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冬至的優秀作文

冬至的色彩 400字作文(一)

冬至,有許多色彩,特別是在變化中的天,地。

在早上,天還是紫色的,一排亮麗的路燈在路旁。雲朵好像一堆又大又百的的紙,在黑色與白光的映照下成了一張紫色的彩紙,它可太調皮,把映射下來的“光”變成了紫色的薄紗,看不見下一棟樓了。等地球轉到了太陽光正好照在冬至的這片地時,黃色的光被冬至的雲擋住了,呈現出一片雪靈靈的天,好像天上也下雪了呢!

到了下午,天又漸漸暗了下來,冬至的這天又成了藍色。可能你會幻想上天去泡溫泉,冷颼颼的天你會不想去嗎?其實,冬至的天氣與色彩是同時的,在看天時,天從暗到亮再到暗,溫度也是下,上,下的過程,你可能會從溫度種中感受到冬至的顏色,從色彩中感受到冬至的溫度。

你看,冬至在天上,在地上,冬至也在快樂的心裡。

點評: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冬至的色彩”。情感真摯,描寫細膩,如“雲朵好像一堆又大又百的的紙,在黑色與白光的映照下成了一張紫色的彩紙,它可太調皮”,表達了作者對冬至的喜愛之情。

“小年”冬至 500字作文(二)

“冬至”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年”,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根據以前的傳統,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會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塗盡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來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稱為“九九消寒圖”;也有的是橫十畫、豎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絕妙佳聯!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湯圓,根據民間的說法,我又長了一歲。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張“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時候就會是百花盛開,百鳥爭鳴,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現在眼前了。

點評:本文語言流暢,富有深意,如“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在簡短的文字中,包含了作者對冬至的喜愛與期盼之情。

冬至聞到餃子香 500字作文(三)

冬至到,吃餃子,剛到家看到姥姥正在包餃子,可能是猜到我中午沒有吃上餃子吧,我趕快洗洗手來幫忙。

姥姥把麵團揉一揉,然後搓成粗細均勻的長條,又切成大小一樣的小麵團,撒上些麵粉,因為害怕我擀的麵皮不夠圓,姥姥又幫我把這些小麵團壓成圓圓的面片。擀餃子皮可是個技術活,用力太大,面片就會粘在擀麵杖上,還會厚薄不均。

我先把面片擀成橢圓形,再把它轉個圈,擀短的一面,如果覺得有地方厚了些,我還會再補一下,這樣圓圓的面片就大功告成。

接下來該包餃子了,這我還不太熟練,姥姥給我做了示範,我照著姥姥的樣子,把面片平攤在手上,挖了點餃子餡放上去,對摺餃子皮,輕輕把皮捏在一起,好,成功!

可我包的餃子真難看,肚子癟癟的趴在桌上。姥姥說這是因為我包的餡太少了,再包一個,多放些餡,這次的好看多了。

姥姥說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我猜,一定是因為餃子的形狀像耳朵,又熱乎乎的,吃了餃子,耳朵就不冷了,再冷的天也不怕。我可不想耳朵被凍掉,所以我要多吃點,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真香呀!

點評:這是一篇有關“冬至”的文章,作者善於以小見大,結構、情節,甚至還有細節,都給人以真實的感覺。如“擀餃子皮可是個技術活,用力太大,面片就會粘在擀麵杖上,還會厚薄不均”。

冬至話下縷縷溫情 500字作文(四)

寒風呼嘯,大雪翻飛,是一種模糊的印象,是一番番溫馨的話語,二十四個節氣紛紛迎來,天上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唉,又錯過了,我無奈的起了床,洗漱過後,期待成了冬日裡的一縷溫暖,雨非是雨,雪非是雪,時而是個期盼的神情,時而是一場短暫的皚皚白雪……陽光照耀使朵朵鮮花綻放,片片飄雪成了冬至前的約定。

白白的在大地中嬌養,冰凍的在潤雨中轉變,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個期約,讓皚皚白雪呈現我的笑臉。

陣陣硝煙飄然而起,農家的冬至即將開始全新的旅程。

炒瓜子、炸豆子、品花生,大家已經忘卻祖先遺留的種種習俗,我們應該保留祖先留下的傳統習俗,老人們總是說“有的吃,吃一日,沒的吃凍一日。”那只是民族傳統習俗罷了,各地的傳統習俗不同,冬至那一天全家歡聚一堂,邊吃炒貨,邊聊家常,有說有笑的過冬至,我們不能遺忘祖先遺留的傳統風俗,我們大家在冬至迎接迎接冬日裡的第一場大雪……

每一個節氣,每一個節日,我們都不能遺忘,冬至話下,總有一縷縷溫情,與親切的問候在冬日裡涌動又是那個場景又是那份企盼,迎來了新的一年。

點評:本文“冬至話下縷縷溫情”,作者善於繪景,更善於調動視覺上的因素,把景物描繪得逼真與細膩,如“白白的在大地中嬌養,冰凍的在潤雨中轉變”,給人無限的審美感受和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