢在XX年將要開通四環線快速通道,鸚鵡洲大橋,沌口長江大橋等線路以及捷運3號線和7號線。可是在修建的過程中,只注重進度,不做一些防護措施,就會破壞沿途的自然生態環境,影響市民生活,那么武漢的天空將是灰濛濛的一片,呼吸的空氣不再香甜。可見武漢的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一個周末,一家人駕車去武昌親戚家做客。當我們的車跨出蔡甸區的大門進入三環線立交時,視野頓時變得霧蒙蒙的,塵土滿天飛。進入王家灣時,更是被建築塵土弄得喘不過氣來,感覺口裡鼻子裡都是沙子。原來沌口到漢口之間在修一條立交橋,把道路弄得坎坷不平。到了琴台轉盤,同樣的情況再次出現……

看到整個“江城”、“首義之城”變成了一個“灰城”,道路被挖得坑坑窪窪,橋上橋下四處填填補補,真為武漢人的生活環境寒心。作為一名武漢市民,我們又能做什麼呢?只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吧。

武漢天空中的藍天白云何去何從?武漢夜間的北斗明星奔向何方?什麼時候那片嘈雜、喧囂能遠離我們?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武漢在不斷整改,不斷提升,但這個過程中不能讓人只看到“髒亂差”,不能為了整改而整改,有些東西不是暫時犧牲了以後就能找得回來的。人們總是為了眼前的便捷和利益,而過多地、向社會索取,漸漸就偏離了最初的目標。難道市政建設不是為了讓人們生活得更幸福、更舒適嗎。想到這裡,我的心裡真的很痛、很痛。

武漢園博會將要召開,到時候會吸引全國的遊人。要想辦得好,我想環境上還得下一番功夫。只有武漢市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才能讓天空變藍,江水更淨,東湖更清,空氣更清新。有了科技和生態環境相結合的武漢,才是最美的。我渴望看到武漢最美的一面。

看見需要眼睛,更需要心靈和大腦去思考。當我看到武漢環境惡化時,我會不由自主為武漢而擔憂。但是我更應該為武漢創建文明城市儘自己所能奉獻一份力量,這是每一位武漢市民的責任和義務。

6、看 見 八(1)班 辜劉曈  最近看了一個視頻:幾條魚在地上奄奄一息,一旁的小狗看到後非但沒有把它們當食物叼走,反而用鼻子不停地舀水向魚身上潑……這短短的45秒感動了近百萬網友。

那天,我獨自在路燈下漫步,享受繁華都市的夜,突然一個乞丐闖入我的眼睛,她是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太太,蓬頭垢面,衣衫不整,頭髮花白她弓著身子,正用乞求的的目光看著我,目光清澈的竟像一個孩子,她是生活的壓迫歲月的壓榨下保持這童真?她口中喃喃著,不知在說些什麼,給人一種悽慘可憐的感覺。

老人讓我心底充滿憐憫與同情,而過往的行人都像逃避瘟疫一樣,躲著老太太。這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人,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得在大街上苦苦乞討,得到的卻是人們鄙視的眼神和厭惡的目光,多可憐啊!可人們是怎么了,都如此冷血,沒有一點同情和憐憫之心。是這現實將人們的心靈變得麻木?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日益冷淡?或是社會的冰冷殘酷壓榨的沒有了知覺?我都無從知曉,而我們能做的,只有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如履薄凍的人世間,不隨波逐流,保持自身的善良與純真。於是,從口袋中拿出五元,慎重地放進老人碗裡,老太太眼裡閃著感激的淚花,我心裡不知是何滋味。

然而,透過電視螢幕,我又看見另一幅情景:那是一個看起來不過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卻在天橋下行乞,他面龐並不骯髒,五官清晰,白天乞討,晚上卻在酒店大吃大喝,手持iphone,過著富足的生活。

我的心頭不禁為之一振,怒火在我心底熊熊的燃燒起來,乞丐本是社會的弱勢人群而現在卻過著比常人更富裕的生活,他利用人們的同情心,任人們踐踏自己的尊嚴,靠乞討獲得經濟來源,這就好比一個人只有肉體沒有靈魂,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而社會如大海,包容萬物,欺騙只有用善良感化,我們一定不可隨波逐流,讓它麻木我們的心靈,我們一定要永遠懷揣著同情心保持純真和善良,向社會弱勢人群伸出援助之手,傳遞正能量,這樣才能感化世界。動物都是如此,何況是人。

社會是人與人的集合,只有人人都保持純真善良,善於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才能感化日益麻木的人心,看見世界的真善美。

7、看 見 八(1)班  唐妤冰  在這個大千世界上,每天都會上演著許許多多千奇百怪、光怪陸離的事情,同時也折射出我們世人的內心。人心的善惡豈能隨隨便便一眼就能看透,即便能從書中能簡單地悟出些個道理,更何況是在這個難以看透的現實生活中?

從家裡去超市的路上,總能看見幾個乞討者,或閉目斜眼或肢體殘缺。小城鎮況且如此,在大城市則是更多,但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可憐,又有多少是可憎的騙子?時常有新聞報導:某乞討者裝殘遇路人給錢少而站起來與路人爭執;又或者遇竊需討路費回家轉身即進場所消費。看得多了便覺得他們都是虛偽的,是不值得讓人同情的。以往看見乞討者便會主動給錢的我,現在也會領著妹妹迅速走開,唯恐避之不及。曾幾何時,我竟變得如此?連自己的心都看不清,又如何去看得清他人?這是社會,亦或是人心使然呢?

也時常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和心寒:若是真正的可憐之人,我定會給予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幾元錢、一杯水、或是一份自己的心意,可現在,帶給我的感覺更多的是迷茫,連他是否真正需要幫助我都看不清,又如何能散發出自己內心的善?這個複雜的社會、這些虛假的人,讓我迷失了幫助的方向,只會處處的設防,在心中築起堅硬的牆,讓我的心也變得冰冷。

我或許也在為自己的無情和冷酷默默後悔吧。我不時會問自己:我到底該怎么做呢?也許他們是為了生存才會如此,如若他們有固定的生活來源,誰又願意放下自己的尊嚴去乞討?不僅如此,還會遭到旁人的白眼,被人評頭論足,被家長們當做反正例子來教育孩子。因為這個社會病了,所以人心越來越冷,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只得四處流浪,無家可歸。不只是他們,連我們的心靈也越來越扭曲,看誰都像騙子,看誰都不值得同情,給予他們的不是憐憫和幫助,只是鄙視和冷漠。

但並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總還是有那么幾個人不去在意他人的嘲笑和驚訝的目光,會對自己認為需要幫助的人,毫不猶豫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並送給那些可憐之人一個大大的、燦爛的笑容,讓他們覺得這個世界依然美好。而此時,我前方正向乞討者面前鐵皮盒中放錢的那個背著書包的小男孩便是如此。是啊,只有小孩子的純真的心靈才會那么善良,才不會被社會之風的污濁所沾污,才會勇敢地去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事,不去理會大人們複雜的目光。他身旁的父親正站在離他幾尺遠的地方微笑著看著他,那充滿善意的笑是給他最大的鼓勵。霎那間,心裡像有一種東西被狠狠擊碎,又有一種東西被漸漸溫暖。其實,我們不必去在意自己會有多大的損失,無論是金錢還是情感,無論是幫助或是受騙,我們所需要做的,只是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去感染那些心本向善,卻又懼怕受到欺騙和傷害的人們。

短短的幾分鐘,我看見了人性的冷漠與溫暖,看見了那殘存的絲絲陽光,看見了我那被逐漸冷凍的心,也開始慢慢融化……

8、看 見  八(1)班 楊文杰看只能看到世間事物的表面現象,而看見卻讓我們有更多感觸。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細節,讓我們去發現世間冷暖。

在一次班會上看見一張圖片,在一個破敗不堪的小教室中,一個小女孩坐在桌前,手捏一根削的只剩下半截的鉛筆,用放在桌上,坐資是那樣標準,頭微仰,注視著我們。

就在一張圖片卻讓我心中一顫。她的眼神看上去是對一種東西的渴望,她在渴求著什麼?當然是知識。和我們相比,我們是多么的幸運,我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何不努力學習,她那大大的眼瞳,是多么明亮。我用心去思考著這種情景。

當我們還在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時,這張圖片讓我們徹底清醒。一個幾歲的小男孩站在瓦片屋旁,用手死死的抓住一個發霉的饅頭,將它塞在嘴裡,那個顏色都偏綠的饅頭卻像他的救命稻草。

這一張圖片讓我們心酸。在平常,我們都是自己點菜,平淡一點的都不願意看,從小男孩的動作中,可以看出這一個饅頭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我們看來是最平常的食物在他的眼中卻是稀世之寶。我不敢向下想去,在他的生活中,挨過多少飢餓,他們生活是多么貧苦。我用眼睛看著,用靈魂去感受著。

兩個圖片放在一起,一個是對知識的渴望,一個是缺少食物,兩個貧困山區的孩子讓人多么憐惜。看著他們那清澈明亮的雙眼,我的靈魂仿佛被吸走。我們的生活比他們要好得多,但我們的性格和表現卻無法相比,我們身邊多少人還在做著“啃老族”,而他們這么小卻要自力更生。

我的眼睛像儀器一般細細地掃描著,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我們過著如此好的生活,我們為何不滿足,對我們來說,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會像小男孩一樣沒有食物,相對他們,我們是比較富裕的,應當加倍珍惜,而不是去抱怨為什麼沒有比別人過得好。

用眼睛我看見了世間的真相,但用心和靈魂卻看見了他們的辛酸,但我們要努力學習,將祖國建設得更好,不再讓他們生活在貧困和飢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