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境遇與情緒

擁有世界上最聰明大腦的“世紀偉人”愛因斯坦,自然能夠更加深刻地詮釋事物的本質。他曾經說過,“並非地球引力,讓人陷入愛河。”我更相信它的後半句,“並非境遇,直接導致了各式各樣的情緒。”

在物理學上,我們說,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這句話並不適用。外力(即境遇)僅僅只能說是一個促使人情緒變化的藉口,或是一個直接原因,而不是最深入的根本原因。真正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我們的心態。

有道是,境由心生,情由心動。客觀事物本身,並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那么為什麼看到“死亡”時,我們會立刻聯想到悲傷沉重;看到“爵士”時,便覺得狂熱難耐?我想,這不過是普通大眾看待這些事物的普遍眼光,來給它簡單粗暴定下的褒貶,強加給它的所謂喜怒哀樂。既然不是定下的死理,它就只具備基本的參考價值,完全不必要委曲求全,刻意模仿。

上帝教會了我們表達各種情緒,卻並沒有限制它們的適用範圍。我們完全可以在面對不同的境遇時,表露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情緒;我們始終享有選擇的權利,保留自己在他人眼中“驚世駭俗”的意見。

眾所周知,一道數學題目,解題的方式可能有千千萬萬;一道材料作文題,可以挖掘的主題也不止一種。只要不違背題乾的要求,不選錯切入的方向,都是合情合理的。人生是自己的,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努力讓它向更積極的方向發展,何錯之有?

有誰規定了,面對親人的死亡,必須整日哭哭啼啼,以淚洗面,讓他即使安息了仍然不能入土為安?有誰規定了,在別離的時候,總要千百次的挽留,使對方留下剪不斷理還亂的牽掛,不能瀟灑地離開?有誰規定了,在遭遇挫折時,一定要自怨自艾,百般難受,而不能積極地分析失敗的原因,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細細想來,人們面對每種境遇時的情緒,都可以有另外一種圓滿的結局。

難道我們永遠只習慣於揣摩悼亡詩中的淒悽慘慘戚戚,送別詩中的欲語淚先流,詠物言志詩中的懷才不遇嗎?不,一定不是這樣的!我們更欣賞,“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此類昂揚向上的句子。這些詩的作者們,擁有一顆不輕易被境遇改變的堅定之心和超乎常人的承受能力啊。在支配情緒的對決中,他們才真正抵達了巔峰!

弱者的情緒任境遇擺布,強者的情緒由自己的心態主宰。當某一天,你琢磨透徹了制服情緒的三十六計,從被風浪凌辱的水手,變成一個技藝精湛的船長。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是這個世界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