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同步作文:感受自然

【例文3】

拒絕自然

張翔禹

其實在以前,自然是讓我無法抗拒的!

你讓我如何拒絕朱自清筆下的春天?那春風撫摸著我們,那鮮花把世間染得五彩繽紛,那小草把泥土的黑臉掩藏起來,那春雨滋潤著萬物蒼生……哪一樣不讓人陶醉於其中呢?

你又讓我如何拒絕濟南的冬天,那冬天裡的景色,在老舍先生文字的環繞下更親切、更美麗,有著它特有的魅力。如此一來,北方的大雪又顯出幾分激昂,毛澤東賦予它的更是一種鬥志!

所以我更沒理由拒絕“明月別枝驚雀,清風半夜鳴蟬”的盛夏光景和“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秋高氣爽。

可是,這些我無法拒絕的東西還存在嗎?

你是說那小河與“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冽了”有異曲同工之妙?恐怕當你注意到旁邊幾個扎眼的塑膠袋時會記恨這殺風景的一筆。

你是說那春風正在吹來嗎?可那風沒帶來春天,沒送來風箏,也沒載著歡笑,而刮來漫天的黃沙!在沙塵暴中,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片片樹林死去,沙漠卻毫無羈絆地擴大、再擴大。

你說那兒童們的歡聲笑語不正在演繹著《春》嗎?那裡哪有歡聲笑語?,只有一陣陣咳嗽聲;那裡哪有笑臉?口罩遮住了一切,難道演繹《春》的是天上的濃煙嗎?

你在誇讚雨的美好嗎?可酸雨又在起著什麼作用?它使路面被腐蝕,破壞建築物,真叫我們躲都來不及。

你要用手感覺雪的柔軟與細膩嗎?可是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大氣空洞的擴大,不久以後你手中的雪會不會轉瞬即逝?

大自然已經在人類的“幫助”下變的面目全非,我無法拒絕的東西不復存在了,所以,我只好選擇——拒絕自然!

幸好,我看到了希望,有識之士正在恢復大自然的原貌,真希望這種拒絕不會持續多久。

——後記

【簡評】

本文是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從拒絕自然的角度入手,思維與眾不同,全文含蓄地寫出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引起人們對自身做法的警覺。在警示人類的同時,結尾作者還看到了希望,有識之士正在恢復大自然的原貌,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文章值得稱讚的地方,那就是在文章中,作者巧妙的引用了很多優秀作家的作品,用這些文章來打動讀者的心,也從另一個側面寫出作者文化積累的豐富。文章與眾不同之處還在立意上,作者運用了逆向求異的立意方法,來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所謂逆向求異,是與順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對而言的,它打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以新的思維方式表達自己不同凡響的認識和看法。運用逆向求異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對作文題目進行反向思考,單憑題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難免陳舊、平庸。第二,就是運用批駁錯誤看法,提出正確認識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對某種事物、事理從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異的立意過程中,必須要注意不能違反準確、正確的原則。這種寫作手法值得學習。

【同步指導】

題目1秋天的(可添“田野”、“校園”、“童話”等)

寫作提示:

1、寫景的文章,其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花草樹木、鳥獸魚蟲、江河湖海、陰晴雨雪、春夏秋冬、都是寫景涉及的範圍。

2、寫這類文章,必須把握其基本要素,諸如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景物及其變化,抓住其基本特徵,形神兼備,有層次地加以描繪,達到繪聲繪色,繪形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