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是成功者的磨練

“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這是培根的名言佳句。確實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蹟,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的。逆境,是一個人成材的必經階段。

逆境可以豐富一個人的閱歷。一個人在逆境中往往要比在順境下看得更廣泛,思考得更深刻。南唐後主———李煜,倘若沒有亡國被囚的經歷,他的詞也不會達到那么一個高峰。被囚之前,他過著“歌台暖響,舞殿冷袖”的奢華生活,他的辭藻華麗,眼前總是一幅“車如流水馬如龍”的景象。可是當他面對著“別時容易見時難”的“無限江山”時,李煜留下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絕唱。安逸的生活本身不是壞事,而逆境帶給人的卻更多,它隨著年代的推移而自然增值,時間越久,利潤越高。

逆境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性格。環境越是惡劣越能激勵人奮發上進,促進人去改變生存環境,進而使人產生“人十之,己百之”的上進心。歷經磨難的人適應性很強,不畏艱險,知難而進,能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事變。摩頂放踵,披荊斬棘,百折不撓,“雖九死其猶未悔”,直至成功。孟子也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一個人,只有經過逆境的洗禮,才能完成人生涅槃,達到光輝的頂點。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更是如此。“多難興邦!”溫總理在北川中學的教室寫下的這句話,為這個特殊的五月,為這場災難,為災難中的共和國定了調。災難往往會激發人們勵精圖治,而一個民族的災難總會由一個民族的進步來補償。

逆境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力。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的開發尚未達到10%,無法想像,人的潛力能是多么的巨大。而逆境,正是這么一個最好的釋放潛力的環境。無數具有超凡意志的人在逆境中創造了無數的不可能:貝多芬在雙耳失聰後創作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屈原在顛沛流離之下寫下了《離騷》;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身患重疾之下寫下了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在逆境中會像小草一樣,越遭踐踏,越會芳香四溢。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會遇到許多挫折,身處逆境之中,只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勇敢地去面對逆境,征服厄運,我們就一定可以到達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