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語文熱點主題閱讀與寫作方案:科技之光

熱點綜述

早在遠古時期,人類就已經和科學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繫。雖然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但是人類卻已知道使用石器,鑽木取火,並且發明了弓箭;他們還想到要飛上天,要日行千里。今天的人類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了發明創造上,用在了科學事業的發展上,在所有的科學領域裡都在尋求著新的更廣泛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1世紀的科學技術,關係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披覽近幾年各地中考語文試卷,我們發現閱讀和作文的選材內容,特別重視開闊考生的科技視野,關注考生的未來發展。這完全符合《語文新課標》中“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的正確導向,也符合“學習評價應著重考查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理念和要求。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科技的海洋,盡情遨遊,去感受科技之光的神奇,領略科技力量的偉大,探索科技領域的奧秘,以激發我們科技報國的熱情吧!

美文欣賞一

人體疲勞的奧秘

文易

每個人都品嘗或體味過疲勞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勞的最佳方法。那么,我們能永不疲勞嗎?

生理學知識告訴我們,疲勞的產生是有物質基礎的,這就是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地釋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廢物”。當然,人體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機能,又在不斷地把這些物質轉化或輸出體外。當人們勞動的時間過長或勞動強度過大時,代謝物質所產生的數量就會大大超過人的體能轉化、輸出的數量,以致在體內積累。當這種積累達到一定的數值時,機體就會產生疲勞的感覺,而且疲勞的程度與代謝物質積累的數量成正比。機體休息時,體內蓄積的代謝物質則被逐漸轉化並輸送出去,當代謝物質的蓄積量降至一定數值以下時,疲勞也就消失了。

人體生理學家發現人的心臟工作量大得驚人,以它每分鐘平均收縮70次計算,一天便達100萬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夠裝滿一節油罐。然而心臟卻永不疲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心臟在每次收縮作功之後,便立即處於“完全不應期”,掛出了“現在我休息,請勿打擾”的“牌子”。從心電圖上可以看出,心臟工作與休息的時間約為3:5,也就是說在一天中,心臟只工作9小時,而休息的時間長達15小時,而且它是在疲勞之前就休息了。這就是心臟永不疲勞的奧秘所在。

當人們知道心臟永不疲勞的奧秘之後,還做了很多有趣的實驗,如美國貝德漢鋼鐵公司的科學管理工程師佛德瑞克•泰勒博士發現,一個身強力壯的工人,如果讓他一天連續搬生鐵8小時,到下班時他已經筋疲力盡,搬動的生鐵量為12.5噸。後來,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讓這位工人在每一小時中只幹活26分鐘,然後休息34分鐘。結果他在8小時中搬運了生鐵47噸,而且毫無疲勞感。實驗證實了這樣的觀點:在疲勞之前休息,就能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就永遠不會疲勞。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勞前休息呢?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具體實際情況,採取各種各樣的方法,如打字員可以在列印完一份檔案後揉揉眼睛,伸伸手臂,遠眺窗外;野外勞動者可以在作業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儘量利用工間休息時做做操;或有計畫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幾分鐘到崗,做好準備工作……美國的企業管理學家亨利•福特曾經說過:“能坐下的時候我決不站著,能躺下的時候我決不坐著。”這句話說出工作和休息的辯證真諦。

(選自《讀者》)

能力提升

1.細讀全文,根據文章內容填空。

(1)疲勞的產生是由於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

(2)心臟永不疲勞的奧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自己永遠不會疲勞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主要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題需要細讀課文,篩選重要信息,抓住關鍵性詞語。

參考答案:(1)新陳代謝(2)工作與休息的時間約為3:5(3)在疲勞之前休息

2.文中為了說明“心臟永不疲勞的奧秘”,作者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有什麼好處?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對說明方法的判斷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題,要在我們掌握說明方法的概念的基礎上,再依據概念進行分析判斷,然後結合具體的說明內容,講清其在表達效果方面的作用即可。一般說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說明對象的特徵更加清楚,使說明的語言更加直觀、形象。

參考答案:列數字、舉例子。運用數字說明,目的在於使讀者對工作與休息之間的關係有精確的了解。通過舉例說明比較抽象、複雜的事理,讓人信服。

3.文章開頭使用設問句,這樣有什麼好處?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設問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只要能扣住其特點“自問自答”答出“通過設問,便於文章展開,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即可。

參考答案:略。

4.請說說你對“能坐下的時候我決不站著,能躺下的時候我決不坐著。”這一辯證關係的理解。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句子句意的理解。說明文中重點句子的表層意思不難理解,但其真實含義不容易把握。理解重點句子的句意,必須透過語句字面意思,看到句子表達的本意,準確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義,理解它的實質。

參考答案:合理安排好時間,正確處理好休息與工作的關係,不打疲勞戰,抓住有利時機儘量多休息。

5.結合實際生活,你認為怎樣才會永不疲勞?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的閱讀體驗和理解,這需要考生結合自身實際來談切身體會。

參考答案:要勞逸結合,不要長時間從事某一項工作。要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餘進行適當的休息,調節調節大腦。(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美文欣賞二

中國為何要探測月球

王石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天,重新品讀這優美的詩句,不免感慨良多。昨天晚上,備受矚目的“嫦娥一號”繞月衛星順利發射升空,“衛星城”西昌再一次承擔起了發射重任。

這一天我們等得太久了,從悠遠的瑰麗傳說到詞人辛棄疾“縱橫觸破,玉殿瓊樓”的暢想,從明朝官員萬戶的火箭雛形到神五、神六的翱翔藍天,從發端於1994年的“863計畫”到如今的嫦娥一號,我們有理由壯懷激烈:“讓月球記住中國人!”

人類為什麼要探月?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說,把太陽系比作一個海洋,那么月球就是離我們的大陸最近的一個海島,是我們探索“海洋奧妙”的一個中轉站。探月是人類不滅的理想,是我們征服世界的華麗逗點。

我們為什麼要探月?這契合著洶湧的世界大勢。當今世界,新一輪探月熱方興未艾。“全球探索戰略”“月球基地計畫”,這是美國雄心勃勃的計畫;建立月球永久考察計畫,這是俄羅斯新世紀重鑄輝煌的階段性目標。此外,無論印度的“月球初航1號”,還是日本日前升空的“月亮女神”,探月,已成為地球人太空探索的最強音,我們不會落後,也不容落後。

我們為什麼要探月?這是我們正當的利益訴求。1984年聯合國通過的《月球協定》規定,月球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正如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直言,“如果我國的月球探測活動取得一些成果,就能更有效地維護我國在月球的合法權益,否則就沒有發言權。”

我們為什麼要探月?這是我們利用月球資源的必要前提。探月成功以及以後一系列計畫的實現,必將帶來的是民生的盛筵。空間技術一旦飛入尋常百姓家,更是前景誘人。數字顯示,我國1000多種的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近XX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我們為什麼要探月?這是國人強烈熱情的一次迸發,這是國人濃郁期待的一次釋放,這也是國人綿長祝福的溫情投照,這更是國人民族情感的強力凝結,這還是國人自尊自信的精彩煥發。

1969年7月20日,人類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後,意味深長地說:“這是我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歷史的一大步!”同樣,“嫦娥一號”的華麗升空,既是我們探月進程的溫馨一步,也是人類歷史的濃厚一筆。當嫦娥翩躚,當歡歌響起,讓我們一起仰望星空,重溫歷史,展望願景。

(選自《現代金報》)

能力提升

1.通讀全文後,請你概括一下中國人要探月的原因。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考生務必要整體感知材料,閱讀時可作標記,能夠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其要點,然後才能夠辨別、篩選並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參考答案:(1)月球是宇宙中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海島,是我們探索宇宙奧妙的一個中轉站;(2)當今世界,新一輪探月熱方興未艾,中國不容落後;(3)探月是我們有效地維護我國在月球的合法權益的最有力的手段,是我們利用月球資源的必要前提;(4)能激發國人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凝聚力。

2.文章引用詩句開頭,有何作用?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說明文中引用的作用,扣住“引用詩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浪漫色彩,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或吸引讀者,幫助突出中心)”作答即可。

參考答案:略。

3.科技工作者們把中國的繞月衛星取名為“嫦娥”,有何深意?

題型解析:本題考查對繞月衛星名字深層意義的理解。考生應明確以“嫦娥”命名中國的繞月衛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寄託了中華兒女的美好期望。

參考答案:千百年來,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寄託著華夏兒女的飛天夢想,嫦娥也成為歷代人們吟詠的對象。以“嫦娥”命名中國的繞月衛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寄託了中華兒女的美好期望。(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強化訓練

強化訓練一

把機器人帶回你的家:機器人套用前景廣闊

鄧國慶

雖然形形色色的機器人在各種場合有條不紊地做著不同的工作目前還只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但是,隨著近年來實用型家庭機器人研究的不斷深入,有人預言,若干年後,此類機器人將如同現在的個人電腦一樣普及。人們可以利用它們來處理家庭中繁重、瑣碎和重複性的工作,比如打掃衛生、修剪草坪等等。

擦玻璃窗這個活兒,恐怕沒有多少人願意乾。巴西聖保羅市著名的阿涅比會展中心,其主展館是一個鋼架結構建築,為了加強採光效果,建築師將拱形房頂設計成全玻璃結構。如此一來,要想保持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玻璃屋頂的清潔,可成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每逢雷雨過後,會展中心工程部就不得不聘請七八名專業清潔工幹上一周時間,費時費力。今年初,工程部特地從德國訂購了兩個專業清潔機器人,代替工人來完成這項麻煩的工作。這兩個擦玻璃自動機懸吊在房脊上,沿著房頂的一根根鋼架靈巧地上下穿梭,獨立作業,僅用一天時間就能完成全部清潔工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布魯克斯教授認為,若干年後,機器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套用將會類似於今天的計算機。他在專業雜誌《技術評論》上撰文:“我堅信,機器人今天所處的發展位置就像計算機1978年所處的位置一樣,不久的將來,家用型機器人就會進入普通百姓家,它們會幫助主人打掃房間、清潔地板、修理草坪,需要時還可以當門衛看家。”巴西聖保羅大學自動化研究所負責人卡洛斯也表示,大約XX年之內,兼多種任務於一身的家用全能機器人就將開發成熟,投入成批生產。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快,家用型機器人將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照顧老人。德國一家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家用機器人。它不光可以幫主人做簡單的家務,如準備餐具、打掃衛生等,而且可以攙扶主人走路,提醒主人按時服藥,並能把掉到地上的物體揀拾起來。

對此,卡洛斯表示:“此類機器人具有的傳遞物體的功能可以幫助某些人,比如說老年人或者殘疾人保持生活自理能力,但機器人絕對不會完全替代真人進行護理工作。”他指出,目前所設計出來的機器人只能通過預先設定好的程式進行工作,面對複雜情況,它們不具備識別能力,更不會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目前,全世界工程師和科學家仍在深入研究機器人。位於加利福尼亞的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試驗所遙控機器研究和套用小組的工程技術人員正在致力於開發有關程式,使機器人具備與人類思維過程相類似的人工智慧。

在談到機器人的明天時,尤因博士說,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切,並不意味著不遠的將來機器人就能像人一樣思考,但通過人工智慧的研究,它們能夠變得更容易溝通、更具獨立性、更加高效。

(選自《科技日報》)

1.根據本文介紹,機器人將來可以幫助人類做哪些工作?

2.本文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你從文中找出與之相應的語段。

3.閱讀文章第三段,分析布魯克斯和卡洛斯對機器人的未來抱怎樣的態度?

強化訓練二

神奇的智慧型材料

劉小峰

何謂智慧型材料?現在還沒有嚴格的定義,但一般來說,它指的是能感知環境條件並做出相應“行動”的材料。智慧型材料的行為與生命體的智慧型反應有點類似。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太陽鏡片中就含有某種材料,這種智慧型材料能感知周圍的光,並能對光的強弱做出判斷:當周圍的光很強時,它就自行變暗;當光較弱時,它又變得透明起來。

現在,科學家們正集中力量研製使橋樑、高大的建築設施以及地下管道等能自診其“健康”狀況,並能自行“醫治疾病”的材料。這方面,美國伊得諾大學的研究已初見成效,該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的卡羅琳•德賴開發出了兩種“自癒合”纖維,這兩種纖維能分別感知混凝土中的裂縫和鋼筋的腐蝕。粘合裂縫的纖維是用玻璃絲和聚丙烯製成的多孔中空纖維,將其滲入混凝土中,在混凝土過度撓曲時,它被撕裂,從而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來填充和粘合混凝土中的裂縫。德賴開發的另一種纖維能感知造成鋼筋腐蝕的酸度。若把這種纖維包在鋼筋周圍,當鋼筋周圍的酸度達到一定值時,纖維的塗層溶解,從纖維中釋放出阻止混凝土中的鋼筋被腐蝕的物質。

在醫療方面,智慧型材料還被套用於藥物自動釋放系統上。日本東京女子醫學院已經推出一種能根據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而擴張和收縮的聚合物。葡萄糖濃度低時,該聚合物會縮成小球,葡萄糖濃度高時,小球會伸展成帶。藉助這一特性,這一聚合物可製成人造胰細胞。將這種聚合物包封的胰島素小球注入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小球就可以模擬胰細胞工作,血液中的血糖濃度高時,小球釋放出胰島素,血糖濃度低時,胰島素被密封。這樣,病人的血糖濃度就會始終保持正常的水平。

英國科學家還在研製一種能讓殘疾兒童藉助它“說話”的智慧型化衣料。殘疾兒童穿上由這種獨特的電子紡織材料製成的馬甲,連線一個語音合成器,就可以簡單地通過輕拍這種觸敏性材料使別人明白他的意思。把這種材料與適當的電子儀器連線起來,將帶來新型外衣的問世。把電話主機板集成在襪子裡以提醒穿著的新鞋子是否會磨腳,或者將其放入袖子裡,乃至足球衣中,讓裁判知道何時被人拉扯過。還可以用該材料製成地毯,以檢測走過它的“入侵者”;或者製成汽車坐墊,能感受乘客體重的分布,調整合適的承受力。

雖然關於智慧型材料方面的研究有待於進一步深入,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發展前景將是無限廣闊的。

(選自《百科知識》,有刪節)

1.請你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內容。

2.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列舉太陽鏡片的實例有何作用?

3.分析下面句子中黑體詞語的表達作用。

科學家們正集中力量研製使橋樑、高大的建築設施以及地下管道等能自診其“健康”狀況,並能自行“醫治疾病”的材料。

4.文章第三段中黑體詞“這種”指代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5.文章中介紹的智慧型材料如果廣泛使用後,將會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哪些方面的變化?請你列舉出三點。

強化訓練三

哪裡來的深海“雪花”?

陳夏法

1974年,蘇聯的一艘輕型潛艇去北冰洋探測深海水文特徵。當潛艇下降到一團漆黑的深海時,艇長命令打開探照燈,這時舷窗外出現了一幅奇妙的景象:無數“雪花”紛紛揚揚下個不停,甚至還能看到成串成串的雪片在海水中飛舞。此情此景與北冰洋冰面上空下的雪沒有什麼兩樣。在飛舞飄揚的“雪花”中,不時飄來一些形態怪異的海蜇,在雪花中搖晃而過。有時也會游來成群的魚兒,對著“雪花”追逐嬉戲一陣,然後消失在“大雪”之中。這些深海生物的交替出現,使奇妙的“雪”景顯得更加絢麗多彩。

我們知道,雪很快就會融於水,何況在北冰洋的深海,海面上還有一層堅冰阻擋著,天空中的降雪根本到不了深海,那為什麼還能在此處見到這樣的“海雪”奇觀呢?

原來, 看起來酷似陸地上降雪的“海雪”,與陸地上的雪是兩種迥然不同的東西。最早看到“海雪”的是美國的一位生物學家,他發現“海雪”是由浮游生物組成的絮狀物,便稱之為“浮游生物雪”。深海潛水器的發明,使人們能夠潛入深海進行觀察,大大地開闊了眼界,“海雪”也因此被人們所發現。

事實上,形成“海雪”的東西不只是浮游生物,海水中各種各樣的懸浮著的大小顆粒,諸如生物體死亡分解的碎屑、生物排泄的糞便團粒、大陸水流攜帶來的顆粒等,都是製造“海雪”的原料。這些顆粒相互碰撞結合,變成較大的顆粒,便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形成大型絮狀懸浮物,這就是所謂的“海雪”。所以,學者們也稱“海雪”為“大型懸浮物”。如果把它們從海水中取出來,所看到的不過是些絮狀鬆散的東西,既沒有雪花那樣的潔白晶瑩,也沒有雪花那樣的美麗多姿,很難想像這種東西能在海水中創造出“海雪”奇景。

經過研究分析,人們終於明白,“海雪”奇觀完全是水中光學作用的結果。

道理很簡單。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一間比較暗的房間裡,我們看不到那些飄散在空氣中的細小灰塵;然而,當明亮的陽光射入房間時,我們便可以看到太陽光束中飄動著無數閃閃發亮的灰塵,光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延德耳效應。同樣,在黑暗的深海里,海水中的懸浮物在探照燈的照射下,也會顯現出閃爍的白光。又由於光的折射作用,在水中的物體看起來比實際的要大,這樣的懸浮物質就像雪花了。加上懸浮物與海水比重差不多,能在海水中隨流飄蕩,這樣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就是雪花飛舞的“海雪”奇觀了。

(選自《百科知識》,有刪改)

1.文章第一段引述了什麼現象,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仔細閱讀全文,請你說說“海雪”奇觀形成的原因。

3.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雪”的?

4.文章第五段中出現了表示絕對肯定的“完全”一詞,你認為合適嗎?請說明理由。

答案

《科技之光》

強化訓練一:

1.擦玻璃、幫助人吸塵、割草、照顧老人等。2.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只要找的例子和說明方法相照應即可。3.他們認為機器人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能滿足人們需要的、可以兼多種任務於一身的家用機器人即將開發成熟。

強化訓練二:

1.(1)智慧型材料的定義;(2)智慧型材料在建築、橋樑方面的作用;(3)智慧型材料在醫療方面的作用;(4)智慧型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2.列舉太陽鏡片的實例,可以更直觀有效地說明智慧型材料的行為與生命體的智慧型反應有點類似的特點,易於被人理解。3.擬人化的手法,使說明的語言生動形象,便於人們的理解。4.人造胰細胞。5.開放題,答案不唯一。(1)增加抗破壞能力,橋樑和建築設施的壽命延長。(2)有利於人體健康,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3)方便生活,使人們的生活更精彩。

強化訓練三:

1.文章第一段引述了蘇聯一艘輕型潛艇在深海中觀看到奇妙的大雪漫舞的現象。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引入說明的對象,並設定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2.由於延德耳效應。在黑暗的深海里,海水中的懸浮物在探照燈的照射下,也會顯現出閃爍的白光。又由於光的折射作用,在水中的物體看起來比實際的要大,這樣的懸浮物質就像雪花了。加上懸浮物與海水比重差不多,能在海水中隨流飄蕩,這樣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就是雪花飛舞的“海雪”奇觀了。3.(1)美麗的“海雪”景象。(2)“海雪”由哪些物質構成。(3)“海雪”奇觀完全是水中光學作用的結果。4.合適,因為經過了科學家們深入研究分析,已經揭開了“海雪”之謎,加上“完全”一詞,能體現出人類的智慧和科學的偉大力量。

升格訓練

升格之前

月球探險記

范艷麗

近日,地球上的科學家們發現月球上有生物活動,就派我前往月球探險。於是我全副武裝地踏上了飛船。

飛船真快呀!不好,前面好像有一顆隕石。啊,近了,近了,我乘坐的飛船怎么也躲不開,只聽“嘭”的一聲,飛船撞到了“黑熊”身上……

待我睜開眼睛,才看清那轉動的不是隕石,分明是一個妖怪:身子圓滾滾的,渾身上下都長滿了蟒蛇一樣的手臂。“啊!妖怪!”我嚇得拔腿就跑。可是還沒有跑出幾步,我就被那手臂拽回來了。

妖怪說他是“月球衛士”,難道我已經到月球了嗎?我正思索著,突然,它打開了一扇大門,皎潔的光芒從大門裡射出。接著,從門裡走出來一群“妖怪”,為首的是一個個頭高大、頭戴桂冠的傢伙。於是我怒氣沖沖地朝著他大喊:“喂!你是哪裡的妖怪?我可是來月球探險的地球人,我們人類沒有惡意呀。”只見他對著捉我的妖怪嘰里咕嚕了一陣,蟒蛇手臂便鬆開了。

“我是月球上的月將軍。既然你代表地球人來探險,那么就請你先見見我們的月王吧!”

走進裡面,我才發現這是一個地下宮殿,竟然比地球上古代的皇宮還要華麗。宮殿中央端坐著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子,她竟是我在畫冊中見過的嫦娥。

月將軍說,寶座上坐著的就是月王嫦娥仙子。是嫦娥呀!我上前問道:“嫦娥仙子,你在這個月球上不感到寂寞淒冷嗎?”嫦娥仙子說:“地球人對月球不甚了解。月球上其實並不淒冷,月球可以和地球相媲美呢!”“嫦娥仙子,我可以給你拍幾張照片做我們的《晨風文學社》封面嗎?”“當然可以了,回頭我也寫一篇文章,向你描繪一下我們美麗的家園。”

哈哈,真是太興奮了!我滿載收穫,乘著被撞歪的飛船,飛向地球……

升格建議

文章想像豐富,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1.文章前半部分情節氣氛緊張,而後半部分過於輕鬆,整體上不協調。2.文章只重視了趣味性而忽視了思想性,這就使得主題不明確。可明確探險的目的,添加具有意義的部分,深化主旨,比如與月球人友好往來或開發月球旅遊資源等。3.語言不夠嚴密,準確。

升格之後

月球探險記

范艷麗

近日,地球上的科學家們發現月球上有生物活動,就派我前往月球探險。於是我全副武裝地踏上了飛船。

飛船真快呀!不好,前面好像有一顆隕石。啊,近了,近了,那隕石又變成一隻巨大的黑熊,我乘坐的飛船怎么也躲不開它,只聽“嘭”的一聲,飛船撞到了“黑熊”身上……

待我睜開眼睛,才看清那轉動的不是隕石,也不是一隻大黑熊,它分明是一個妖怪:身子圓滾滾的,渾身上下都長滿了蟒蛇一樣的手臂。“啊!妖怪!”我嚇得拔腿就跑。可是還沒有跑出幾步,我就被那蟒蛇一樣的手臂拽回來。

妖怪自稱是“月球衛士”。難道我已經到月球了嗎?我正思索著,突然,一扇大門打開了,皎潔的光芒從大門裡射出。從門裡走出來一群“妖怪”,為首的是一個個頭高大、頭戴桂冠的傢伙。他大概是妖王吧。

於是我怒氣沖沖地朝著妖王大喊:“喂!你是哪裡的妖怪?我是來月球探險的地球人,我們人類可是沒有惡意的。”

妖王說:“我們不是妖怪,是月球人。我是月球人類的最高統帥月王。既然你代表地球人來探險,那么請先來我的宮殿吧——”

我小心翼翼地走近那扇大門,此時才發現大門上寫著“廣寒宮”。進入宮中,我發現這是一個地下宮殿,竟然比地球上的古代皇宮還要華美。宮牆上畫著精美的壁畫,細看去,原來是月球上的歷史畫卷。傳說中的嫦娥、吳剛竟然都是月球上的歷史人物!

月王向我介紹:“月球人的祖先本是地球人。遠古時期,我們的先祖嫦娥一族為避戰亂,乘坐外星人的飛船來到這裡。當時月球的生存環境很差,為了適應這裡的環境,我們月球人的形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都居住在月球的內部,靠食用月球上桂樹的果實為生。近日聽說地球人頻頻來探,似要霸占月球,我們就在月球表面作了布防。如果你們地球人果真沒有惡意,我們是不會傷害你們的。”

我告訴月王:“我們地球人是一個注重和平的人類。地球人來月球探險只是為了開發新的資源。”

月王聽了我的解釋很高興:“啊!是這樣啊!月球人、地球人原本同宗,如果能友好合作,這是一件好事啊!”

最後,我拍攝了很多月球人的生活照,當然還有月球上的許多著名景點。我出色地完成了探險任務。哈哈,真是太興奮了!我滿載收穫,乘著飛船,飛向地球……o升格小結

升格後的文章主題鮮明,結構嚴謹,而且文章前後內容協調,能很好地互相照應,突出了中心:探險的目的,是為了月球人與地球人的友好往來。

升格之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李冉

我進入時空隧道,輸入英吉利林肯郡沃爾斯索普村1666,按下“前進”鈕,只覺有一股強大的加速度,恍惚間,我已抵達了目的地。

眼前一幢農舍,綠樹掩映,我來到了牛頓家——就是那位經典物理的奠基人,鼎鼎大名的伊薩克•牛頓。

叩門,屋內傳出渾厚的聲音:“請進。”我推門,奇怪,怎么推不動?莫非裡面鎖住了?再叩,還是那聲音:“請進,門沒鎖!”我使足力氣,腿繃腳蹬,頭頂在門上,門終於動了,閃開一道縫,我趕忙擠進去。他就是牛頓嗎?青春煥發,神采奕奕,全然沒有科技樓的畫像那般老成啊!喔,他只有21歲呀……寒暄之後,我便開始抱怨那扇門:“牛頓先生,您身為物理學家,怎么連自家的門都不修?該上點潤滑油了吧?為了推開它,我可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呀!”“no,”他莞爾一笑,“其實你只用了270牛的力吶!”我納悶了:牛頓怎么會知道“牛”呢?這不是後人用來紀念他的力學單位嗎?我也更驚異了:短短的一瞬間,他是怎么計算出我用力的精確值呢?我還未來得及再問,他又帶著睿智的微笑說:“這扇門是我像你這么年輕上高等中學時設計的小玩意兒,每位客人推門時,都會為我的蓄水池添上6000加侖的水。”天哪,太不可思議了……接著,他又和我談了微積分、萬有引力、光色理論等一大堆“最新成果”。

吃罷午飯,我來到牛頓的那間漆黑的實驗室里,只見一道白光射在牆壁上,忽然化做七色彩帶,“oh,it'sbeautiful!(噢,太美了!)”這人造的七色彩虹實在美麗,我發出由衷的讚嘆。他開始饒有興致地為我解釋那些我早已耳熟能詳的知識:“白色的陽光是由赤、橙、黃、綠、藍、靛、紫七色組成的,白光照在物體上,物體反射的光色就是它的顏色。這是我的發現,譬如……”

看著聽著,我恍惚入迷了,我感到了星移斗轉的無窮魅力:牛頓,這位科學巨擘,分明成了一個為自己的發現而歡呼雀躍的孩子;而我,反倒成了容忍晚輩饒舌的寬厚長者——這,就是科學的進步;這,就是人類的成長吧!

升格建議

本文情節離奇,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1.語句表達不夠通順,不夠簡練。2.本文結構不夠緊湊,自然,結尾稍顯突兀,不能保持文章結構的完整性。

升格之後

我與牛頓的一次親密接觸

李冉

我進入時空隧道,輸入“1666•英吉利林肯郡沃爾斯索普村”,按下“前進”鈕,只感覺一種強大的作用力,恍惚間,我已抵達了經典物理的奠基人牛頓家門前。

叩門,屋內傳出渾厚的聲音:“請進。”我推門,奇怪,怎么推不動?再叩,還是那聲音:“請進,門沒鎖!”我使足力氣,腿繃腳蹬,頭頂在門上,門終於動了。剛閃開一道縫,我趕忙擠進去。他就是牛頓嗎?青春煥發,神采奕奕,全然沒有科技樓上的畫像那般老成啊!喔,他好像才20多歲呀!

寒暄之後,我便開始抱怨那扇門:“牛頓先生,您身為物理學家,怎么連自家的門都不修?為了推開它,我可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呀!”“no!”他莞爾一笑,“其實你只用了270牛的力。”我納悶了:他怎么會知道“牛”這個力學單位呢?就這一瞬間,他又是怎么計算出我用力的精確值的呢?未等我發問,他又帶著微笑說:“這扇門是我上高中時設計的小玩意兒,每位來訪的客人推門時,都會為我的蓄水池添上6000加侖的水。”天哪!太不可思議了……接著,他又和我談了微積分、萬有引力、光色理論等一大堆的“最新成果”。

午飯後,我隨牛頓來到拉著窗簾的實驗室。只見一道白光射在牆壁上,忽然就化做七色彩帶,“oh,it'sbeautiful!(噢,太美了)!”後來我才看清,那彩虹發自一個三稜鏡,但那人造的七色彩虹實在美麗!他由此開始饒有興致地為我解釋那些我早已耳熟能詳的課本知識:“白色的陽光是由赤、橙、黃、綠、藍、靛、紫七色組成的,白光照在物體上,物體反射的光色就是它的顏色。這是我的發現,譬如……”

看著聽著,我恍惚進入夢的世界,我感到了星移斗轉的無窮魅力。牛頓,這位科學巨擘,分明成了一個為自己的發現而雀躍的孩子;而我,倒成了容忍晚輩饒舌的寬厚長者。這,就是科學的進步;這,就是人類的成長吧!

走出實驗室,我沒有急於踏上歸程,而是漫步在沃爾斯索普的鄉間小路上,聆聽著傍晚林間畫眉嘹亮的啼囀,呼吸著十七世紀鮮潤的空氣,一種責任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站在科學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會有今天這樣強大。而為了人類的成長,我將要付出多少“牛頓”的支撐呢?將來面對更年輕一代的探訪和質詢,我將會有怎樣的發現,怎樣的成果呢?

升格小結

升格後的文章語言簡練準確,表達條理清楚。另外,增加末尾段,按時間順序設計,轉換了表達方式,由敘述到抒情議論,從而達到立意高遠,升華主題的目的,使文章結構完整,結尾自然有力。

寫作實踐

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科技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活動的知識體系。創建這個知識體系的社會活動就是科學活動。科學活動的任務是發現規律,提出理論,解釋現象,認識世界。

科技,使世間萬物充滿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幸福與方便。它激勵著人們前進,推動著社會文明發展。它是一個神聖的領域,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請你以“科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600字。

思路點撥:

寫好這一類文章必須了解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情況,認識到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類帶來了哪些便利。只有這樣,寫作時,才能把學習、掌握、運用科學技術同個人的使命、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聯繫起來。“科學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可以從利與弊兩個角度談科技革命給人類帶來的雙重影響,科學在給人類帶來利益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災難;也可以寫人類應該怎樣趨利避害,但始終應明確一點,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主流是不會變的。我們可以利用小說、記敘文、書信等多種體裁,將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與科學相關的事生動地描述下來,讓我們在熱愛科學的過程中受到啟迪與教育;也可以寫科幻性的記敘類文章,但在寫科幻作品時,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以外,還需要進行合理的想像和聯想,切忌胡編亂造。

佳作展示一

願你到“太空島”上去生活

張政

有人預測,到2035年,全世界人口會突破100億大關,那時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將難以承受這么多人口帶來的沉重壓力。

出路在哪裡呢?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可以向外星移民,要儘快地開發月球、火星,使之成為適合人類生存繁衍的星體。還有一部分科學家對這一觀點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當務之急是在宇宙空間建造“太空島”。建造“太空島”的構想,起初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奧尼羅博士提出的。他將自己的構想告訴了學生,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師生們在一起進行各種計算研究,提出了一個實驗性小型“太空島”的構想方案,終於使構想具體化。

他們以地球為藍本,設計了一個內壁為真空的有住宅、樹木、河流和娛樂場所等的“太空島”。這座“太空島”發射升空後,每分鐘自轉兩周,在赤道處會產生幾乎與地球引力相同的離心力。人如果生活在這樣一個“太空島”上,感覺與在地球上相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太空島”的離心力會隨著緯度的增大而減小。在南北緯60度處,其引力是地球引力的50﹪。在地球上體重588牛頓的人,這時只有294牛頓了。到南北緯75度處,則只有147牛頓。而到了兩極,人將處於失重狀態。設計人員根據“太空島”在不同緯度的不同情況,還別出心裁地在“太空島”內安裝了各種高科技設施,以消除失重對人的影響。

這個實驗性的小型“太空島”只能容納1萬居民,如果這次試驗成功,下一步將建造巨型“太空島”。計畫在未來發射升空的巨型“太空島”內,能容納幾百萬居民。它的形狀像個圓筒,直徑65千米,周長200多千米。這個圓筒形“太空島”升空後每兩分鐘自轉一周,其內壁與地球的容貌相差無幾。

未來的“太空島”是一個封閉的玻璃圓筒,裡面的空氣成分、氣壓、氣溫等條件都與地球上相似,但沒有四季變化,四季都溫暖如春,是適宜地球人居住的地方。

但“太空島”上的生活與地球上大相逕庭。“太空島”里有公路,但沒有車輛,如果“太空島”的居民想去相鄰“太空島”居民家串門的話,就得穿上能在太空行走的那種太空衣,並按規定在有“牽繩”的路線往返,否則就回不了家。吃是“太空島”里的一件大事,又是一件棘手的事。現在的太空人吃的是特製的太空食品,必須有高營養和高能量,並且不易變質,在24攝氏度的條件下,至少要保存400個小時,並且價格昂貴。因此,這成了“太空島”最難解決的問題。

科學家預言,到2080年,將會有10億人移居到“太空島”上生活。“太空島”將是21世紀人類創造的最輝煌的科學成果之一。

點評

本文開篇以科學的數據說明未來人口對地球的壓力之大,自然地引出下文。接著妙用設問,引起讀者的注意,然後又在對比之中突出“太空島”是人類未來的理想居所,並以邏輯順序展開全文,逐層深入地說明了“太空島”的可行性,並對其生存的環境給予了詳細的介紹,讓我們不禁為之怦然心動,有一種早日登上“太空島”去生活的衝動。這也充分顯示出人類豐富的想像力與不屈的探索精神。

佳作展示二

斑斕的科學

蔡玲玲

不知何時,人類的祖先就打開了“科學”這道神奇的大門,漸漸揭開了科學的神秘面紗。

紅色——熱情

被稱為“鐳的母親”的居里夫人,她的故事是悲壯的、激昂的、震撼人心的。她一生都在為科學事業拼搏奮鬥,以最大的熱情去迎接每一次挑戰。長期與放射性物質接觸使她不幸身患重病,然而她卻從未退縮過。她就是科學史上那一抹紅色,她的工作熱情和勇於奉獻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去不斷攀登科學的高峰。

金色——收穫

幾十年如一日,歷盡千辛萬苦,袁隆平終於成功地培育出了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的雜交水稻,極大地緩解了中國人多田少的嚴峻形勢。袁隆平被尊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但他卻說自己只是一個“中國農民”。又是一年秋來到,金燦燦的水稻大豐收。金色,象徵著辛苦付出後的收穫。

綠色——創造

在一棵蘋果樹下,一個成熟蘋果的落地,砸出了牛頓的靈感,“萬有引力”學說就這樣誕生了。後來,這個學說又與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相結合,構成了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讓人類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也讓後人找到了可以站得更高的巨人的肩膀。綠色,是創造的代名詞。

銀色——成熟

XX年,楊利偉穿著銀色的太空衣進入太空,邁出了中國載人航天之路的第一步,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又上新台階。XX年,浩瀚的太空又留下了費俊龍、聶海勝的身影,至此,我們與已開發國家在航天技術上的差距越來越小了。銀色,是中國宇航事業不斷走向成功的象徵。

色彩斑斕的科學構成了我們生活的萬花筒。願人類能夠消除科學發展中不和諧的色彩,讓璀璨、斑斕的科學之花競相開放。

點評

本文的巧妙之處就在於賦予科學以紅、金、綠、銀等色彩,並把幾位名人的事跡和色彩巧妙聯繫起來:居里夫人的工作熱情和勇於奉獻的精神是紅色的,袁隆平培育出來的稻穀是金色的,牛頓的創造是綠色的,楊利偉的太空衣和中國的航天事業就像成熟、穩重的銀色。文貴在新,此文能脫穎而出是必然的。

拓展訓練

閱讀右邊的漫畫,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定,題目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這是一幅幽默的漫畫話題作文,它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畫,與文字材料話題作文相比,增加了讀圖的難度,但由於漫畫本身的形象性,使考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有了生動形象的依據。寫好這篇漫畫作文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讀懂漫畫的意思。只有讀懂了畫意,明確了畫旨,才不至於偏題離題。如這幅漫畫,畫面中的父子倆居住在太空城裡。爸爸指著遙遠的地球,告訴兒子:“瞧,那就是咱們的故鄉!”觀察分析漫畫,可知它突出了科學發展的美好前景,即移民於外星球,這就把握住了漫畫的本質所在。2.要善於聯想和想像。在寫作時,要運用聯想和想像加深對畫意的理解,再聯繫自己生活周圍的人和事來寫作。

此題適宜寫科幻類的記敘文,或描述太空城裡的美好景象,或敘述外星人與地球人和諧相處的生活情景,或描繪往返地球與外星球之間的見聞等。

素材連結

1.現在全球人口60億,到28XX年,每人平均陸地僅40平方厘米,擁擠程度如人在上班高峰時的公共汽車裡。人類計畫欲將火星改造成能生存的第二故鄉。計畫如下:2030年-2080年,為火星加溫;21XX年,空中出現藍色的雲彩;2130年,平均氣溫達攝氏零度,火星上能夠生長樹木,大約有25萬人生活;2150年,火星解凍,各種小動物可在戶外自由呼吸;2170年,改造火星計畫完成,實現人類在火星生存的夢想。

2.1996年克隆羊“多利”的問世,使得全世界更加重視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就在20世紀,人類不止一次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全球變暖、臭氧層受損、南極冰雪融化、沙漠化加劇、物種滅絕、核武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