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探秘之徵文大賽獲獎作文選登

藍色的天空,透明的夢——遊河下古鎮有感成 心 怡午後的陽光很暖,灑下一片碎碎的金沙,細細地鋪在我們的肩上。終於,前進的佇列來到了一條小巷,飛翹的屋檐,滄桑的瓦磚,厚實的木門,這就是河下古鎮。這個小鎮似一個夢境,含蓄而多情,深沉而古老。踏上一條條凹凸不平的石板路,灰塵點點,充溢著無盡的滄桑與古老。交錯的小巷被一塊塊歷史久遠的青石板所連線,仿佛是一張網,連住了河下,也連住了人心。石板上條紋絲絲,像波浪,像魚紋,有深有淺,仿佛每一條每一道紋理都是歷史的見證。不經意地瞟見了人家的屋角,一片青而淡黑的苔蘚濃而不重,嵌在這片土地的一毫,營造著屬於它綠色的夢。一滴滴小水珠順著凹著的瓦片滑落,一絲銀線般入土,那一聲水響,微小而悠遠。各家戶的木門色澤暗沉,或許是戰爭的洗禮,又或許是這木頭本身的內涵深厚,讓人心中深重而莊嚴。如果只停留在這美景的夢中,那么河下的人便是一個個透明的夢,直白明了。從進巷開始,便有農家耕作的糧食香氣撲面而來,各種各樣古色古香的招牌盡顯古典與滄桑。偶爾一個笑吟吟的孩童從我們隊中跳過,撲向母親的懷抱,然後轉頭,含著指頭在嘴裡,盯著這一群陌生的客人傻笑。巷子深處,狗吠驚了整個長巷,路過一戶人家,才發現,一位老人白髮蒼蒼,坐在門口的舊藤椅子上,半眯著眼睛,雙手搭在胸前,等著身旁的煤爐將水燒開,而那小黃狗仿佛在向我們示威,生怕我們驚了主人一般,嚇得人躲得老遠。老人看著金燦燦的陽光,滿面笑意,枯老的手撫著狗兒的背,一切又漸漸平靜如初。終於,出了巷了,迎著身後的青磚綠瓦,慵懶的青苔,幽深蜿蜒的巷道,才發現,河下的長巷裡是一個透明的夢,是一個用淳樸的民風,滄桑的景致,生命的活力編織的歷史文化的夢。我讀懂了河下的夢。藍色的天空下,我品讀著河下歷史的滄桑美,河下人的淳樸美,讀出了一個透明的夢。

古鎮風情初三(26)班  張志雄穿過喧鬧的城市,吸引著我們的是那條幽深的巷子——河下古鎮。秋天的楓葉零零碎碎地飄在石板路上,青苔在石縫間探出了身子,享受著這一片寧靜,它們默默的繁衍生息,凸顯出古鎮的生命力。巷道里的人家密集地挨著,化為古道兩旁最美的風景,木製的房屋散發出清淡的香味兒,那門上的一道道痕跡,顯露出古鎮的滄桑,似被歷史無情地虐待,但那傲然挺立的氣勢,似永不倒下的巨從,佇立在河下古鎮。人們生活在古鎮中,過著安祥和樂的生活,人們淳樸友善,在他們的臉上,始終掛著恬淡的笑容,對每一天都充滿期待之情。走到古鎮中部,則有幾處茶樓、飯館。孩子們在門口嬉戲著,你追我跑,玩得不亦樂乎。連抱在手裡的小孩看著哥哥姐姐們的皮鬧,也有一股快樂勁兒,咿咿呀呀地叫了起來。幾位老爺爺也悠閒地下著象棋、品著茶,微風拂過那飄逸稀疏的白色鬍鬚,便輕輕一笑,那皺紋兒疊了好多層兒。不知不覺,已到了小巷的盡頭,我便看到那古鎮溫柔秀麗的一面:彎彎的石拱橋浮在水面上,輕輕地踏上小橋,我仿佛看到一位柔情的女子,正撐著油傘向我走來,高大的垂柳披著長長的髮絲,微風正為她梳著清秀的頭髮,河水倒映出碧綠的枝條,那河水好似畫師不小心撒落的綠墨,被染得碧綠。水面時不時有幾陣微波泛起,小鎮的倒影便變得靈動起來。河下古鎮蘊含了實在多的秀美,在如此喧鬧的城市中展示她那別具一格的風情。 尋古鎮之韻王佳佳老子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正是這淮河水的堅強與柔韌,才使這個千年古鎮氤氳江南的柔情和北方的豪邁。這就是名鎮河下。幽幽的石板街設有108塊石板,伸向遠方。漫步在窄小的石板路上,我似一名看客,看遍這座古鎮的風騷神韻,路兩側的房屋儼然陳列,風雨的洗禮讓它們更顯光輝。不知不覺間,文樓在目。相傳乾隆皇帝曾到此遊玩,慕名前來,卻被一個鄉下小野丫頭所難住,小姑娘出上聯“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東西”,這幅上聯讓四下江南的乾隆帝和大學士紀昀百思不得其解。此聯古往今來雖有人對出,但絕非完美,乾隆帝受文樓美食所感,稱文樓“真乃天下第一鮮也。”頷首仰望文樓招牌,唇齒間似真而幻地飽含湯包之香。翻過一座座小橋,屹立橋首,遠遠望見梁紅玉的漢白玉石像矗立在水中央,手握寶劍,身披鎧甲,擂鼓轟鳴,“巾幗不讓鬚眉”之態氣勢磅礴,從眼神中,我看出了她誓死抗金,為國捐軀,俠肝義膽的英雄氣概,走近她,心中不禁產生幾分敬佩,拾級而上,站在身旁,再注視著那雙眸,似乎又是收復失地的喜悅與激動,是完成祖國大業的堅定與執著,不免感嘆:“好一個奇女子。”水流潺潺,靜靜流淌,這淮河水呀,你可知你哺育多少淮安人嗎?這樣的古鎮素有“中國進士之鄉”美稱,明清兩代這裡曾出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而且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齊全,幽幽書香氣也激勵著後人進取、創新。漕運總督府沒有了昔日的繁忙,略顯淒涼。這裡曾是全國的交通要塞,曾是全國鹽產量最大的勝地,一衣帶水,河下,留下了過去的繁榮也存留住當今的冷清,古鎮之韻清晰了視線,模糊了思緒。

探古風 尋古蘊初三(23)班 沈悅踏一路“秋風”,灑一路歡笑,懷著對歷史的回憶,對文化的敬意,踏進了這條詩意綿延的古樸小鎮。 一條青龍剎時盤鏇在眼前,蜿蜒曲折,消失在小巷深處——青石板路,當邁上第一塊青石板的那一刻,心中對歷史的敬意油然而生,心也平靜了下來。 這條路似乎十分古舊,歲月的洗禮和風雨的磨蝕使它變得光滑青亮,時光的流逝也在上面刻下了深深的痕跡。這條路曾被多少雙鞋踏過?曾被多少輛馬車碾過?曾被多少陣雨沖刷過?我踩著路上的積水向前漫步,濺起朵朵水花,仿佛回到了多年前。一針陣歷史的氣息在古鎮中氤氳開來,愈加濃厚。不遠處,古風拂過幾面紅色的旗幟,視線也被那風吹去,兩側的房屋顯得莊重而安詳,好似上了年紀卻依舊有著生命活力的老人,那旗幟便是他們略顯粗糙的手,指引人們在滿屋的傳統文化中再一次感受歷史的綿長。 那歷史之風不僅撩動了旗幟,撩起了積水的漣漪,更撩動了我的心弦,厚重的青石板,古樸的房屋將歷史的氣息暈染到了極致。噢!原來河下古鎮也能讓人捉摸到如此強大的歷史魅力!  踩著青石板路,攜著歷史之風走出古鎮,奔向下一個文化站點——吳承恩故居    一踏進故居的門,一陣濃厚的文化氣息便撲面而來,把人籠罩在吳承恩的文化風範之中。菜園、簡樸的廚房和臥室、滿樹金黃的銀杏樹,無不營造出一種樸素、寧靜而又美好的氛圍,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竟生活在這樣一個簡樸的環境中,可見其崇高的境界和對文學的執著追求。跨進一個屋子的門檻,仿佛踏進了文化的天地,有關《西遊記》的點點滴滴都被記載在其中。那跌宕起伏的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內涵豐富的情節,無不彰顯出這一文人的文學風範。心中對文化的認識與敬重感又平添許多。 噢!在這樣一個古樸的院子中竟能感受到文化的誘人魅力與文人風範! 生命之路在延伸,一路上,有文化相伴,有歷史的氣息指引,人生永遠沒有終點!

古  鎮  探  秘初三(23)班  申 新一路的歡笑灑在了石板路上,古鎮的背影逐漸清晰……考完試後,同學們拋卻了煩惱:學習的壓力,得以伸伸懶腰,但當得知去我們早已熟悉的古鎮時,大家都有些失落。正當我們心不在焉地主任講話時,他所提及的一些估衣巷、什麼絕妙的對聯,卻令我不覺豎起了耳朵,以前都沒有看到啊!之前的不過是走馬觀花,古鎮的秘密還沒有被我們探求呢!沒錯,我們的確需要去古鎮探秘了。當我再一次走在千百年來被無數雙腳磨得光亮的石板路上,無意間發現屋檐四角捲起的花邊,一塵不染的天空被他們所切割,每向前行一步,頭頂的小天地也是大小不一的,這不就是古鎮錯落有致的奧秘么?繼續向古鎮中心走去,環顧四周,一塊古匾吸引了我的目光,厚重的木板上,四個大字“王家茶饊”蒼勁有力,凹陷的印痕讓人想去撫摸這家店所經歷的風雨。此刻,我才用心發現到各種各樣的幌子,它們形狀各異,卻一齊在秋風中飛揚,這是這些老店新生命的載體啊。我望了望眼前的各色招牌,想像著千百年前的繁榮之景,這深厚的歷史正是古鎮的奧秘。繼續向前行走,一陣醬香撲鼻而來,空氣中充溢著這種古樸厚重的氣息,探過頭,大大小小的佐料陳列在我面前,一位老人樂哼哼地坐在小攤面前看著我們前行,他的笑容是寧靜的,與小鎮的古樸融為了一體……不久,隊伍前方一陣“騷動”仔細瞧瞧,發現是幾隻小雞闖入了我們的隊伍,它們撲棱著翅膀,歪著腦袋望著我們這些“巨人”,那小巧玲瓏的姿態真讓人想去撫摸它的小腦袋。一種溫馨頓時從四方聚來,我想,大概是古鎮簡樸的生活打動了我,這寧靜尋常的生活才是古鎮的內在之美啊!走過這條石板路,這種寧靜已輕輕為我叩開了古鎮之門,它所展現的奧秘將會一點一點地充盈我的心靈。

相約古鎮陸雲輝我與河下相約這裡,而河下,等了我千年……我輕輕踏進這個似曾相識的世界,古老的青石板路,因歷史而顯得坑坑窪窪,但仍是光澤鮮亮。一踏上去,就有想脫下鞋走兩步的衝動,體驗柔滑而冰涼的感覺。古鎮緩緩的告訴我,她那悠久的深長的歷史。在那運河邊上,作為漕運重鎮,河下古鎮享有“揚州千載繁華景,移至西湖嘴上頭”的美譽。歷史哺育了歷代文人志士。河下,這個彈丸之地,滋養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僅明清兩代便湧現67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被稱為“進士”之鄉。韓世忠、梁紅玉曾駐兵於此,守衛著大宋江山。而梁紅玉的精神一直滋養著後人。如今,古鎮為她佇立著一座漢白玉雕像,她的英靈一直凝望著古鎮,久遠久遠……窄窄的街巷內,熙熙攘攘,這裡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街道內,酒旗招展,牌樓交錯,古鎮曾因漕運而興盛,也因漕運而衰落,漕運見證者古鎮的興盛於繁華,也見證古鎮的頹然衰敗。然而,古鎮的生命力,悠長久遠,仿佛這悠長久遠的古運河,川流不息。幽深的小巷,一直向前延伸……錯落有致的古鎮民居,記載著小鎮的歷史,訴說真小鎮的歷史與未來。隨著隊伍走著,我看見古鎮上人越來越多了。有兩個鶴髮童顏的老人正在下棋。他們搬了張桌子,兩個小凳子,擺一桌棋盤,壘起了棋子,戰場,謀略,便成了二老的悠閒生活的主鏇律。旁人的喧鬧影響不了他們。只見其中一位老人,眉頭緊皺,舉棋不定,兩手指間的棋子懸在空中,如孔明於中軍帳錢的運籌帷幄,棋子落下,殺聲震天,劍拔弩張,凜冽的殺氣迎面撲來。而另一位老人不動聲色,棋子落定,勝負已分。兩人都笑了,輸的說道:“再來再來……”便又投入新的一局棋中去了。看得出,這裡的水很清澈,這裡的田地更肥沃,這裡的人情世故更美麗,更引人留戀。因為這裡是河下……歲月黯淡了曾經的繁華;雨水積澱了不老的故事。河下,你與一代代人相約。河下,你在歷史的風韻中獨存。

古鎮樂游初三(23)班  於璇漫步在石板小路上,行走時發出清脆的響聲,濺落一旁的水窪中,激起層層漣漪.......層層疊疊的樓屋,屋檐的向上翹起更是為河下古鎮增添了一絲古樸之風,壯觀而有氣勢的閣樓褪去了小家碧玉似的嬌羞,將自己韻含的文化底蘊毫無保留地展示與人。錯落有致的樓舍連作一道完美的弧線,消失在天際。河下古鎮自小便成了我記憶深處的畫卷。小時候,爺爺奶奶總是會帶我來河下古鎮玩。”璇兒,去小鎮嘍!“聽了這一聲呦喝,我總是不顧一切地衝出房門,用稚嫩的小手緊拉爺爺奶奶,生怕他們會丟下我獨自一個人似的。陽關下,三道長短不一的拉長的黑影便成了快樂的象徵。到了小鎮,我總會按抐不住內心的驚喜,到處亂蹦亂跳,身後留下說我就只有爺爺奶奶擔憂的呼聲。周圍的彩燈和歌舞吸引著的我四處跑著,一串串請脆的笑聲成了歌舞聲中絢麗的一筆,點綴著我歡樂的童年.......直到今天,河下古鎮依舊是童年記憶中充滿歡樂的“小鎮”。樓舍依舊佇立,河水依舊碧波蕩漾,歡笑依舊隨處可見,惟有淅瀝的小雨為小鎮增添了一絲惆悵。是啊!如今的我只有奶奶陪伴遊玩,爺爺卻只能在看不見的遙遠處眺望我們。奶奶會不時地對我講述古鎮的歷史和她和爺爺在古鎮的美好回憶。朦朧的細雨下,耳旁似傳來了琅琅的讀書聲,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讀書聲令人回味,便分不清是學子的誦讀,還是歷史的吟唱?我似童年時頑皮地向前蹦跳著,刻意地讓皮鞋摩擦青石板發出悅耳的聲響,在一旁的水窪中激起層層漣漪,口人心弦。“看,奶奶!河水多清澈啊!”我跳著用手指向湖面。斜陽下,日光照耀在湖面上,反射出無數個星星點點,聚集成了眼中無數個晶瑩,與奶奶的身影相互映襯。奶奶的臉上露出了恬淡的笑,卻似被籠上了一層金色的薄紗,顯得亦幻亦真。我多么希望奶奶能繼續放慢腳步,陪我度過這快樂的時光,陪我繼續欣賞古鎮的美,直至永遠……耳邊傳來了清脆的腳步聲,悠遠而寧靜。窄里巷外,斜陽滿滿地照在了兩條長長的影子上……

古鎮探秘陳松河下古鎮,是我的夢,一個用青石板鋪成的夢,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深吸上一口氣,走進了我期待已久的夢。主街洋溢著濃郁的純樸氣息。賣銀器的鋪子,出售豆腐圓子的小店,被遊人圍得水泄不通。耳中聽著那久違的吆喝,眼中看到的是同學們的笑臉,鼻子裡聞到的是豆腐腦的香味,嘴裡還含著濃香的麥芽糖,我的五官被古鎮的氣氛所感染著,仿佛早已被古鎮所融合,成為了古鎮的一份子。躡手躡腳地拐進一條隱蔽的小巷,只是不願打擾小巷特有的寧靜。陰暗的天空不知何時竟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撐起一把素色小傘,漫步在小巷之中,灰暗的石板見證了古鎮的歷史,見證了小鎮昔日的燦爛。我不禁陶醉在這古鎮的幻夢之中。灰暗的牆土邊帶了些許青苔,與路中的綠葉交相輝映,在幽靜的小巷中,拋開心中的雜念,天地之間,仿佛只剩下我一個,獨自走在夢幻般的古鎮中,剛剛下過小雨的古鎮歲有了一些朦朧的美感,古鎮,你吸引我的豈能只有這些?繼續走著,鎮的中心卻多一片湖,湖水蕩漾,微波粼粼,有的小舟在碧波上蕩漾,湖邊樹倒映在湖面,相映生趣。坐在石凳上,隨手拂過這清澈的水面,掠過的是一絲溫暖,一片慰藉,古鎮,你是因湖而美,還是湖因你而麗,你吸引我的還有哪些?不久,留下的是我深深的眷戀,走著,不知不覺就往古鎮的更深處探妙。我的心更加地按耐不住自己的喜悅。忽然間,偌大的身影出現在我的眼前,那便是巾幗女英雄,梁紅玉。她那憂憤的眼神,凝視著遠方,她憂的是國家的興亡,她充滿了對國家的愛。它的臉似滑過一絲淚水,盡情地訴說她的柔情,手也指著前方,那指著的不僅僅是河下古鎮,更是一個國家的“龍脈”。我的心也為此印上一個深深的跡。出了鎮門,回眼望出,是沉寂了千年的古鎮,如今正悄無聲地沉睡在這歷史的記憶深處。古鎮,你吸引我的還不止這些,我要把你珍藏在心中…………

河下驚夢初三(24)  王倩  河下的靈魂在心底淌成清清流水,素顏而清純,不覺間化作明淨的笑靨,笑靨如花,不知溫暖了多少個微涼的夢境。  夢裡青石板吱吱作響。歲月磨去它那桀驁的稜角,在它的臉上潑灑出滄桑的文字。光潔的青綠色板面轉變為深綠色,那吱吱的響聲是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的歡笑與憂傷。河下的青石板,你這位老者是否在呼喚著世人們忙碌的心,教他們放慢腳步,靜靜聆聽驀然回首處的聲音。  夢裡拱橋彎彎成笑顏。流年似水從那半圓形的拱橋下流過。彎彎拱橋,像那彎彎月牙,同樣見證了河下的興衰。然而河下是不會衰敗的,河下的魂是河下人淳樸的品質,是河下人聰慧的思想,所以那流過了悠悠歲月的拱橋一直彎彎成笑顏。  夢裡黃昏淺淺如詩。風吹水漪,原來在河下。輕柔的晚風悄然掠過平靜的湖面,漾起一圈圈漣漪,落日的色彩掩映在這一面明鏡中,孕育著一個斑斕的夢,而那一個夢早已穿越黃昏,帶著河下的過往一起融入每個人的心中。河下的人便是最好的詮釋。傍晚時分他們會搬出木凳,安詳地坐在古樸的大門前,手輕搖著一把老舊的蒲扇,痴痴地望著那一抹斜陽,一湖斑斕的夢。那目光中,分明寫滿了守護—— 那最淳樸最真誠的目光。又一陣晚風吹,吹彎了他們的嘴角,淺淺的微笑像是被落日披上了彩色的外衣,為黃昏鍍上了淺淺的詩意。  那時的河下恰似一朵向日葵,每個角落都沾染著陽光,透過時光的空隙,溢出一絲又一絲溫暖詩意的氣息,滿載著幸福。  歲月變更,夢中依舊存在那素顏而清純的河下,但那一襲往事如夢,付與流年。  物是人非事事非。為何我不再聽到青石板的脆響?為何我看到那拱橋依舊彎彎卻不成笑顏?為何我看不到黃昏的淺淺詩意?  恍然夢醒,明白了真的無法大隱隱於市,這樣安寧質樸的小鎮也會在世俗中一點點迷失本真。  這次的旅行雖然讓我夢中驚醒,但永不變更的是河下的靈魂。夢回舊時年月,我看見河下化作一位俏麗靈慧的女子,溫婉地垂下髮辮,纖纖細指拈花一朵,與我含笑而視。那暗香盈袖,忘卻流年。  我知道,就算你不在,溫婉如斯,但我仍會記得,青澀的歲月中,有你在過。  夢醒時分,記憶中的河下,一襲暖夢付與流年。

如詩如畫——河下古鎮初三(24)王碩  古老的小鎮,連青石板鋪成的小路也是那么的古色古香。我愛這如詩如畫的河下古鎮。  順著千年運河直走,不禁被這磅礴的景象所打動。或許是它文化的厚重,歷史的悠久,讓我的心為它停留,令我陶醉。  從寫著盪人心魄的“河下古鎮”的木牌轉彎向西,是一條平坦而悠長的石徑,石徑靠南的一邊,是一戶戶具有古色古香的瓦房。這裡,人流如織,商家雲集,叫賣吆喝聲不絕於耳。看著這些瓦房,我仿佛穿越了兩千多年。路邊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店鋪:李家紙紮、徐家小吃、周易占卜......這些店鋪保留了歷史文化的精髓,讓這條青石板鋪成的小街更具特色, 放慢腳步,踏上木板橋,細細品味古鎮美麗的容顏,河裡的水碧藍碧藍,與藍藍的天空融為一色,橋邊的彩旗迎風招展,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奪目,抬頭仰望,三層樓高的漢白玉梁紅玉石雕矗立眼前。只見她一手拿劍,一手拿著鼓錘,雙目凝視遠方,那颯爽英姿,透出磅礴的氣勢,令人震撼不已,  看著這石雕,我幾乎想像到梁紅玉當年的激昂奮戰,想像到當年金戈鐵馬的場景,這樣一位巾幗女英雄,為古色古香的河下古鎮又添了一層神秘色彩。  最熱鬧的是《西遊記》大舞台,這裡每天都會上演一幕幕《西遊記》中的精彩片段,來這裡表演的人除了專業演員,還有當地的居民,他們自導自演,為河下古鎮營造了文化氛圍。 河下古鎮歷史悠久,那滿載滄桑的古楚風格的美麗畫卷,一次次浮現在我眼前。充滿詩情畫意的河下古鎮令我流連忘返,我愛這如詩如畫的河下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