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國小一、二年級時,我就能寫上一篇60字左右的小作文。修修改改,縫縫補補後,總會被畫上面大紅旗貼在牆上展示。為此,我總是引以為傲。
那些稚嫩的文字,留在心中久久不曾離去,像遍枝生長的桂花,溢滿整個秋季。
後來長大了,也能寫上一兩百字。小小的一本草稿本上每頁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挨挨擠擠地遍布紙上。草稿本總是被改得紅紅綠綠,改到最後連字型都模糊得看不清楚,這時我便會拿出作業本,認真而又細緻地將改好的文字抄入作業本中。這很麻煩,卻絲毫不影響我的熱情。
時光在奔跑,而我也在時光中奔跑。此時的我對作文越來越得心應手。五年級剛入門時便換了語文老
師,笑起來眉眼彎彎,卻依稀看得出眉宇之間的嚴厲。猶記得她讓我們寫的第一篇作文是開學感受。那時我雖對作文也有了一定基礎,但文筆還青澀,卻總想駕馭那些看起來顯得高深的文字,於是便總弄巧成拙地將作文寫得矯情又風花雪月,我卻沉浸在自己一片世界中,無法自拔。信心滿滿交上作文,迫不及待地想探知老師打的分數。
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發下來的作文分數少得可憐,瞬間將我苦心搭起的高塔崩碎。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對著那篇文章惆悵了好久。
那段時間處於我的一個“低谷期”,我無法摸清老師的口味,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寫作能力。
我發現老師的目光不再向著我,一雙深邃的眼睛總隱藏在嚴厲的鏡片後。媽媽看出了我的苦惱,笑著安慰我:“風格不同吧!你要懂得適應,想想你的缺處。”
那番話,使我茅塞頓開。
然後便是我艱苦奮鬥的日子。我拋卻那些晦澀難懂的文字,很執著地對語句進行多次修改。我去圖書館借來余秋雨先生的《借我一生》,厚厚的一大本書,我在細細品味中體會到了一種平淡的華麗,也有了許多感悟。再後來我參加了大大小小的作文比賽,獲得許多名次,已經不需要草
稿紙便能將一篇作文一氣呵成。
我發現自己在慢慢長大,不僅是外表上的改變,連思想都成熟了許多。
時間在我們哀嘆已逝的時光時又悄悄從指縫中流走,新的日子也隨之到來。我們的成長,不自覺地滲透入這段埋頭向前的過程中。有時成長只是需要一個軀殼上的變化,更換一個自我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然而真正的成長卻是心靈上的成長,它需要我們不斷磨礪與挑戰;需要我們在困難面前的永不服輸;需要我們不斷迎頭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