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產生的習俗。

早上,就聽見媽媽在家走來走去,不知在乾什麼,連忙從床上爬起來,一看,媽媽正端了一盆米從廚房走過來,媽媽看見我起床了,說,看見這些米了嗎,一會我要包粽子,你也過來幫我包吧。我包?我不會包,確實,我一直以來都是吃從商店裡買的粽子,從未想過要自己包,沒想到媽媽也要自己包,覺得很新鮮,便答應了。

包粽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媽媽也是第一次包,所以沒有很大的經驗,我看著媽媽包,自己也開始包,第一次是個圓的,第二次是個正方形的,第三次第四次······終於經過我百般試驗成功了,我終於包出了一個像樣的粽子,媽媽看我包好了一個粽子,就說,我們來比賽,看在規定的時間內誰包的多,比賽開始,我趕快包,但終究是報的亂七八糟的,媽媽看了,笑著說,這包粽子楊一點一點的包,才能包好,我試著一點一點的包,還真是的,一會就包好了,在看媽媽那邊,也是把甘落後,每一個都包的比我的大,我也想包大,一包大總是漏米,只能包小點的。

就這樣,比賽很快就進行完了,我單論數量比媽媽多,單論大小比媽媽包的小多了。

端午節還有一個別的由來,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投奔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