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期末的作文

晚了,一切都晚了,我們來遲了。

華夏,一個疼痛的名字,在心底灼燒,一如那場大火,哽在咽喉,在身體裡發炎、結痂成疤,成了不堪回首的恥辱。那場大火只有三天三夜嗎?那裡曾有你的榮辱興衰,那裡曾有你的千年沉澱,那裡有始皇的金戈鐵馬,那裡有運河的血淚辛酸,那裡有李唐的富麗繁華,那裡有鐵木真的廣闊邊疆……竟都付之一矩,剩下的只有蒼白的骨灰,黯淡的目送聯軍離開的背影。華夏。你於歷史的茫茫餘音中無力的呻吟著,我聽見你沉重的嘆息,看見你蹣跚的步履。晚了,一切都晚了,我們來遲了。

穿越蒼蒼茫茫的地平線,在時間的暗流里,我看到一群群鐵匠拿起鐵楸,一刀,一個泣血的故事;一鑿,一段聖潔的傷感,但是每一次痛哭的背後 ,都會是一件令世人汗顏的偉業。華夏,你用瘦弱的手臂召喚著,可惜晚了,一切都晚了,我們來遲了。

李白,是你嗎?天子呼來不上船,讓力士脫靴的謫仙,我看到了你的反抗自由。嗣同,是你嗎?苟利國家生死已,讓烈火燃燒去吧,它永遠澆不滅你維新的決心……華夏,冥冥中我感受到你脈搏的跳動,耳邊依然是你輕微的呼吸。

周總理誓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毛主席也“欲與天公試比高”,魯迅也曾說過我們還有“埋頭苦幹的人,拚命硬幹的人……”,中國的脊樑還沒有斷。

抗擊風雪,我們有不怕犧牲的電工人;抗震救災,我們有一線指揮的溫總理。華夏,我已經沒有任何言語能形容你此時的傷疼,還有喜悅,只是聽見那穩健的腳步由遠而近。

花兒會謝,還會再開;陽光會散,還有明天 。華夏,請停止你的哀傷,停止你的哭泣吧!只要有我們在,你的歷史將重塑輝煌!

這是海浪昨日寫的考場作文,憑著記憶寫下,內容已有一定改動,以此紀念。

半年了,海浪又和大家見面了,在此有禮了,感謝一直以來支持我的朋友。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而不只是“看”。現代文壇名將魯迅不愧是一位出色 的觀察家。尤其是在觀察人物方面他實在是獨具慧眼而又細緻入微的。他曾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 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講授他的短篇小說《祝福》時,著重分析了魯迅對祥林嫂的眼睛的 三次描寫。初到魯家時總是“順著眼”,表現了她的溫順善良;第二次到魯家時雖還“順著眼”,但“眼角上 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過巨大的刺激,極度悲傷;在淪為乞丐之後,祥林 嫂整個人完全與先前不同了:臉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說明這時的她已瀕於死亡,精神麻木,內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魯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過對比 ,寫出了人物的悲慘遭遇和內心世界的變化。而後,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記我 們學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這位工人雖然幾年前就退休了,但負責收發報紙的工作一直承擔下來。每天早晨 六點半準時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點又準時把報紙、雜誌送到各教研組。除星期天外,從未間斷過。於 是,有的學生著重描寫了他的“那副眼鏡”;有的卻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穩的姿勢來寫;還有的刻 意在他的衣著上做文章。於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從每個學生的筆端躍出,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 。這樣,學生就慢慢學會了對周圍各種事物的“觀察”,而不只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