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在星期四回家的這一路上,我一直哼著這一首兒歌,這不,一眨眼的功夫,端午節悄然而至,看著這一桌子的粽子,心裡好不快活。

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節日。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很多,上面只是一種故事,還有紀念曹娥的故事: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在端午節,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飲雄黃酒,吃五黃,掛艾草、菖蒲、榕枝和佩飾來寓意吉祥。

我家的端午節雖然不如過年時熱鬧,但比起民間熱鬧的多啦!在端午節的晚上,我們吃粽子吃飽後開始了我們家的聯歡會,和過年一樣,也是在玩,但比過年的氣氛少一些:這不,我用二胡拉起了《喜唱豐收》,歡快的曲子帶動起了我們的熱情,越玩越歡,越玩越歡。到了深夜,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奶奶家,結束了這難忘的一夜。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可以吃很多有趣的食物,我愛過各種各樣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