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6單元作文:孔子

人教版九年級上6單元作文:孔子

文廟,是古時的學府。文廟大成殿,是文廟精神的中心。中華各地的文廟大成殿中,當面傲立的,便是中華儒學之始者———孔子。

可以說,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孔子,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並非皇族,但在其以後的時光封號卻一再提高,從“大成至聖先師”,直至“大成至聖文宣王”,孔門盛極一時,孔子萬古流芳。

儒士注重個人的修養,孔子作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養極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跡依《禮》,非禮勿行。顏回去世,孔子贊曰:“賢哉,回也。”內心極推崇他,但依禮反對厚葬。他對諸侯公卿公然欣賞天子樂舞而感到憤怒,他對列國不納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絕對平靜。身處亂世,一老者默對現實,獨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齊般高義,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膽識。“見賢思齊”是他的理論,論語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賢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在做魯相的日子中,其能大展其才,但因國君不明,只得周遊列國。或而謂之游,可此絕非遊說之路———諸侯無一納其言。但其在天下紛爭中,為天下奔走,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覺得“禮”已不會富國強兵之時,其卻矢志不渝:東方諸國遍布了他的足跡,中華大地散滿了他的喟嘆。聖人居於天地間,絕非呼天搶地地狂號,只是留下一片靜默,一片永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靜默中蘊含了無窮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傳至今日,是因其在教育上的貢獻。孔子七十二門生為賢人,另有三個人感其教化。孔子身體力行的教學,是無愧於先師的稱號的。他的學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潛心學問,有的能通靈於天地,有的傲立於廟堂。孔子注重文化的傳承,其修《春秋》、《詩》雖是為儒家而修,對《詩》的內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無疑將中華的文化傳了下來。否則哪有“關關雎鳩”的千古絕唱?孔子是個文化人。他回望是歷史,低首是現今,遠望是將來。漢代的獨尊儒術使其學術的傳承初見成效;傳至宋代,程朱理學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續揚。一門能傲立千年的學術以其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以及能代代相傳不斷創新,證明了它在華夏的生命力,無人可擋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他的精神,他的學說也隨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為聖,聖者之聖。紛爭之春,多事之秋,亂世間,聖人傲立。其對自身的感懷,對社會的關注,對教育的投入,對文化的貢獻:僅有一項便可傲立於天地,何況全材乎!

步入文廟,孔子靜默。一身寬服的他目視遠方,目視將來。“聖人不拘於時”,他自能望見的將來,不知儒士能否長存,但儒學必定仍紮根每個國人心中。

個體之聖人,社會之聖人,教育之聖人,文化之聖人。

至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