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寒假作文:我的新年

我的家鄉在xx。在那裡,“過年”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

俗話說的好: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說起臘八,有一樣食品不得不提一提——臘八蒜。這天,家家戶戶都泡上了臘八蒜,用醋把辣得出奇的大蒜醃得有了一絲甜味,色如翡翠,人人都愛吃。到了除夕夜,人們就著它吃餃子,回味無窮!這天人們還要熬臘八粥,買年貨……

臘月二十三,新年序曲的第二部分——小年到了。在我的老家,小年也叫辭灶。這天,人們都要在灶台上面貼上灶王爺的畫像,吃糖瓜——一種用糖一層層裹起來的像南瓜狀的食品——祈求灶王爺向玉皇大帝甜言蜜語,多說自家的好話,讓玉皇大帝賜福於己。在老家,人們還要喝雜麵湯,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麵條。

終於,春節的高潮來到了!除夕白天,老家有一個特別的風俗——上墳。可能有人覺得奇怪:過年講究喜慶,怎么能去墳地呢?其實,新年“上墳”並非普通的上墳,不是哭哭啼啼,不是傷心悲切,而是高高興興的,是要放鞭炮的,以此來表達對祖先的敬重。晚上,人們吃餃子,在自家門口放鞭炮,放自製的“泥炮”,驅走一年的晦氣,所謂“泥炮”,是用泥糊的外殼,裡面裝上火藥,放在地上引燃後,就成了火樹銀花,美麗壯觀。人們也會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還要守歲,整條街上燈火通明,亮如白晝。

一夜過去,迎來了大年初一。這天的第一件事便是吃團圓飯。由於南北風俗不同,老家的團圓飯是在大年初一的凌晨兩三點鐘開始的,處處酒肉飄香。早上,全村都熱鬧起來了:大人去拜年,老人在家招待客人。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特別是興高采烈的小孩子,都爭相去看錶演,把路堵了個水泄不通。遠遠地,便聽見了鑼鼓洪亮的聲音,人群中立刻變得人聲鼎沸。只聽見鼓聲越來越響亮,這時,高蹺、旱船便一同出場了。只見那踩高蹺的人仿佛把高蹺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每一步都走得異常穩當。接著,扭秧歌的隊伍也來了。音樂一響,人們便隨著節奏唱起來。即便是唱錯了,也沒關係,因為是過年,圖的就是個喜慶、熱鬧。

一轉眼,便到了正月十五。人們吃元宵、鬧花燈,大街上張燈結彩,全家男女老少一齊出動,去看花燈。至於小孩子,最喜歡猜燈謎,答對了還會有獎品。所以,這天,小孩子們總是空著手出門,捧著一大堆小玩意兒回家。

過了十五,春節就接近尾聲了,人們要去工作,春耕,學習,又恢復了正常的秩序,一切還是那么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