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作文的析題指導

對中考作文題的分析、分類有助於中考作文的複習迎考。下面先看一下上海25年來中考作文題(為方便起見,作文題的提示或要求都已刪去):

XX年 我眼中的色彩

XX年 記住這一天

XX年 我們的名字叫_____

XX年 充滿活力的歲月

XX年 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的視線

XX年 我想唱首歌

XX年 為自己豎起大拇指

XX年 有家真好

XX年 我也銜過一枚青橄欖

1999年 生活中的發現

1998年 我的歡樂

1997年 良師

1996年 變了

1995年 母愛

1994年 課後

1993年 我終於_____

1992年 忘不了他(她)

1991年 題目自擬,但必須包含“我”、“第一”這兩個詞,如:我的第

一位老師、我第一次看彩電、得第一名的是我、我家第一次旅遊等等。

1990年 在_____影響下

1999年 我

1998年 我和xx

1997年 從來沒有這樣_____

1996年 這堂課真_____

1985年 同桌

1984年 給我帶來了歡樂

仔細分析這25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題,我們首先會發現,上海的中考作文題似乎在刻意地迴避當年的社會熱點。1997年香港回歸,當年的作文題目是《良師》;XX年“非典”肆虐,當年的作文題目是《我想唱首歌》;今年年初雪災,“5.12”汶川大地震,但今年的作文題目是《我眼中的色彩》)。這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社會上的猜題押題,另一方面這樣的命題也確實符合寫作的基本規律。當然,這並不是說,國中生可以不關注社會、不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恰恰相反,這些題目完全可以反映當年的社會熱點,XX年確實有很多人“想唱首歌”,把歌獻給與“非典”浴血奮戰的白衣戰士,今年也確實有很多學生根據地震災區出現的軍人的橄欖綠、醫務工作這的白衣、藍色或橙色簡易帳篷等,寫出了“我眼中的色彩”。但這並不等於說,中考作文的取材,必須同社會熱點掛上鉤,社會熱點只能作為學生取材的一個方面,也就是說,上海的中考作文題目,在取材方面,是可以寫社會熱點,但不是必須寫社會熱點。學生所寫的內容,必須是自己的熟悉的材料。

分析這25年來上海的中考作文題目,我們可以探測到,上海中考作文的重點內容主要取自“我”的成長經歷,“我”的所見所聞以及“我”身邊的人和事,來表現“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這重點內容主要體現為兩大主題,一是表現“我”的精神成長,即反映“我”在思想、學習、交往、課餘生活等方面的發展和成長;二是反映“我”身邊的先進人物、先進思想,反映家庭、學校、社會上的人物風貌。把握了這兩個方面,也就基本上把握了上海中考作文的重點內容。

一、表現“我”的精神成長

這是上海中考作文的重點內容。國中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已經能細心地觀察自我,關注自己的成長,努力向理想的自己靠近,心理敏感,體驗豐富。上海中考作文依據國中生的心理特點,把反映自身的精神成長,表現“我”在思想認識、文化學習、課餘生活、人際交往以及各類活動中的自我發展作為選材的重點範圍。

1、思想上的磨鍊和成熟

青少年的成長首先反映在對世界、對人生的思想認識的提高和發展。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成長的主鏇律,也是成長最為重要的標誌。

一篇《我也銜過一枚青橄欖》(上海XX年中考作文題)寫的是面對奶奶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我”不自卑,不怨恨,反而以刻苦努力的奮鬥,以寬容理解的胸懷,度過了艱澀的日子,終於贏得了奶奶的稱讚,酸澀去而甘甜來。內容切題而主題深刻。

2、學習中的挫折和成功

學文化、學知識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自然也成了學生寫作的重要內容。上課、讀書、寫作、實驗、考試、競賽等學習生活中的憂慮和歡樂、失敗和成功、過程和結果,都是作文應當反映的生動內容。

《我的視線》是上海XX年的中考作文題,一位小作者寫把自己對閱讀興趣的轉變別具匠心地轉化為“我的視線”的轉變,反映出作者很強的讀題、審題和順題寫作的能力。

文章熟練地運用了對比手法,原先“我的視線”總盯著電視機、看卡通、看武俠小說;在聆聽一次演講比賽之後,“我的視線轉移了”,那些名著和先哲們的思想和智慧提升著“我”的精神品位。小作者抓住他閱讀興趣的轉變,成功地寫出了他的成長、成熟。

3、業餘生活中的活動、愛好

業餘生活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興趣愛好是在業餘生活中形成的。繪畫、書法、養花、集郵、唱歌、舞蹈等,都是青少年所特別鍾愛的。在表現這類生活時,不能忘記寫出自己的真切體驗和心靈感受,這也許是更為重要的令人回味的文字。

1999年中考作文題《生活中的發現》,一位小作者在文中寫道,他發現了音樂的價值:“音樂與文學,一脈相通,文學與哲理相輔相成,音樂與生活向來為世人所好。不是點滴的聯繫,而是根與根,心與心的交融。”“李商隱的《無題》所以我如此熟悉,如此真切感受,很大程度上因為有一首因它而起的歌,那歌中有胡琴聲聲、有古箏幽幽。這古典美的再現,是詩人豪邁氣節的再現。這種美由音樂的殿堂走進文學的殿堂,在張愛玲、南懷瑾、周作人、余秋雨的筆間流過。聞書卷味的時候,我總愛放些音樂,讀巴金的《家》,耳邊迴蕩順子的《回家》;讀南懷瑾的儒雅文苑,聆聽舒曼的鋼琴曲;品味《中國文學史》,恰與貝多芬的《命運》相伴……”,可以看出作者熱愛音樂,也熱愛文學,文中的大量內容都是作者音樂生活讀書生活的再現,那些優美的文句都是真實體驗的表白,準確傳神,頗有感染力。

4、社會交往中的經歷和感觸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要不斷地與他人交往,與社會交往,在交往中熟悉社會、了解社會,並不斷地學習優秀的思想文化,逐步成為一個融入社會的成熟的人。在中考作文中,反映社會交往中的經歷和感觸的內容在中考作文中占有頗為重要的地位。有許多題目,似乎沒有硬性規定寫社會交往中的事,但如果能拓寬視野,把視點定格在社會這一層面上,也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9年的《生活中的發現》,一位小作者記敘自己在一次考試失利後冒雨回家在路上修車補胎受修車師傅啟發而心情豁然開朗的小事,反映出小作者與社會接觸中自覺地接受教育,從生活中獲得啟迪、感悟,汲取不斷前進的動力的主動意識。修車師傅是位下崗工人,吃苦耐勞,對生活充滿信心,即使在極困難的時候,仍然樂觀自信,相信“雨總會停的”,正是這句不經意間說的話,使作者驅除了心頭陰影,激發起面對失敗、面對逆境而勇於奮起的鬥志。

二、反映身邊的人和事

這也是上海中考作文很廣泛的作文題材。國中生的視野不能僅僅關注自身,而且要關愛家庭、關心學校、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在與身邊的人和事的接觸中,去認識、理解、發現,去表現、反映、讚美,而且最終應落實在“我”由於這些身邊的人和事的影響而發生的變化,表現“我”精神世界的提升。

我們可從以下四方面去反映身邊的人和事。

1、家庭中的故事和教益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師。俄羅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天然的基層細胞,人類美好的生活在這裡實現,人類勝利的力量在這裡滋長,兒童在這裡生活著,生長著──這是人生的主要的快樂。”在家庭中,我們享受著父母的呵護和照顧,承受著父母的鞭策和希冀,這些天天發生的事情,正是演繹親情的最動人的樂章。

上海XX年中考作文題《有家真好》,有一篇文章寫“我”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裡,依然感受到強烈的親情,最終評為一類卷。文章情真切,意感人。家中父母之間的寬容理解、母子之間的慰籍體貼,都令閱卷老師為之動容。文章開始寫到我理解家庭的難處,無怨無悔地放棄了春遊,最後寫到學校要“秋遊”,“我”為了不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準備又一次放棄,而母親卻悄悄地到學校幫他把錢付了,寫出了兒女用懂事的心給家庭分擔一份憂愁,而“父母用慈愛的傘為兒女撐起一方晴空”。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動了閱卷教師。作者將春遊作為“一波”,將秋遊作為“一折”,顯出了考生的構思之用心。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有了“波”、“折”文章就更為顯豁,更為動人。

2、同學間的友誼和真情

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盞明燈。同窗之間的情誼往往是人生最持久最珍貴最純潔的情感。記敘同學間的交往、友情,反映同學的精神風貌,是作文中的一大內容。

1985年上海中考作文題《同桌》,當時題目提示既可寫我的同桌,也可以寫我以外別的同桌,但要突出“同桌”與我的特殊關係,不要寫成一般的同學。一篇文章通過與同桌學習生活中的兩個事例,反映出了同桌小朱心胸開闊、嚴於律已的好品質。結尾的一段議論抒情也十分精彩的。“讀一本好書,等於交了個好朋友,而有個好同桌,卻勝讀十年書。”這話富有哲理,十分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同桌小朱的懷念和讚頌。文中還把同桌的好思想好品德比作“清澈的泉水”,也是十分巧妙的,因為它能使人“從內到外都能得到洗滌”。

3、師生間的交往和深情

老師播種著春天的希望,播種著秋天的收穫。在老師播種的辛勞中,流淌著的是愛的奉獻;在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老師用生命的火炬,為我們開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無疑是一曲愛的頌歌,洋溢著濃濃的慈愛深情。讚美師生情,敘寫師生情,是學生作文中的永恆主題。

1992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在  影響下》,一篇滿分文章以“我”的變化為主線,表現了在老師影響下“我”思想上的深刻變化:原先“我”鄙視普通的崗位,渴望成為名人,而在參觀了工地,感悟到“人樁”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偉大精神後,打消了出名的念頭,甘當鋪路石子,將來也成為一名普通的老師。文章歌頌了老師關愛學生、悉心哺育後人的敬業精神,展示了當代園丁的精神風貌,表現了深刻的主題。

4、社會上的好人好事

一個關心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的學生,一定會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從種種媒體中,發現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發現許許多多優秀的人物。他們是那么平凡,就像你的家人、同學;他們又是那么高尚,以一種催人淚下的力量讓你感動,讓你久久地銘記。讚美、歌頌社會上的好人好事,是中考作文中的又一個重要內容。

XX年上海中考作文題《我想唱首歌》,一位作者以獨特的視角,獨闢蹊徑,以讚美社會上的好人好事來作為文章的宗旨,體現了小作者善於審題和精於選材的寫作能力。他以三個相似的句子鋪陳全文:“我想唱首‘誠信之歌’,獻給誠信的人們”、“我想唱首‘不屈之歌’,獻給勇於面對挫折的人們”、“我想唱首‘奉獻之歌’,獻給白衣戰士”,選取的三件事情都是從閱讀中、從媒體中獲取的素材。它給我們以一個極大的啟示:耳聞目睹,“道聽途說”,也是獲取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徑。小作者最後寫道:“只要我們歌頌美好,創造美好,這個世界就會美好!”表現了他對生活、對社會的正確認識。

以上兩大方面是中考作文的重點內容。我們可以圍繞各個部分,積累自己的生活經歷,蒐集自己相關的習作,整理自己寫過的作文,修改、完善或創作自己感到滿意的習作,那么,就一定可以有準備有把握地從容應對各種題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