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門前的老枇杷

我的家鄉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小時候我住在鄉下,那裡很美,清晨早起,迎面吹來一陣清風,包裹著百花的芬芳,草兒的清香,空氣中瀰漫著新翻泥土的氣息。穿過田野,我的裙邊被那藏在綠葉間的露珠潤濕,鳥兒在枝頭奏起了悠揚的黎明交響曲,時而輕柔,時而激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仿佛就是在描繪那幅清晨的美景。那裡的一切都令我懷念,但最令我懷念的是我家門前的老枇杷和那永遠站在枇杷樹下眺望的身影——奶奶慈愛的身影。

奶奶有一雙憐愛的眼睛,可親的微笑。她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了,可是在我心中,她卻一點也不平凡。

夏天,我家門前的老枇杷,結出一個個黃橙橙的果實,甚是可愛,一團挨著一團,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兒時的我,活潑甚至調皮,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會使出渾身力氣反覆跳躍,伸手去夠枇杷,饞的我口水都流下來了。可是,矮小的我,總是夠不著,只能望洋興嘆。這時,奶奶總會樂呵呵的笑著,輕輕的點了點我的鼻子說:“小饞貓,奶奶摘給你吃。”奶奶直了直她那彎曲的背,踮起腳,費力的摘下了幾個枇杷,笑眯眯的放在我的手裡。我呢,接過垂涎已久的枇杷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奶奶摸了摸我的腦袋,呵呵的笑。幼小的我,只顧著自己吃枇杷,都沒有想到分給奶奶一個,現在想想,很是心疼與自責。自此之後,每當枇杷成熟時分,奶奶總會第一時間摘下新鮮可口的枇杷,放在我小手裡。那時的奶奶給我的印象是慈愛和猶如枇杷的甜美。

漸漸的,我長大了,進入了校園生活。從整天嬉笑玩耍,到如今在學校循規蹈矩的學習,我極不適應,開始討厭學習。有一次,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被爸媽批評,於是惡性循環的讓我更厭倦學習和考試。我一個人躲在枇杷樹下哭泣。這時,一隻大手放在了我的頭上,輕輕撫摸著,我知道,這熟悉而溫暖的感覺,一定是奶奶。年老的奶奶邁著小碎步,走到我的面前,用她那滿是皺紋的手擦拭著我的眼淚說:“小燕子,不要哭,奶奶給你說個故事。”

“枇杷好吃嗎?”奶奶摸了摸那蒼老的樹幹對我說。

我哽咽著:“好吃。”

“你知道枇杷為什麼這么好吃嗎?”

我搖了搖頭。

“枇杷樹要忍受秋的凋落,戰勝冬的嚴寒,在春季勃發,才能在初夏長出可口的果實。經過漫長的一年,樹將與惡劣環境的戰鬥堅持到底,最終將重重困境轉化為甜美的果實。因此,枇杷才會這么好吃。這也是先苦後甜的道理。”

我望著眼前的這棵枇杷樹,想像著在這無數的春夏秋冬,它是怎樣傲然挺立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如同一棵枇杷樹,要經過風雨的洗禮,嚴寒酷暑的考驗,才能漸漸成熟。你看,枇杷樹上這一圈一圈的東西,它叫年輪,一圈是一歲,一圈是一次成長和蛻變。枇杷樹把自己的成長刻在了身上,我們呢?也要如此,把每次的失敗銘記於心,化為動力,迎接下次新的挑戰。”奶奶把目光從樹上轉移到我的臉上,我們四目相視,在奶奶的眼中,我看到了同枇杷樹一樣的堅持。

我擦乾眼淚,大聲告訴奶奶:“我懂了,奶奶,只有平時努力刻苦的學習,才能換來優異的成績。即使失敗,也不能一蹶不振,要更加努力才可以。我要像我們家的枇杷樹一樣堅強,我要成為一棵長滿甜美果實的枇杷樹!”

奶奶會心的笑了,還是那樣的慈愛與溫暖,但這次,我從奶奶的眼中還看到了智慧與堅持。

後來,父母為了讓我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們搬到了城裡,從此,也就離開了奶奶和那棵枇杷樹。搬離故鄉之後,每年我們也會回去幾趟看望奶奶,可是相聚的時間總是很短暫,漸漸的,我忘了那棵曾給予我信心和力量的枇杷樹,對奶奶的思念也漸漸被繁重的學習負擔所沖淡。

直到奶奶去世那年,我再次回到故鄉,回到奶奶的身邊,站在枇杷樹下,想到的都是我與奶奶的回憶,當然還有這棵老枇杷。恍然間,我領悟到,原來,枇杷只是一種植物,長著我愛吃的果實,枇杷樹給與我的力量和信心,其實都來自我親愛的奶奶,此時,我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