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作文:喜歡陶淵明

在我的古人偶像集中,陶淵明是我情有獨鐘的一位偶像。喜歡陶淵明, 是因為他的性情與我多少有點親近自然的天性恰好相合。他恐怕要算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好、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隱士了。本來可以“束帶”見上級,進而攀附權貴,投靠顯宦,走上一條光明仕途,但他卻不耐煩“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官雖做不成, 骨氣卻做出來了!

乘著思想的快馬,我隨陶淵明踏上了歸鄉之路。

他得償心愿後滿心喜悅,“舟搖搖認輕,風飄飄而吹衣”。當“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便生出了“覺今是而昨非”、“知來者之可追”的心情。他在潯陽老家看青山秀水,秋月春花,聽蟬唱蟲吟,犬吠雞鳴;觀堂前桃李,屋後柳陰,他確實得到了心的安慰和情的解放。他稟情中本來就有“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成分,春種夏耕,秋收冬藏,做了一個農夫當做的事情,而得到的精神享受遠不是一個農夫所能及的。他“既耕亦已種,便欣然忘食”。朋友不在了,則“樂琴書以消憂”,有時不免“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直抒胸臆而無所拘。他是一個熱忱的真隱士,而不是頹喪的厭世者。

自古以來,失意的文人是牢騷滿腹的,而且越是境況慘烈,意欲有所作為的願望越強烈。辛棄疾曾暗示別人“娥眉曾有人妒”,陸游“僵臥孤村”時也曾“尚思為國戍輪台”。陶淵明則恰恰相反,他無意官場,他真的不想去做貪官,於是他可以“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平淡,坦蕩的生活恰好和他的個性與人格結合得十分融洽自然。尤為難得的是他將這種波瀾不驚當作了樂趣,甚至在他“夏日長抱飢,寒夜無被眠”的時候也毫不動搖。陶淵明的退隱真正表達了隱居的意義,滿足了內心的寧靜,維護了個性的獨立與高尚。

鍾嶸在《詩品》中說,陶淵明是“古今隱逸人之宗”。他的選擇不僅在人格上是高尚上的, 更在於他開創了淡遠自然的中國詩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閒逸的境界,正是他悟得田園山水真情的表露。陶淵明徹底脫離官場,親自耕種,悟道樂歸,用真誠的心寫自己的詩,從而使平淡真淳的田園農家詩在詩壇上獨領風騷。詩歌往往是作者心境和志向的流露。陶淵明嚮往田園生活並非是迫不得已的原因,而是出於重返自然界的真誠渴望。

不過人們只知道他逍遙,殊不知他也有憤懣。他頌過精衛,詠過荊軻,其中“怒目金剛式”的情結也許正是青年時期遺留下來吧。他不願意為官,只是因為官場的傾軋使他良心痛苦。如果能有一個恰當的機會和社會環境讓他出仕,去乾一番為百姓謀求安樂的事業,也許他會再造一個桃花源。

對於心念不純的人來說,陶淵明就是一座翻不過的青山,渡不過的綠水。他不僅有莊公的飄逸和洞察,還有一份比莊公更熱烈的赤子情感。他生得自然,活得真誠,連作隱士也傾情投入。所以,我喜歡陶淵明,說他獨特,頌他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