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司馬光惹的禍(續寫)

都是司馬光惹的禍

資中縣太平鎮中心學校初三、二班  王鎰銘

自從司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傳開以後,司馬光的知名度便遠遠超過了 “小燕子”。司馬光也因此受到了朝廷的青睞和讚揚:“此乃明智之舉也!”這下可好了,“大宋報社”每天頭版頭條都刊上有關司馬光的事跡;社會也廣泛流傳著“開口不論司馬光,讀盡詩書也枉然”的口頭禪。於是,司馬光頓時風靡了大江南北:許多超市、商店、商品等都紛紛改名“司馬超市”、“司馬商店”、“司馬服飾”,無論大人小孩,也不管有錢沒錢,全都讓理髮師剃成了地地道道的“司馬頭”;廣大學堂也乾脆改名為“司馬學堂”,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也硬把子女往“司馬學堂”里塞。俗語云:“一人得到,雞犬升天”,司馬光自己做了宰相不說,就連他的大叔大伯、左鄰右舍也都搖身一變,成了朝廷的重要官員。

總之,大夥對司馬光都是極崇拜又極羨慕,各種新事物也隨之湧現。

許多年後,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由於司馬光砸破那口缸的主人的滔滔致詞,又由於大宋法務部門派去的考古學家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的專家鑑定,司馬光砸破的那口缸正是大禹治水時期,大禹用過的泡菜罈。這下司馬光的麻煩事來啦:法務部門以司馬光破壞古文物罪拘禁四十八小時;“大宋報社”立即發表了一大批譴責性文章,其中一篇名曰《論刁民司馬光砸缸破古文物》。這時,名字叫做“司馬超市”的全部倒閉,工人在街頭到處流浪,譴責之聲衝破九霄;那些“司馬光”頭型者立刻戴上了大公帽,以免被人家誤認為是跟著司馬光學壞 。

最後,司馬光被帶到原名叫做“司馬縣衙”的地方提審。縣長大人莊重宣布:“現以司馬光毀壞古文物,嚴重損害我國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罪名,將亂臣賊子司馬光於午時三刻斬首示眾,欽此!”這下整個都亂套了,哭喊聲連成一片……

午時三刻,刑場外面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原來是欽差大人。最後宣布:“經朝廷重新審定,那口缸為複製品,撤消原審判決,立即恢復司馬光宰相職位。欽此!”

外面又鬧開了,讚揚之聲如潮水一般泛濫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