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遊戲真的能益智嗎?(作文3篇)

xx班  常安承

當今,大部分人們的共識:益智遊戲能夠益智。單從名稱上講,無可厚非,益智遊戲是可以益智。它們通過一定的邏輯或數學來完成遊戲中的任務,以這種形式鍛鍊遊戲者的眼、腦、手等,來提高和增強所謂的智力。

從理想的角度思考,似乎很可行,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古往今來,眾多研究小組專門為此進行調查研究,一切結果顯示:益智遊戲並不能使人變得聰明,它只是讓人更加熟練地完成這些遊戲罷了。剛接觸時,它能使大腦暫時消耗些能量,提高大腦皮層厚度,增加神經連線;然而,不久當你能熟練地掌握遊戲後,大腦就會變懶,也就不能增長智力了。

故,益智遊戲並非能夠益智!

打個比方,智力猶如一塊餅,理解能力、運用能力、記憶力、觀察、想像力、思考、判斷都是這塊餅上的部分。每個人的分布不均,也就產生參差的智力——其實總量不變,而一些人擅長其中的一些,也就被片面認為聰明。孩子通過玩益智遊戲來益智其實是種心理作用。精明的生成商家促銷產品時從不承諾該產品有益智功效,他們的廣告聽起來極具誘惑力,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並無實質內容。他們聲稱受到許多機構認證,然而這些機構卻表明:他們之所以認可這些遊戲只是因為孩子喜歡、父母信賴,也不含暴力成分。但他們真的能益智嗎?當然不可能。

從古至今,猿逐漸進化到人類,其智力突飛猛進的方式不見得是益智遊戲的功效。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並非從小玩益智遊戲長大。發明天才愛迪生,天資平平,而他之所以能聞名於世,只因為他堅持的執著,勤勞的意志。有的人生來就能從自然中發現些事物,而有的人玩一輩子智力遊戲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康奈爾大學名譽教授歐文·拉扎爾說:“嬰兒是通過多種感官的同時作用來學習的。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機會是與他人接觸,而非教育碟片。因為人可以同時刺激孩子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因此,若是想提高智力切不可純粹依賴於智力遊戲,應多鍛鍊身體,常常跑一跑、跳一跳,多做一些文體遊戲似乎比益智遊戲更加有效。

如今大多智力遊戲都在網路中進行,孩子們從小便上網,一來損害視力與身心健康,二來從網路渠道中無意了解到了消極負面的事物。小時就玩益智遊戲,長大後就會轉為單機遊戲並沉迷其中,難以自拔。如果是如此後果,即使你智力再高,也沒太多用場。

總之,僅靠益智遊戲來益智是不現實的。“天才在於勤奮,知識在於積累”,與其將希望寄予他物,不如從此刻開始學會以勤補拙。不要掩耳盜鈴般依賴益智遊戲,記住,天道酬勤,只有“勤”才是一劑益智的最好良藥。

益智遊戲真能益智嗎? xx班  段星時下隨著手機、電腦的普及,益智遊戲在青少年之間日趨風靡,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大多數人選擇益智遊戲的原因,無非看準了了這“益智”二字。然而,益智遊戲真能在遊戲中幫助我們開發智力、鍛鍊能力嗎?推崇益智遊戲的人講:益智遊戲的原理在於讓玩家在娛樂的過程中觀察、思考、分析、嘗試,從而鍛鍊玩家的邏輯思維與觀察能力。那縱觀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哪一件離不開觀察和思考,即使對待事物馬虎敷衍,也需要略加思量。如果真如這些人所言,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都或多或少地鍛鍊著我們的腦力,那普天之下不就人人都精明強幹,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仍滯於凡俗,又是怎樣呢?再看看那些終日捧著手機,抱著電腦打遊戲的孩子,他們不思進取、愚昧沉淪的現狀無不說明益智遊戲所發揮的影響,更多是消極負面的。正因為其“益智”,使得一些原本對遊戲有所忌憚的人放下了重重顧慮,寬慰自己道:“反正是益智遊戲,玩一玩也有好處的。”便揮霍大把時間在遊戲上,放棄了學習與自致的機會,盡日在虛擬世界中怡情消遣,“開發智力”。到頭來,卻仍是心拙口夯的草木愚夫,再悔不當初,為時晚矣。可見,益智遊戲的“益智”往往成為摧殘心智的利刃。如果一些蒙昧之人仍固執地講:“益智遊戲的確開發了我的智力,我以前玩遊戲真是舉步維艱,往往想得頭昏腦漲都不知從何下手,而如今,這些遊戲對我都是小菜一碟。”那請試想,魚在水中遊動自在歡悅,若要它在陸地上疾跑真是難於登天;鳥雀在枝頭穿梭自鳴得意,若要它像大鵬那樣“扶搖直上九萬里”就是天方夜譚。玩遊戲的手到擒來只是對遊戲技巧的熟練掌握,與腦力毫無干係,正如賣油翁所言:“無他,唯手熟耳。”而這樣的遊戲技能對於個人的進步是毫無促進的,難道我們需要的人才都是所謂遊戲高手嗎?另一方面,益智遊戲的風靡恰恰反映出當今人們重視“智”而忽略“勤”,認為“智”的敏捷足可取代“勤”的刻苦。人們心懷對成功的渴望,卻不願做出一絲實際行動,甚至寄希望於遊戲之中,做著“在娛樂中智慧”的黃粱美夢,正如飲鴆止渴,最終必會一無所得,淪於庸俗。“一分辛苦一分才”,不經一番艱苦的奮鬥,僅靠遊戲的麻醉,哪能擁有過人的才幹?“益智”遊戲是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那些想把它作為叩擊成功的敲門磚的人,必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每一次名至實歸的成功,都來自於勤奮、堅持、細緻、認真這些永遠閃耀著光芒的美德中來。智力,有時甚至是成功的阻礙。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毅力才練就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天下第一行書,他的成功靠得不是智力,而是堅持。馬克思四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遍讀典籍著成無產階級的重要文獻《資本論》,他的成功靠得不是智力,而是勤奮。孔子亂世之中務於治學,“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通過不斷的積累與思考,創立了儒家思想體系,對後世中國產生深遠影響,他的成功靠得不是智力,而是專注。而智力僅是成功的催化劑,甚至有時,是我們進步的阻礙。方仲永若無天生稟賦,其父也不會“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他或許就能正視現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獲得更好的生活,即使不能成功名、立大業,也不至落得“泯然眾人矣”的田地。“益智”遊戲不過以一層浮華的表象蒙蔽人們,誤導人們走入人生的歧路。想要真正地獲得成功,不二法門便是要耐得住寂寞辛苦,經得起風雨挫折,堅韌自強,奮鬥不息,用美麗的年華鋪就通往輝煌的道路。當你再拿起手機,渴望用“益智”開闢一條人生捷徑時,是否有了新的思考呢?

益智遊戲真的能益智嗎   xx班 王夢真

當今社會,人民生活富庶,溫飽無虞,於是,許多遊戲應運而生,火爆異常。一類被標榜為益智的遊戲則被廣為推崇——在家長眼裡,既滿足了孩子玩樂天性,又可以在童智上有所裨益,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有人講道:益智遊戲真是個好東西。

那么,益智遊戲真的能益智嗎?

如果單據益智而論,或許確實可以做到。益智遊戲一般是指遊戲核心規則裡面含有明顯邏輯特徵,玩家可以通過思考,理解其規則,完成遊戲中的難題。眾所周知,智商是可開發的,多鍛鍊總有好處,人們在一步步解開難題、達到既定目標的過程中,其實邏輯推理能力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訓練。於是乎,在玩遊戲的輕鬆中,你的腦子就跟著遊戲節奏轉動了起來。客觀上講,益智遊戲可以益智,這點無可厚非。

然而,許多許多鮮活的現象與事例表明;益智遊戲非但不能益智,還恰恰將孩子變得迷戀網路,無心學習,就此墮入魔道。這時,許多家長迷茫了,感嘆道;益智遊戲不是可以益智嗎?

其實,益智遊戲本沒有錯,問題出在了玩遊戲的人身上。孩子正值年少,一應智力還未開竅,心性好玩而天真,對於複雜網路環境自然無法正確區分好壞與善惡。在快樂與平淡中,他們自然是選擇前者。於是,孩子們與家人學業漸漸疏遠,與網路娛樂越靠越近。就在他們已迷戀於遊戲中時,家長們這時跳出來大肆說理,嚴重的甚至徹底限制與其接觸,孩子們的逆反性被激發出來,則又少不了幾次大吵大鬧,矛盾就此形成。我們不妨想一想;假使從一開始家長便陪伴孩子一同參與遊戲中去,在必要之時給予孩子必須有的提醒與應得的正確教育,哪會造成後面無法挽回的局面呢?

可以看出,在正確指引下適當地玩益智遊戲,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拓展思維的作用;然而大多數情況總是事與願違,所謂的“益智”也終究變成了“喪智”。玩益智遊戲而益智,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條件基礎之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