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第四單元作文輔導

怎樣寫讀後感:

[寫作導航]

親愛的同學們,你在這個碼頭的收穫頗為豐碩了吧,但是我們不僅要學會讀,還要會用所學知識來寫喔。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又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由此可見,讀書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謂:勞於讀書,逸於寫作。而寫讀後感則更是與讀書密不可分的事了。

讀後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有時也被稱作感想性議論文。日常生活中我們閱讀一本書、學習一篇文章或讀了一首詩之後,把所產生的感想、體會和收穫寫出來這就是讀後感。無疑“感”是核心,“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真切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書中內容的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出來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現象的感觸和評論。

讀後感的突出特點即“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結果 ,“感”因“讀”而來,所以首先得在“讀”上下功夫。第一步就要認真閱讀原文,力求融會貫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內容,乃至語言文字表達上的特點。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從讀懂詞句了解內容入手,進而理解文章的難點、疑點,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時,還可以把文中的內容同歷史的經驗、社會生活以及個人的實際聯繫起來,認真思索廣泛聯想。這樣,讀書的感受才會豐富,才會深入具體,從而為寫好讀後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切記:認真、仔細地讀是寫好讀後感的前提!

讀後感寫作的一般結構是:引——議——聯——結

所謂“引”,就是要從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來源。“讀是感”的基礎,寫“感”不能離開原文的內容,更不能從頭至尾沒有對原文的簡要介紹。如果不這樣做,“讀”和“感”就脫節了,“感”便成了無源之水。是不正確的。把原文中你覺得很好、很受感動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來。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點語句,然後寫感想;也可以間接敘述原文內容,點出感想是從何處產生的。總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來。但要記住:“感”是文章主體,因此行文過程中內容安排上要注意“讀”和“感”的比例。課文內容引用不要太長、太細,否則會喧賓奪主。很多同學只有“讀”而無“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寫法成了對書的內容介紹,從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所謂“議”,就是要針對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寫讀後感重點應落在“感”字上。一定要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寫出來,還要寫得具體,這樣才能讓人信服。要抓住體會最深的一兩點,任何一篇文章,讀完後受到的觸動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選擇,面面俱到,泛泛的談,那就根本什麼也說不清楚,所以要選擇自己體會最深刻、有獨到見解的感受來寫。千萬不能“感”到哪裡就寫到哪裡。那么如何選擇感受的角度呢?注意以下兩點:

1、選擇你能發掘出深度的角度來寫,不可勉為其難。

2、感受點要有新意,切忌千人一面,所以寫作時要全面透徹地理解文章實質,緊扣原文中心同時從不同角度去想,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啟發。例如:《孫權勸學》一課,我們可以從呂蒙接受別人的意見角度來寫,也可以從孫權善於勸說引導來談,也可從學習的內因外因、魯肅重學識等角度來寫。

5、讀後感應力求入情入理、新鮮、活潑。有些同學寫讀後感或是板著面孔議論一番,或是痛心疾首自責一番,前者往往流於枯燥,後者則不大自然。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是“言必由衷”,“情動於中而發於辭”,只有深受啟發,確有所得,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所謂“聯”就是聯繫,它有兩層意思:一是對原文進行材料分析、評論;二是要針對自己的感受聯繫實際生活,這是很重要的一步。

對原文進行材料分析評論要略寫但卻不要不寫,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聯繫實際才能使文章有可讀性、有價值。由原文推而廣之,使原文的內容得到充分發揮,同時自己對原文的體會也會更深刻。可以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社會實際、現實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實際,這一點是讀後感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要界限。當然,聯繫實際並不是漫無邊際地去聯繫,而也必須如寫議論文那樣有很強的針對性,也就是說要有的放矢,決不能泛泛而談,牽強附會,生拉硬扯,要自然,要和情和理 。

聯繫實際要注意以下幾點:

(1)、聯繫自己個人生活,不要寫成自己某項成績的匯報,也不要寫成檢討書

(2)、聯繫社會生活實際,一定要實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說假話、大話、空話、。這樣才能不空洞,才能言中有物,深中肯綮。

(3)、聯繫實際時還要力爭情理真切。情真才能感人;理切才有力量。切不可言不由衷,胡編亂造。

(4)聯繫實際時,聯想要豐富。多關心國家大事、社會熱點、各個領域的突出表現的人和事,多選擇新近發生的新人新事,體現與時俱進的特點。

所謂“結”就是結尾,總結全文,重申自己的觀點,要求簡潔有力。

 總之,,寫好一篇讀後感無論怎樣都不能只有引述沒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的重複別人的觀點,應從文中提煉出新觀點,結合現實生活,從新的角度寫出內容較為深刻、又頗具新意的讀後感。

[範文評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閱讀讓我飛翔

袁玉婷

鳥兒有了翅膀,可以在長空飛翔;飛機有了翅膀,可以翱翔九天;我也有那飛翔的翅膀,可以在書的世界中遨遊……

5歲時,爸爸送我一本連環畫《西遊記》。這是我獨立閱讀的第一本書,從此我便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隨著年齡的增長,連環畫再也滿足不了我日益增長的求知慾望。於是我開始閱讀古今中外名著。從沙翁到泰戈爾,從老子到魯迅,數不清的作家帶著他們的名著從書架上搬進了我的腦海。書中的世界是如此絢麗多彩、鮮活生動,引得我或捧腹大笑,或垂淚,或茶飯不思,或浮想聯翩。閱讀,讓我長上了飛翔的翅膀。

六年級那年暑假,我意外地在一個小書店發現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我早就想讀了,一直沒找到,這意外的收穫使我欣喜若狂。沒想到店主告訴我,這本書有人訂下了,一個星期後來取,惟一的方法便是天天跑到書店來看。我毫不猶豫地決定了

從此,我每天騎半個小時的車來書店,找個地方靠著看書,有時一看就是半天。中午吃點自帶的麵包,渴了喝幾口帶來的白開水。遇到警句或不懂的地方,便記在案《閱讀隨筆》上本上,回到家再細細啄磨。我就這樣“麵包加清水”看了三天,店主十分感動,竟破例讓我坐到櫃檯邊去看。我便可以不再受手酸腳麻之苦。

第五天,驕陽似火,陽光炙熱地烤著大地。朋友找我去游泳,這種天氣,若泡在游泳池裡是何等的愜意!可我沒有工夫去享受,眼看“期限”將至,可我還有好幾十頁沒看完呢!朋友看我戴上遮陽帽,騎著車匆匆出門,不解地問:“你是不是‘走火入魔’啦?”我愉快地說:“是本值得我一口氣看完的書。”說著,跳上車向書店奔去。

到了書店,我已經像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渾身濕透了。可我顧不得擦汗,捧起書就讀,直到夕陽西下,我才讀完了這本厚厚的書,還收集了一本讀書筆記。雖然累點,但我無怨無悔。

書中沒有顏如玉,書中沒有黃金屋,有的只是豐富的知識和閱讀帶來的無窮的樂趣。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一位高尚的人說話。——不是嗎?能有這樣和高人的說話的機會難道不是一件令人興奮和激動的事情嗎?我是有一種飄然若飛的快感的喔。

朋友,你找到這種飛翔的感覺了嗎?

點評:一本小小的連環畫使小作者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以至 “走火入魔”——於驕陽似火中赴書店讀書,讀來令人感動。事實中是連書店的老闆也為之感動,而讓我享受了可以坐在櫃檯邊讀書的優待。是的,當閱讀變成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時,它就變得那樣崇高和令人起敬!本文作者抓住閱讀過程中的典型事例來敘述,文字並不華麗卻能至誠至真,讀來也有身臨其境之感.所以文不在於詞藻而貴在選材真實、典型。當然本文行筆流暢中也可見小作者平時的積累是比較紮實的。文章結尾處的寫實手法:書中沒有顏如玉,書中沒有黃金屋。能從反面立意、入筆,也是頗有幾分意味的。

[文題集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使人________________(可填充實、快樂等等)

近十年的學習生活幾乎天天和書籍打交道。本單元又學了許多與讀書有關的文章,拿起你的筆來,寫下你的讀書故事,讓同學們分享你讀書的喜怒哀樂,或發表你對讀書的獨特感悟、體驗和見解,請以“讀書”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當今社會中可閱讀的東西很多,有人認為,應該多讀流行的作品,流行的作品用的是現代生活中鮮活的語言,反映的是當代人的思想感情,讀起來輕鬆省力,有興趣,吸收快,所以應該放在第一位。也有人認為應該多讀經典名著,因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華,所以名著應該放在第一位的。針對兩種不同的意見,你有何看法,請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發表自己的觀點。

培根的《談讀書》一文歷來廣為流傳,你讀了以後是否也有一些感想呢,請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讀後感。

[審題思路]文題思路提示舉例:

第2題:讀書使人__________

此題為半命題作文,學生寫作前先要全盤考慮後補充完整題目。首先考慮文體,這個題目可以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寫成議論文。因為要填的的詞語是你下面寫作的重心,所以要考慮好哪一個方面你最有東西可寫。如寫記敘文,在充實、快樂、兩個詞語中選擇,很顯然,充實和快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寫作的側重點也就不一樣。充實則要表現讀書的收穫,填補自身空白領域的知識;快樂則要表現讀書過程中的樂趣,可以是有所得之樂,也可以是讀書過程中的趣人趣事。如寫議論文,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了,那你要在草稿紙上分別簡單地寫出你擁有的論據,看哪一個充分,哪一個有話可寫。如此思量一番,文章的結構也大概清晰了,然後再對文章的布局作些調整就可以了,語言的功夫就不是在試場上能決定的了。

第4題:

這道作文題的要求可說比較清楚了,要寫一篇議論文,觀點就是你認為是把名著放第一位,還是把流行放在第一位。當然無論是認為哪個放在第一位,嚴格的來說應該都不算錯,但你還是要權衡一下你能為哪一種觀點找到充足的根據。兩種說法都各有一定的道理,但對於中學生來說,讀書是為了給以後的做人和運用語文打下底子,當然應該以讀名著為主,針對中學生中的“讀圖熱”“韓流”“哈日族”應該潑點冷水。可擺事實講道理,如:名著是經時間篩選留下的碩果;教育部推薦青少年必讀名著;讀名著有以一當十的作用;名著已成為當代人共同的文化素養等等。還可從反面說流行也不是一點也不能沾,而是一定要適量,且要選擇其中的精華。這樣可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習作平台]

請在以上題目中自選一個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