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作文:粽子飄又香

又是一年初夏到,又是粽子飄香時。

五月五日,就是我們過的端午節之際,也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共享吃粽子之時而不忘老祖宗賦予給炎黃子孫的傳統習俗,不管在何時都不能背離和忘記生養過我們的父母之心,培育過我們成長的鄉土之情;幾十年後,不管你發展有多大變化,始終保持已往的情調和本色,始終不忘故鄉人。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才是我們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基礎。

路過菜市時,我耳邊傳來清脆地叫賣聲:“新鮮粽子,新鮮粽子,2.30元一個!”循聲望去,只見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在賣粽子。清純特有的粽子香味撲鼻而來,我豪不猶豫一下子買了十個的同時,我們單位隨後也剛剛分了兩袋新疆本地的粽子。我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對粽子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我愛吃粽子,因為那醇厚的粽香和濃濃的母愛摻合的味道已積澱在記憶深處,散發出清純的芬芳,勾起我無限美好的回憶。

如今在超市里或是小攤鋪上都可以買到粽子,而且包裝精緻美觀。可是,我感到好象總缺少一些什麼的,遠遠沒有兒時母親包得那么好看,味道也沒有那么爽口。在我的記憶里,每年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村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那天早上各家各戶都會到各自的親戚家或本村鄰居家的小竹林里採回大竹葉,回家後將它用熱水浸泡三至四小時。等備好所有的原料後,大娘、姨姨、大媽們便三五成群聚在屋裡一邊逗樂一邊比賽包粽子的表演:她們一邊包粽子,一邊在聊天,哪家的兒女很有出息,哪家的莊稼又特好之類的話題。在她們的笑聲中,竹葉和原料在她們手中飛舞,一個個稜角分明、小巧玲瓏的粽子在她們靈活的手中成形。我們這些小孩子則在一旁爭論不休,“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你的!”那種急迫的神態,似乎馬上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一樣。年紀比我們大的哥哥姐姐們就顯得可愛多了,他(她)們也在學著老人包粽子,在笨手笨腳的依樣畫葫蘆後,一個個被五花大綁的粽子也紛紛成形,但大小不一,有些還沒綁好,米粒從便從縫隙里漏出,惹得我們在一旁哈哈大笑。

粽子包好後,得用小火慢慢的煮著,一煮就是一個晚上。端午節那天早上,天剛剛亮,我和弟弟起床後做第一件事就是往廚房裡沖,此時廚房熱氣騰騰,瀰漫著粽子淡淡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這時,我們就顧不上洗臉漱口了,毫不猶豫的從那熱氣騰騰的鍋里提出一兩個小粽子。濕漉漉的粽子燙得我們不斷的把它從左手換到右手,又從右手換到左手。一下了沒辦法吃的,我們只得雙手捧著粽子不斷吹氣。母親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在我們的身後,看我們那副猴急的神態,便會給我們一人一個碗,口裡說著“不急不急,慢慢吃!”我們能不急嗎?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望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粽子稍冷後,我們便迫不及待的剝開粽葉,用一支筷子對著那雪白晶瑩的粽肉扎入,把粽子放在盛有白糖或是蜜糖的碗裡輕輕一滾,然後將其高舉過頭,昂首慢慢的咬,口舌生津,不膩不粘,香氣泌入心間。那時,我們感到再也沒有什麼比這一刻更幸福了。

第二天,母親吩咐我把包好的粽子給門子的爺爺、婆婆、大娘家送,到了下午又囑咐我再給舅舅家送,讓外爺外婆和妗子們嘗個鮮。不光是我們家,在當時的農村各家各戶都有這個習慣,鄰居的、親戚的相互贈送,還有送香包的,色澤各異,藏戴在衣服里以視吉利,讓上天保佑。

如今,我從部隊到地方工作一轉眼快四十年了……隨著歲月的流逝和來自各方面壓力的加碼,慢慢的養成了現代人的依賴與懶惰,習慣了用現金來購買食品的便捷,失去了傳承民間傳統手藝的熱情。只有在節日裡收到母親托人送來飄香的粽子後,才感到汗顏,感到母親給予自己的太多,而自己給予母親的又太少了。現在,面對這十個和單位分的飄香的粽子,我已沒有了少年時的那份激動,可這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習俗卻勾起兒時,我對粽子飄又香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