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長相伴

我  今年十四歲,當我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自己即將步入高中,遠離國小時,我已經在為高中而擔憂了——真沒想到我已經與小時候差那么遠了。  依稀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來易俗河去百花國小讀書時的情形。那時候,自己還沒有肯德基的櫃檯高,那時候,每晚因為想媽媽而嚎啕大哭。每次,媽媽送我回學校,我都要哭上好久,才肯回學校,然後繼續哭。然後呢,每天就任性地玩耍,與好朋友一起買當時盛行的小說《斗破蒼穹》《斗羅大陸》,還有漫畫《知音漫客》。包括那時中午偷吃東西。然後,我就漸漸地無憂無慮地開始慢慢長大。  儘管自己的成績從來就沒有高過,也從來沒有聽話過——直到現在。可我依然有著愛我的父母。他們也沒有嫌棄過我。那時的自己,闖了禍還會與老師不服,儘管我也想過改變,但天性不羈的我,還是做不到那些所謂的好好讀書。也許是國小簡單一點吧,上課隨意聽點,就能有個就是幾分。我小時候,我媽媽身邊的朋友都說我嘴巴甜,懂禮貌。我現在覺得也就笑笑。笑自己居然以這個所謂的優點,而而拋開了所有的缺點。當然,以上所述,也只是說我很壞、很不羈、放縱而已。其實,早在國小吧,我就知道家庭是怎么一回事。父親是個公務員,當過兵,有見識,但從不管我,也許是沒空。母親是一個天性善良、卻管不住我的人。因為在那時候,父親脾氣很不好,外公外婆也體弱多病。這讓我早早地知道了一些東西。  那時候,每當外婆家裡一出事,家裡經濟就會緊張,母親就會愁眉苦臉。怕母親罵我,我就故意出去玩。因為成績不好,考試後,我就知道,母親會讓我受罰,因為這個原因吧,我居然學會了做飯。提前把飯做好,儲備好,我就開始每天躲在房間裡,不出來。這樣過幾天,大家的氣都消了,就沒事了。我也就漸漸地學會了很多,至今生活完全可以自理,還學會了察言觀色,什麼時候該講話,什麼時候不該講。也包括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許這些東西在國中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就是因為我太愛玩了。每次一玩就忘了學習。接踵而來的便是青春期,與老師、父母的爭吵使我越來越厭學,膽子也越來越大,漸漸地我就越來越不把老師放在眼裡。  然而,這兩年的經驗也告訴我,這真的沒什麼用。與其每次與老師、父母爭吵,不如學會閉嘴。然後再反省下自己下次該怎么做才好。  我十分有幸能有羅老師這樣的老師,每當上語文課時,溫聲細語講道理的時候,我都能認真地聽進去,而不是那種一味的去吼,去大聲警告別人。我總認為一個老師能溫聲細語的講話,用道理去說服一個學生,效果會比任何一種方式要好。這也難怪,每次上語文課,總會沉下心來聽、用心去聽,這大概是得益於學文的老師所具有的那種氣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