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駒與"千柱屋”第一次親密接觸

一、活動的提出暑假,我們諸暨天馬實驗學校成立了"尋訪身邊文化社團“,我也積極報名參加,並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小馬駒導遊員。一天,學校決定組團對"千柱屋"進行一次採風活動。

二、活動的準備我們每人準備一塊乾飯糰和一壺冷開水,因為天氣炎熱,所以老師還為我們準備了防暑的藥水。一切準備ok後,我們便驅車前行,一探"千柱屋"的神奇面目。

三、活動的開展1、接近千柱屋千柱屋坐落在浙江省紹興諸暨市的斯宅鄉,距離紹興50公里左右,距離杭州也只有1小時左右車程。特別是在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這座隱藏於紹興市會稽山脈西麓斯宅鄉的江南巨宅,只見重重疊疊的馬頭牆和縱橫交錯的屋脊,蔚為壯觀,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村落。但它的確只是一間屋子,令人驚嘆於它的龐大無比。在密密麻麻的廊柱中,在雕花木窗斑駁的光影里,這幢巨大的老屋絲毫不顯頹態。只有瓦上的青苔和烏黑的烽火牆記錄著時間的痕跡。

2、與千柱屋親密接觸我們特地邀請了千柱屋的老住戶--斯大爺講解。斯大爺頗有些自豪地介紹,這是一幢擁有74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有32條弄堂、10個天井、36個小天井、8個四合院、118間房間、1200多根廊柱的大屋子。以前千柱屋裡有戶人家,家裡養的牛從來不出大門,天天就在這千柱屋裡頭轉悠,輪流吃10個天井裡長的青草,竟然也養得膘肥體壯。千柱屋裡雖然各家相對獨立,卻廊檐相接相合,互不隔離,的確像一座微縮的城池,走遍千柱屋的每一個角落,可以"晴不見日,雨不濕鞋。"3、調查研究千柱屋斯大爺熱情地翻出發黃的"千柱屋族譜",哇噻!真是貨真價實的老古董。認真聆聽了斯大爺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千柱屋又叫"斯盛居",始建於清嘉慶初年(1798年前後)。屋子的主人斯元儒(1753年-1832年,字翼聖,太學生,議敘登仕郎),是個類似於"太平紳士"的富商,他富甲一方卻樂善好施。現在的千柱屋仍多數為斯氏後裔所居住,共70多戶,400餘人。其中斯姓約有50多戶,其餘為土改時遷入的外姓。千柱屋正廳門樓的門楣上雕刻著"於斯為盛"4個九疊篆書字,取自孔子的《論語》,意為由此而興盛。並且巧妙地將自己的姓氏融合進去,寓意深遠。千柱屋坐南朝北,正廳照壁上有"百馬圖"磚雕,駿馬坐臥行奔、或揚蹄或嘶鳴、或嬉戲或翻滾,千姿百態,無一雷同,神形逼真,刀功細膩。千柱屋的木雕為典型的徽派作品,遍布於古宅的各處,尤以雀替和冬瓜樑上的雕刻為最,工藝細膩傳神,筆法精湛。還有鑲嵌於壁上的大型石雕花窗,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整個千柱屋被一種精心安排的和睦氣氛包圍著,使得處於封建倫理道德中的人們更看重宗族的團結和族人間的友善。 4、尚儒傳統源遠流長據斯大爺說,如今住在千柱屋裡的多半是老人和孩子,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去了,雖然經濟浪潮不可避免地改變了一些東西,但尚儒的傳統一直深深紮根在斯宅人的心中。從千柱屋後拾級而上約數百米,有"林泉之勝,甲於一邑"的筆峰書屋,亦為斯元儒所建。作為斯氏後裔的私立學校。雖然面積尚不及千柱屋的十分之一,但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書屋,斯宅人"耕讀傳家"的傳統理念才能有了現實的載體,才能使深藏在山坳里的千柱屋走出了一批科學家、企業家。

四、活動後的思考探訪活動結束後,我們乘上校車,千柱屋在我們的視野中漸漸消失了,但這風雨中飄搖了兩個多世紀的千柱屋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在回來的路上,我不覺陷入了沉思: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對待歷史,積極挖掘古越的優秀文化遺產,讓"耕讀之鄉"的風氣代代相傳,讓諸暨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諸暨。

指導老師:余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