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者的難能可貴

你總會看見這樣一群人,他們雖才能出眾,卻從不驕傲自大;他們雖知識淵博,卻從不賣弄風騷;他們懂得忍讓,總是謙恭和煦,待人真誠。他們不願張揚,總是低調行事。

不知你是否發現,在生活之中,這樣行事的人通常都是些功成名就者。他們的成功告訴我們,低調者可貴。

低調者多謙虛,謙虛使人不斷進步。牛頓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只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這樣的謙遜使牛頓能夠正視自己,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使他能夠不被褒獎和榮譽沖昏頭腦,在自己的事業上不斷進步。孔子雖為聖人,教導出了三千弟子,之中還有七十二賢人。但他並不因此而驕傲,而是低調行事,為懂得更多的知識而向別人虛心求教,認真學習。這種謙虛求教的精神使孔子被許多敬佩效仿。即使被尊為聖人,孔子也並不張揚,而是周遊列國,歷盡艱辛,向人們傳播他的思想。低調者多謙虛,謙虛,使低調者更上一層樓。

低調者多律己,律己使人更加完善。說到律己,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令人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嚴於律己,在生活上一直保持著儉樸的作風,他的衣服不多,且幾乎件件都是經過多重縫補的;他居住的地方是清朝時的老平房,雖然工作人員多次建議修補,但始終未被他採納;他對於所乘坐的專車更是沒有要求,並一直堅持乘坐國產的“紅旗轎車”。這樣的“低調”造就了一個令我們所有人都無比敬愛、無比懷念的周總理。同周總理接觸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對他廉潔儉樸的生活作風更是讚不絕口。宋慶齡曾說:“周總理在個人生活和作風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樣,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他的律己是大家所公認的,也是為人們所敬佩的。他的“低調”使他更加完善,更加令人欽佩。低調者多律己,律己,使低調者完美。

低調者多忍讓,忍讓使人意志堅強。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快,難免會與別人發生衝突,這種時候,低調者的忍讓會發揮它的優勢,使低調者不但意志堅強而且功成名就。富蘭克林被稱為美國之父。年輕時,應一位老前輩之約,昂首挺胸走進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進門,“嘭”的一聲,他的額頭撞在門框上,青腫了一大塊。老前輩笑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最大的收穫。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記住了。富蘭克林成功了。這位老前輩的話不但使“美國之父”受益匪淺,更讓我們明白,忍讓,這個低調者的拿手好戲是使人事理通達,功成名就的必要條件。低調者多忍讓,忍讓,是低調者堅韌。

低調者的成功不僅僅在於他的才能和學識,更在於他的“低調”。這種“低調”不但磨練低調者使他成功,更告訴我們,低調者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