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故鄉有個約定

樟中初一學生:陳昱洲

在故鄉黑黝黝的土地上,望著腳下拔地而起的大樓,川流不息的車輛在公路上穿行。我心中卻想:曾經樸實、純潔的故鄉到哪裡去了?

在故鄉的沃土上,曾養育了多少代人,她用她的身軀,造就了萍鄉這一繁華的城市。

每年的暑假,爸爸總帶著我來到故鄉。每次回來,大伯總會下河給我們撈魚吃。看著大伯一個快50歲的老人,在家裡還得忙這忙那,平時還要照顧喝奶粉的孫子,他是多么辛苦啊!

在故鄉有一處魚塘,每次回到那,我總會帶著妹妹和侄子,一起下水撈魚。魚塘里的水冰涼涼的,仿佛為我們一天的奔波洗去疲勞。我們三個人拿著漁網在水裡到處走,整個魚塘因為我們的調皮而變得渾濁。於是我們就丟下這份工作,赤著腳,在蒼穹下,縱情地奔跑。一會兒去抓菜蟲,一會兒去拔人家的菜,仿佛我們都是野猴子。直至黃昏,大家也不肯離去,直到山上傳來父母的呼喚聲,我們這群野猴子才走上回家的路。

在家鄉的最後一天,趁著父母還沒有起床,我獨自一人往山上走去,記得山上有一座寺廟,我要去見識見識。

終於到了,只看見僧人們正在用掃把掃這地,我覺得這種生活是很好的,安靜!但我不是這種人。

於是在僧人的帶領下,我走進了帶著神聖氣息的屋子裡,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菩薩,她慈祥的面孔似乎是一位老奶奶,讓人有親切感。

我跪在蒲團上,並手掌,許下了一個終生無法忘記的願望:希望每天清晨的太陽都能在蔚藍的天空中升起。

學生古詩語點評:

1.文章句子很好,能樸素、真實地表達作者對故鄉的喜愛和對童年往事的懷念之情。作者也可以從以往故鄉的美好和童年與現在繁華卻無味的景象作對比,更能突出故鄉的昔日美好。

2.採用倒敘的方式為全文對比手法作鋪墊。總分總結構也能使文章思路更清晰。

3.作者在文章結尾許下美好的願望,緊扣題目,突出“約定”這一中心。而且作者能在文章內容基礎上順其自然地用祈福許願的方式作“約定”,此法甚妙!

4.文章的空間和時間概念很模糊,可以清晰概括,也可以在開頭段落使用標誌性的句子。

5.寫大伯家的生活和主題無關。文章結尾點明中心的內容應該多寫。

修改後的文章:

我和故鄉有個約定

參與修改的學生:潘小冰

在故鄉寬闊平坦的土地上,我望著腳下拔地而起的大樓和川流不息的車輛。我想:那曾經樸實、純潔的故鄉到哪裡去了?

在故鄉的沃土上,曾養育了多少代人,她用她的身軀,造就了萍鄉這一繁華的城市:路燈像一串串耀眼的珍珠項鍊,照耀了這黑夜中的城市,似乎想把她的美好展現出來。但是,即使這樣,她也不再是曾經那美好的故鄉了。

回想起小的時候,每年的暑假,爸爸總帶著我回到故鄉。故鄉有一處魚塘,每次回到故鄉,我總會帶著妹妹和侄子去那兒,一起下水撈魚。魚塘里的水冰涼涼的,仿佛要洗去我們一天的奔波勞累。我們三人拿著漁網在水裡到處走,整個魚塘因為我們的調皮而變得渾濁。我們渾水摸不得魚了,就丟下這份工作,赤著腳,在蒼穹下,縱情地奔跑,一會兒去抓菜蟲,一會兒去摘黃瓜吃,仿佛我們都是一群野猴子。直至黃昏,大家也不肯離去,直到山下傳來父母的呼喚聲,我們這群野猴子才不情不願地走上回家的路。

上個假期,我和父母再次回了趟老家。只見沿途的雜草樹木全都不見了,連我小時候愛吃的野果更是沒有了蹤影。一路上我就悶悶不樂的,當父母和親戚在新建房的客廳里談天說地時,我獨自一人往老家山上走去,我記得山上原來有一座寺廟,只是小時候不喜歡那樣安靜陰深的地方,所以沒有去過。不知道故鄉原貌都變了,它變了沒有?我要去見識見識!

終於到了山頂,看著眼前這一座古老的寺廟,參天的古樹生長在寺廟的兩旁,一陣清風拂過,帶來樹花的清香,為夏天的早晨增添一絲清涼。這兒真的很靜,不像山下車子鳴笛和機器轟隆的吵鬧,這兒靜得只聽得見風撥動樹葉和僧人掃落葉的“沙沙”的聲音。寺廟瓦紅色的屋檐上,使寺廟顯得更加神聖。望著腳下只看得見的光禿禿的高樓,我突然感覺眼前的寺廟是故鄉留給我最後的念想。

心弦被這種莫名的情緒撥動,我快步地走進了寺廟裡。在僧人的帶領下,我來到了一間屋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菩薩,她慈祥的面孔似乎是一位老奶奶,讓人有親切的感覺。我默默地跪在蒲團上,十指相合,許下了我終生都無法忘記的願望:希望每天清晨的太陽,都能在蔚藍的天空中升起;希望故鄉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充滿希望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