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讀後感

《聊齋志異》相信大家都已經讀過吧!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這本書的作者吧: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

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

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惠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

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

誌異》。他的生平著作還有:《醒世姻緣傳》,《晴雲山房詩文集》,《紅椒山房筆記》,《雜說》,《片雲詩話》,《省身錄》,《懷刑錄》,《日用俗

字》,《歷字文》,《聊齋詞》,《聊齋白話韻文》。

《白話聊齋》問世後,一開始只是在民間傳抄,直至蒲松齡去世50年後,才在浙江刻版問世。成書定名為《聊齋志異》,是因為“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

的名字,“志”指“奇異的故事”。書刊行之後,風靡坊間,人們公認“小說家談狐說鬼之書,以《聊齋》為第一”。此後,“聊齋熱”一直持續著。《聊

齋誌異》內容十分廣泛,通過妖魔鬼怪來反映民眾的生活,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書中既有對漆黑如墨的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

既有對貪官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答,又有對勇於反抗、干預復仇的平民的讚嘆;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

人與人之間的純美愛情。從藝術成就上看,《聊齋志異》將古代小說中“志怪” 、“傳奇”和“人情”融合一體,具有獨特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有一點感觸:其實這書裡面的故事並不恐怖,反而有些故事很感人,尤其是那些妖狐對人的愛情,但是最後還是分開了,有時都想引

起我哭泣。我對這本書里的有些故事情節到現在都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點兒都說得沒錯,它讓我知道了當時的社會是多么的黑

暗,我們活在這時的現代是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