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滿分作文解讀第十六章陽春白雪曲曲新——思辨篇

中考滿分作文解讀第十六章  陽春白雪曲曲新——思辨篇

〖寫作啟示〗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區,有一位經營蘋果園的楊格先生,他種植的“高原蘋果”味道好,無污染,在國內市場上很暢銷。有一年,在蘋果成熟的季節,一場冰雹襲來,把滿樹蘋果打得遍體鱗傷。而楊格已經預訂出了9000噸質量上等的蘋果,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天災,看來只有降低處理,自己承擔經濟損失了。

但是楊格具有出色的應急智慧型,善於把“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他擬定了一段廣告詞,結果使這批受傷的蘋果極為暢銷,以至後來經銷商專門請他提供帶疤痕的蘋果。楊格的廣告詞是這樣說的:“本果園出產的高原蘋果清香爽口,具有妙不可言的獨特風味,請注意蘋果上被冰雹打出的疤痕,這是高原蘋果的特有標記。認清疤痕,謹防假冒!”

多么神奇的思維魔力!

〖密碼解讀〗

所謂思辨,就是思考辨析,看問題不人云亦云,不囿於成見,有自己獨特的認識。

一篇文章質量的高低與學生的思辨能力有很大關係。讓作文閃爍思辨色彩,首先必須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既要看到對立又要看到統一。不可片面下結論。二是突出重點又有所補充。中考作文受篇幅限制,往往抓住一個問題力求談深刻就可以了,切忌面面俱到,蜻蜒點水的浮泛論述。三是既露鋒芒又把握分寸。話題作文的立意自由度較大,所選擇的話題可正可反,選擇哪一方必須確定,選定之後就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道理,鋒芒畢露地反駁“錯誤”的觀點。但不能說過頭話,必須實事求是,把握分寸,留有餘地。

怎樣去思辨,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大家看到了這一面,我爭取看到那一面。

構思應充滿理性的思辨,應講究匠心獨運,應講究哲理的智慧。要敢於突破思維的定勢,大膽求異,或反彈琵琶翻新曲,或超前預測見創意,想人所未想,發人所未發,構建一種開放、發散、鮮活的思維形態。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應該有著“峰迴路轉”的驚喜,應該有著“留連忘返”的蘊蓄,應該有著“一氣呵成”的暢快。如果一篇文章單調呆板,了無新意、淺陋蒼白、幼稚粗糙,那就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思想性和藝術性。構思的“匠心獨運”思辨深刻,其實就是思維多向性的具體體現。即我們看問題時不能只局限於一個角度,而應該用多向思維,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研究,進行全方位的掃描,使文思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思想長出翅膀來,這樣的文章才會令人耳目一新。

二、要辯證地看待事物之間的聯繫。

“一分為二,對立統一”是辯證思維的精華,掌握了這一思維技巧,我們就能全面正確地剖析問題,抓住事物的本質。運用辯證思維分析問題時,要文從己出,富含個性,切忌“假大空”式的思想高調。下面請看一位學生對《愛蓮說》一文寫的讀後感。

沒有來自根下的重重淤泥的滋養,何來亭亭玉立的枝幹,碧綠青翠的葉片,嬌艷可愛的花朵!可是當蓮拚命地吮吸淤泥中豐富的營養,冒出水面之後,反倒嫌棄淤泥的不乾淨起來,這豈不是忘恩負義嗎?古人云:知恩不報非君子。由此可見蓮並非君子。

小作者獨具慧眼,不是孤立地看問題,而是看清了蓮與淤泥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從而得出了新穎深刻的觀點,實在難能可貴。我們是不是能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三、透過表面看到本質

優秀的中考作文要善於占據制高點,要精選出好的耐人尋味的立意。面對材料或話題,我們要盡力摒棄那種膚淺庸常的立意,挖掘出更深一層的文化意蘊。還要將立意放置在富有時代特色的大背景下去考慮。脫離生活的源頭活水,沒有對生活和時代深入地思索和挖掘,文章就會沒有生命力。只有根據材料特點、要求,深入分析,才能提煉出新意。即便是陳舊的材料,只要換一下思路,開掘出材料中人們輕易不能覺察的閃光點,我們的眼前就會展現出一片嶄新的天地,能使我們的思想獨到深刻、富有哲理,我們的文章也會隨之走出膚淺平庸的怪圈,變得新穎深刻,字裡行間也將閃爍著真知灼見。這,就是思辨的魅力。

也許你會說:“原來思辨就這么簡單呀!”下面有一則材料,你不妨試一試。

有一隻螞蟻,在一堵光滑的瓷面牆壁上向上爬著,它的目標是一米高處的一個黑點。這是它第七次開始了,前六次都是從半尺高的地方落下,每次落下它都要重新開始。

閱讀後你能從中得出與眾不同的看法嗎?

帶著思辨的眼光構思行文,你的文章一定會卓爾不群!

〖教你一招〗

反彈琵琶招招絕

所謂“反彈琵琶”,就是舊意翻新,逆向立意,這是一種相當有效的寫作思維方法。

“反彈琵琶”運用得法,另闢蹊徑,往往表述出作者不同凡響的認識和看法,給人以全新的感覺。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並沒有從正面入筆敘寫父親的音容笑貌,而是著力於描寫父親在特定環境下的——背影,視角獨特,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反彈琵琶”大致有三種情況:①逆向立意。向舊的傳統挑戰,大膽構想,從原觀點的相反方向思索,從而提出有獨到見解的新觀點。②舊意翻新。從原意中翻出與原意不斷的觀點。這種翻新的觀點,不一定與原觀點對立,可以是原觀點的深化,可以是原觀點的另一角度的闡述。③一事多解。此法也可以稱為多角度思維法。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立意,選出一個與大眾觀點不同的角度去寫,形成“琵琶反彈”的個性效果。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一些傳統的觀點往往會有新的見解,只要我們認真思考,不斷地推陳出新,寫出的文章自然會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中考連結〗

1、考題展示

XX年 河北省中考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當幼鷹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便把巢穴里鬆軟的的鋪墊全部扔出去,這樣,幼鷹們就被樹枝上的會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邊緣。而此時,鷹媽媽就把它們從巢穴的邊緣趕下去。當這些幼鷹開始墜向谷底時,它們就會拚命地拍打翅膀來阻止自己繼續下落。最後,它們的性命保住了,因為它們掌握了作為一隻鷹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本領——飛翔!

要求:(1)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2)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但不要對材料擴寫、續寫、改寫。

(3)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2、考題解析

這則材料蘊涵著富有思辨性的人生意蘊。材料中鷹媽媽教子的方式在我們人類看來也許過於殘忍。但這又何嘗不是鷹媽媽愛子情深的表現?試想,一隻不會飛翔的鷹能搏擊長空嗎?面對大自然嚴峻的生存挑戰,不會飛翔的鷹只能被大自然所淘汰,活活被餓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鷹媽媽教子的方式雖然近乎於苛刻,但鷹媽媽的做法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它知道,鷹一旦學會了飛翔的技能,也就掌握了生存的本領。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家長過分地溺愛子女。不注重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養,將來他們長大了怎么辦?他們不可能靠父母生活一輩子。父母總想給孩子一個愛的光環,卻不知悲劇不知不覺在愛的光環中萌生了。最好寫成議論文,闡明培養孩子自立能力的必要性。

3、失誤例文 

溺愛不是愛

河北考生

據某地愛鳥協會報導: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竟然狠心地把幼鷹趕下山崖。當幼鷹開始墜下谷底時,他們就會拚命的拍打翅膀 來阻止自己繼續下落,同時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領——飛翔。

一位記者看到這一報導後,覺得很有趣。第二天,記者慕名採訪了一位鷹媽媽。

記者:鷹媽媽你好!我看到有關你的一則報導,說你教子女學飛時,不親自指點,不做示範動作,而是把他們趕下山崖……

鷹媽媽:這你就不懂了,我怎么會不指點它們呢?幼鷹稍大後,一個個張著嘴,瞪著大眼,看我飛來飛去找食物餵它們,這不是示範動作嗎? 當他們長到足夠大的 時候,就應該自己去練了,光講理論沒用。

記者:(思有所悟)喔!這同游泳一樣,不下水,一輩子也學不會。應該讓它們去鍛鍊,實踐出真知嗎!

鷹媽媽:對呀,不過它們的實踐活動比起小麻雀啦、杜鵑啦、喜鵲啦等等小鳥的實踐活動更具挑戰性、冒險性。

記者:那你就不怕它們萬一墜入谷底,永遠飛不起來嗎?

鷹媽媽:可憐天下父母心,自己的兒女,我能不心疼嗎?

記者:我有一件事不清楚,萬一幼鷹一時無法掌握飛翔的本領,墜入谷底,摔個粉身碎骨,那你不會傷心嗎?

鷹媽媽:(笑著說)其實告訴你也無妨,我早就在谷底鋪了一層厚厚的蘆葦,即使掉下去也不會受傷的,再說,我會把它們帶上來,讓它們繼續練,直到學會為止。

記者:我對“可憐天下父母心”真正理解了,做父母的什麼心都能操到啊!鷹媽媽,我的採訪目的已經達到了,感謝你接受我的採訪,再見!

鷹媽媽,再見!

4、升格指導

這篇文章的構思還是比較新穎的。作者運用採訪的形式,敘寫鷹媽媽教子的心理感受,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這篇文章離一類卷還差那么一步,關鍵在於對鷹媽媽教子方式的內涵挖掘還不夠到位,應充分的論證鷹媽媽獨特教子方式的意義與價值,有力的闡述培養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必要性。文章的標題也有值得商討的地方,如果改為《對鷹媽媽的訪談錄》不僅與下文的內容保持一致,而且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文章的結尾似乎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如果能寫個採訪後記,把文章的中心觀點提煉一下 ,並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談一下自己對成長的認識,我想文章的質量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優秀的文章要善於占據制高點,精選出耐人尋味的立意 。面對材料或話題,我們要盡力摒棄那種膚淺庸常的立意,挖掘出更深一層的文化意蘊。帶著思辨的眼光構思行文,你的文章一定會卓爾不群。

5、升格佳作

對鷹媽媽的訪談錄

河北考生

據某地愛鳥協會報導: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竟然狠心地把幼鷹趕下山崖。當幼鷹開始墜下谷底時,他們就會拚命的拍打翅膀 來阻止自己繼續下落,同時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領——飛翔。

一位記者看到這一報導後,覺得很有趣。第二天,記者慕名採訪了一位鷹媽媽。

記者:鷹媽媽你好!我看到有關你的一則報導,說你教子女學飛時,不親自指點,不做示範動作,而是把他們趕下山崖……

鷹媽媽:這你就不懂了,我怎么會不指點它們呢?幼鷹稍大後,一個個張著嘴,瞪著大眼,看我飛來飛去找食物餵它們,這不是示範動作嗎? 當他們長到足夠大的 時候,就應該自己去練了,光講理論沒用。

記者:(思有所悟)喔!這同游泳一樣,不下水,一輩子也學不會。應該讓它們去鍛鍊,實踐出真知嗎!

鷹媽媽:對呀,不過它們的實踐活動比起小麻雀啦、杜鵑啦、喜鵲啦等等小鳥的實踐活動更具挑戰性、冒險性。

記者:那你就不怕它們萬一墜入谷底,永遠飛不起來嗎?

鷹媽媽:(噙著淚水)可憐天下父母心,自己的兒女,我能不心疼嗎?可是如果不這樣做,它們哪能煉得出錚錚鐵骨,啥時能翱翔於藍天呢?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為了延續生命啊!

記者:都說逆境造就人才,看來這險境也可造就人才,並且是非凡的人才啊!

鷹媽媽:是啊,相信我的心血不會白費,我這樣“狠心”,幼鷹長大後會理解我的一番苦心的。

記者:我有一件事不清楚,萬一幼鷹一時無法掌握飛翔的本領,墜入谷底,摔個粉身碎骨,那你不會傷心嗎?

鷹媽媽:(笑著說)其實告訴你也無妨,我早就在谷底鋪了一層厚厚的蘆葦,即使掉下去也不會受傷的,再說,我會把它們帶上來,讓它們繼續練,直到學會為止。

記者:我對“可憐天下父母心”真正理解了,做父母的什麼心都能操到啊!鷹媽媽,我的採訪目的已經達到了,感謝你接受我的採訪,再見!

鷹媽媽,再見!

採訪後語:鷹類為了生存延續生命,竟然讓幼鷹在險境中學會飛翔的本領。人類亦然,生存的道路布滿荊棘,坎坷不平,在重重磨難面前,不要退縮,不要放棄,否則就失去了生存的機會。只要不氣餒,不畏懼,總可以化險為夷,學會生存的本領,成為生存的強者。

歷史已進入21世紀,學會生存就需要學會更多的知識技能,身處優勝劣汰的社會,使這才能夠生存。其實學會生存很難,因為要成為優秀的人;學會生存也容易,因為只要適應這個社會。

6、評點

升格後的這篇考場作文,帶有極強的邏輯思辨色彩。尤其是對鷹媽媽教子內涵的挖掘非常深刻。本文採用新穎的表現形式——訪談錄來反應生活,表現主題,結構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且具有時代特色,很值得大家學習。文末的“採訪後語”可以說是醒世名言佳句,議論精當,畫龍點睛,有力地升華了文章的主旨,發人深思。

〖佳作平台〗

佳作1

痛並快樂著

河北考生

人生難免經受痛苦,也許只有在痛的砥礪後,才會品嘗超然的快樂。

——題記 

東非大裂谷的一支,山高、水急。四處散發著高原的氣息,這氣息是流雲被烈日投射在大地上浮動的光影,這氣息是湍急的奔流撞擊峭壁散落的千堆雪浪,這氣息更是到處孕育的生機,是那些給世界增添無限希望的活力。

一聲清脆的鳴叫,打破了午間高原的靜謐。尋聲望去,只見峭拔的岩壁上,偌大的巢穴里有隻小鷹剛剛降臨,一團水淋淋的,稚嫩的腦袋還不忘在破殼的第一時間倨傲地搖晃。母鷹舒展開龐大的羽翼從遠處飛來,輕盈地棲止在巢邊,小鷹從母親口中銜過第一口香甜的美味,眼中有點點幸福流露。就這樣,小鷹在母親朝朝暮暮的關懷下,很快就成長為擁有黑色羽毛、鋒利雙爪的大鷹了。

這天,鷹子獨守巢穴。當它望見遠處蒼穹中幾隻雄鷹飛翔盤鏇的身影,它的心中猛然升騰起一股衝動,它想飛,它想擁有自己的大地!於是,鷹子悄步踱到巢邊,四顧,只見高遠的藍天,峻峭的山岩,蔥蘢的樹叢,飛漱的瀑簾,它對這一切是多么的嚮往!張開羽翼,它剛要邁出追夢的腳步,卻猛地止步了。它怯生生地望著腳下萬丈的深淵,幽深的溝澗,它躑躅,它退卻,因為它雖然渴望飛翔,但它更害怕死亡。遙望對面山頂一棵無助的野草,它仿佛也讀到了相同的命運。

就在這時,只聽頭頂一聲長鳴,鷹子未及舉頭,便被猛地推下巢穴。伴隨著一道悲慘的哀鳴,鷹子划過一道小小的弧便陡然下墜。它的心頓然迷茫,仿佛已然聽到死神的召喚。當距離變得模糊,當即將衝破生死的界限,本能地,它用盡全身的精力,抖動起翅膀。就在那一瞬,羽尖在水面勾起一串珍珠,鷹子飛起來了!然而,一切出乎意料,當他回到原來的地方,看見的卻是平日裡相濡以沫的母親!

它痛苦,它不能理解母親的致命一擊。然而,當他體會了飛翔的快樂,才真正明白,原來沒有生死一線痛苦的考驗,就不會有如今搏擊長空的快感。沒有砥礪,也就沒有騰飛!

當雄鷹展翅飛翔的那一刻,我也懂得了,其實人生就是一句話——痛並快樂著。

點評:習作構思新疑,想像奇特,描寫細緻入微,極富感染力。鷹子是幸運的,因為它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歷經劫難,才能得以泅渡。

佳作2

磨難,成功的過程

河北考生

一群剛剛成年的蚌靜靜地躺在大海溫暖的懷抱里。大海用手掌輕輕地撫摸著它們,為它們送上一粒粒細沙。

年輕的蚌們知道大海母親考驗自己的時候到了。於是,它們用自己的小屋接收了沙粒。但是有的蚌卻將沙粒拒之門外。因為沙粒有稜角,會給蚌們帶來極大的痛苦。

接收沙粒的蚌們已經傷痕累累了。它們想把這沙粒擠出,但沙粒是那么地頑固,任憑蚌們把全身的力氣用盡,沙粒還是穩穩地呆在裡面,一動不動。蚌們的一切努力都付諸東流了,沙粒在折磨著它們,帶給它們撕心裂肺的疼痛。

無可奈何之中,蚌們只好以自己的唇、肌肉、舐它。摩擦它。蚌們夜以繼日地做著同樣的工作,希望以這種最古老的方式來將細沙消滅……慢慢,先前的疼痛有所減輕,它們更加努力了……

時間在浪濤的呼嘯聲中過去……蚌們走過年輕,走向了成熟。大海依然遼闊,但是顯得更加深不可測。一天,蚌們都來到了沙灘上,請大家來檢驗自己的生命之作。

大海讓它們站在陽光下打開自己的小屋。霎時,一縷縷光芒從蚌殼中晶瑩四射——經過痛苦的磨難,它們結出了最豐碩的果實。當然,還有少數蚌殼內依然黯淡無光。

這時,大海開口了:“這就是你們成果。或許以前你們根本沒有發現自己有驚人的才能耐,也並非願意和痛苦做伴。你們想排除痛苦,排除沙粒帶給我們的不安。然而,令你們自己也難以置信的是,一顆顆珍珠已經在與痛苦鬥爭的過程中形成了。你們戰勝了困難,戰勝了挫折,這其實就是你們邁向成功的過程。如果你們根本就不接受磨難,那么,你們也將會被成功拒之門外……”

燦爛的陽光射在亮晶晶的珍珠上,那些黯然無光的蚌們羞愧地低下了頭。

點評:磨難也是一筆財富,只有通過痛苦的磨礪,你才有可能從一顆普通的沙粒變成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大海母親的教子方式是否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佳作3

自立方能自強

河北考生

日本教育有這樣一項措施:將最小僅5歲、最大不過11歲的少年們送至一個野外營地,讓他們從營地出發,穿越山林、河流到目的地集合,途中他們必須自食其力,獨自處理一切事務,應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

這種教育方法在一些人眼中簡直天方夜譚,他們會叫嚷著反對:“這是胡鬧!讓這么小的孩子做這么危險的事是傷害孩子,我要控告!”而日本教方對這些聲音僅報以淡淡一笑。我對這一教育方法舉雙手贊成,因為這種教育可以鍛鍊人的自立能力,而現在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自立。自立,是人自強的根本。

縱觀古代豪傑之士,大多身受貧窮、孤獨等百般折磨,親人又往往沒有能力幫助他們,這些從小就必須自立了。漢高祖劉邦亭長出身,家人皆惡其無能而不與其交,他靠自己獨自拼而稱王天下;成吉思汗父母被殺,隻身流落在外而建立了一番帝業;朱無璋自幼無親,浪跡天涯而後為明太祖。多位建立天下霸業之人皆以親身事跡喻人:自立方能自強。

我們需要自立,是因為“好逸惡勞,人之常性也”。人若不自立,事事待人助而為之,那么在面對困境而又無輔助之時,就唯有坐以待斃了,不習慣自己出力的人自然也就不願也不能自強求生了。在脖子上掛了一圈餅的懶漢便是寫照,他由於平時萬事皆靠妻子,懶惰成性,故當妻子出門之時,也終因懶得轉動而餓死了。

再看阿斗劉禪,我倒認為此人並非扶不起,而是孔明“扶”得太多了才不成器。觀魏國五路大軍進犯時的少年劉禪,鎮靜自若,果斷地先請出皇太后壓住眾臣,自己去訪孔明。進府後也並未心急火燎地問退兵之計,而是“靜立孔明之側許久,問曰:‘丞相安樂否?’”語中暗含責備而不失王者威風,何等少年睿智,何等英明果決。惜乎劉備叫他“皆聽相父處之”,使他不可自立,養尊處優其人如何不惰,怎能成才?蜀之亡也,孔明、亦難辭其咎!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競爭尤其激烈,我們必須靠自己的拼搏,才能求得一線生機。面對優勝劣汰的時代大潮,我們苦不儘早走出“溫室”,學會自己掌舵遠行,則終將被歷史的大潮所湮沒,為社會所淘汰。

自立方能自強,這是古人用親身事例錘打出的警句。日本教育者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而採取了必要的行動。作為21世紀生力軍的我們,難道甘為人後?所有想在未來一展身手的人們,自立吧!只有自立才能讓你擁有光輝的明天!

點評:我們為什麼最需要自立?小作者能立足於現實,迅速聯想到古代豪傑自強自立的典型事例,尤其是對“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的分析,既獨到又精闢,從而從正反兩方面有力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不難看出,深厚的歷史知識和獨特的見解是本文取勝的重要原因。

佳作4

在風浪中鍛鍊成長

河北考生

最近,我聽說這樣一件事,一對從事化學研究的夫婦,從孩子出生後到6歲,一直給孩子餵蒸餾水。他們認為蒸餾水是經過高溫蒸餾的,無雜質,無細菌,最乾淨,結果孩子因缺乏免疫力而夭折了。

那對研究化學的夫婦不懂得人體中需要的是含有多種元素的水,以致使孩子夭折。這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一個人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和元素,一個人的成長也需經過多種經歷和磨難。而我們不少中學生的父母整天一味地叫孩子學習、學習,別的什麼也不讓乾,豈不知這樣的後果與單純給孩子餵蒸餾水相差無幾?這些處在父母嚴格“呵護”之下的中學生,有的純粹成了“寄生蟲”。四川有一位中學生,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只知道學習,後來雖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可是開學的第一天,他居然連食堂的門也摸不到,由於生活上不會自理,不久便跳樓自殺了。類似這樣的生活不能自理的例子,在我們中學生中是屢見不鮮的。這正應了“圈棚里跑不出千里馬,花盆裡長不出萬年松”這句俗語。

要使自己的子女成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需要做父母的放開手讓孩子去經風雨、見世面,到大風大浪里去鍛鍊。朱總司令在《母親的回憶》中寫道:“我感謝我的母親,她教給了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我在家庭中飽嘗艱苦,這使我在30多年的軍事鬥爭中沒有被困難嚇倒。”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的成長,都不是關家裡就能成功的。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孩子從家庭中走出去,從父母的“保護”下走出去,走到社會實踐中去。

點評:本文由一對從事化學研究的夫婦給孩子餵蒸餾水使孩子因缺乏免疫力而夭折的事情展開議論,由此得出結論:一個人的成長須經過多種經歷與磨難,要成才需要到大風大浪里去鍛鍊,作者援引古今中外眾多人物的事例作為佐證,並聯繫當今的實際,具有強烈的現實性與針對性。

〖模擬指導〗

1、培根說:“美德猶如寶石,需要樸素的東西鑲嵌。”節儉正是這樸素的東西。鑲嵌,使寶石更加光彩奕奕,愈加顯得珍貴,而節儉本身,又何嘗不是一顆珍貴的寶石呢?

請聯繫社會生活、個人生活實際,以“節儉”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思路點撥〗

可以寫一篇議論文,論述“節儉”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富裕以後更應“節儉”.指出這是一種“居安思危”的好作風。也可以寫-篇記敘文,塑造一個節儉的典型形象。還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展現社會中某些浪費的行為。更可以通過寫童話故事來揭示“節儉”的意義。

2、目標和起點之間,隔著坎坷與荊棘;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只能用奮鬥去統一。奮鬥是艱辛的,也是幸福的,因為奮鬥是人前進的過程。

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社會實際,以“奮鬥”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思路點撥〗

可以從歷史上成功者努力奮鬥的故事入手,用雜文的形式,發表自己對奮鬥的看法,應該指出這是一種拼搏精神,是一種可貴品質,成大事者無不經歷奮鬥的過程。可以寫一篇通訊報導,記敘一位成功者的奮鬥歷程。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談奮鬥的體會。

〖真題熱身〗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塊鋥亮的鐵,如果不注意保護,不經常擦拭,時間久了,就會生鏽,最終被銹吃掉。如果注意保護,經常擦拭,就將永遠是一塊鋥亮的鐵。請以“擦拭”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範圍之內,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②題目自擬;④不少於600字;⑤不得抄襲。

1、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穿越大沙漠的人迷失了方向,他從衣袋裡找到了僅剩的一隻青蘋果。“我還有一隻蘋果”,他驚喜地喊道,便仍在大沙漠裡尋找出路。整整一個晝夜,飢餓、乾渴、疲憊一起湧上來,有好幾次他都覺得支撐不住了。可是他看一眼手裡的蘋果,抿抿乾裂的嘴唇,忽然又增添了不少力量。三天后,他終於走出了大沙漠。那隻他未曾咬過一口的蘋果,已乾巴得不成樣子,他還寶貝似地拿在手中久久地凝視著。

確實,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挫折,會身陷某種意料之外的困境,這時,不要輕易言敗,只要有了信念就會創造奇蹟。生命,蘊含了信念才會絢爛。請以“信念”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信念”的範圍內。

注意:(1)角度自定。 (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於600字。

2、 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後根據要求作文。

瑞士的嬰兒降生後,父母就會在他的戶籍卡“財產狀況”一欄里填上“時間”這個詞。他們認為,對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來講,他所擁有的財富,除了時間之外,再不會有其他東西了。

所謂生命,就是一個逐漸支出時間的過程。有些人需要地位,就用自己的時間去換取權力;有些人需要財富,就把時間換成金錢;有些人需要智慧,就把它一點一點換成知識;有些人需要閒散,於是就無所事事地度過自己的時日……

請以“時間”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編寫故事。所寫內容必須在“時間”的範圍之內。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於600字。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裡,一隻在野地里。籠子裡的老虎三餐無憂,野地里的老虎由由自在,他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後互換位置,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一隻因飢餓而死,一隻因憂鬱而死。從籠子裡走出的老虎獲得了自由卻沒有獲得捕食的本領,走進籠子的老虎獲得了安逸卻沒有獲得在狹小空間生活的心境。

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覺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適合,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正是自己的墳墓。

請以“認識幸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認識,也可以編故事、寓言等。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體自選;  ③題目自擬;  ④不少於600字。

5、 根據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牽掛是思念,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繩線;牽掛是多方面的,比如①牽掛是對親人的思念;  ②牽掛是對友人的情懷;  ③牽掛能催人奮發向上。

請以“牽掛”為題,選擇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內容;選擇除詩歌以外的某一種體裁,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