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紀念作文:端午節吃粽子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們家就開始包粽子,準備好餵我肚子裡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說起端午,我們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我們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還是再來說說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么樣這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是不是該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我們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乾淨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是悲壯的詩歌還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每年的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到鄉下去和爺爺奶奶過端午節,到了鄉下那裡的天藍藍的,小花小草都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好藝,首先她把粽葉放到熱水裡浸泡,再準備好糯米、紅豆、棗和肉,把瘦肉切成小塊用醬油等材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幾張粽葉捲成的“小斗”里,再用一張粽葉包一下,用線紮好,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一瞬間,奶奶手腳很麻利,三五下就把一籃子粽子弄好了。然後,再把它們放到鍋里煮熟。

這時,我就專門盯著鍋,沒多長時間,從鍋里飄出一陣陣清香,這股裊裊升起的熱氣濃香撲鼻,啊!我已經忍不住流口水了,打開鍋,拿了一個來吃,哎我吃的太急了,不小心燙到嘴了,爺爺看著我這樣著急的吃著粽子,笑著說不要著急慢點吃,可是,我怎么不著急呢?那么好吃的粽子。看來我的饞嘴還沒變呢?

記得有一次,也是端午節。奶奶照樣也做了很多的粽子,我和弟弟比賽吃粽子,那粽子滾燙滾燙的根本沒法吃,但為了好吃的粽子,為了贏,我豁出去了,馬上大口的吃,啊!我的嘴快成兩根烤焦的火腿長了,再看看我的弟弟竟然很悠閒的唱起歌來了,這下可把我氣壞了,我看了看籃子裡的粽子只有一個了,我拿著最後一個粽子慢慢的吃,這時弟弟看看裝粽子的籃子,啊!粽子已經吃完了,哈哈!勝負已定。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端午節啊!

今天是端午節,有賽龍舟和吃棕子。

這一天,媽媽買來糯米和棕葉。我好奇地問:“媽媽,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媽媽給我說了端午節的又來後,就開始教我包棕子了。我看媽媽包一個棕子,然後我拿起一片葉子也包了一個棕子,可是棕子旁邊一角掉糯米出來。媽媽說:“快把棕子放到碗裡解開,棕子要包三個角要包緊些很好吃不會壞掉。”我聽媽媽的指導,我認真地學著包棕子,小心翼翼地把角搞好,捏緊。我終於學會了包棕子。媽媽說:“我們還要包更多棕子。”於是我們抓緊時間趕快包,包好後。媽媽把棕子放進鍋里煮了一會,就煮好了。媽媽說:“快吃吧。”我們全家就圍在一張桌子吃起來。吃完後,我們就去外面賽龍舟了。

首先是紅隊領先,然後藍隊慢慢的跟了上去超過了紅隊。快要到終點了,紅隊隊員齊心協力一起衝到終點。最後紅隊得了第一名。我在心裡歡呼起來,有說不出的高興。

今天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涼粽。

我來到外婆家,外婆正在包涼粽,我對外婆說:“外婆,我跟你學包涼粽吧。”外婆說:“好呀,你先看我怎么包吧。”外婆把洗乾淨的粽葉捲成漏斗的形狀,右手用小碗舀起小半碗泡好的糯米,倒在粽葉漏斗里,接著將粽葉餘下的一截圍著糯米包成三角體,再用棉線繞兩圈綁好,一隻漂亮的涼粽出現在外婆的手上。

我正呆呆地看著,外婆說:“你來學我的樣子包吧。”我從外婆手中接過粽葉,開始學包粽子,可是,葉子怎樣也不聽我的使喚,不是“漏斗”卷得太松,糯米從葉子洞中掉出來,就是包粽葉時手抓得不緊,糯米都撒了。直到外婆手把手地教我,才勉強包成了一個歪歪扭扭的涼粽。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看著外婆包好成堆的涼粽,我說:“外婆,明年我還來跟你學包涼粽,等我學會了,以後咱家的涼粽都歸我包。”

聽著這首憂傷的歌,心似乎也從剛才的喧鬧中沉澱了下來,就如同一汪濁水慢慢的變成了幾許清水。

今天是端午節,五月五和6月6號同一天的日子。有人說,這個日子再次重現的時間是168年。我們無法活到168年後的今天,但我真心的希望,這篇文字可以保存到那個時候。不需要人們記得我,只需要記得文字裡面的女生。那個可憐的女孩子,那個如果活著大概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子。

我想,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很好奇,我所說的這個女生是誰吧?好了,不讓大家瞎猜了。她的名字叫劉思影。

或許,聽到這個名字依然沒有幾個人記起這個人是吧?畢竟,十年過去了,十年時間,忘記一個人亦或是讓一個不相干的死人淡出自己的記憶是多么平常的事。

我想我已經改變了很多了,起碼不會再為這些在常人看來正常不過的事情而抑鬱無奈了。似乎我也變得無情了很多吧。

也行劉思影不值得讓大家所記得,那么十年前天安門的自焚事件,大家還記得嗎?那場大火不但帶走了一群愚昧無知的大人還帶走了一個天真幼小的孩子啊,全身燒傷達40%。雖經北京積水潭醫院全力搶救,終因傷勢嚴重,於2024年3月17日不幸身亡。

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就這么離開了人間,她去了什麼地方,我們都無從獲知。只是,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替她祈禱,下輩子可以幸福快樂的活下去。不會再有災難,痛苦陪著她。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生活在世間,就有權利讓世界、人們記住她——哪怕是像曇花那樣的匆匆一現。我所慶幸的是我還記得她,過了十年的波折坎坷愛恨情仇。原來在我心裡還記得這個女孩子,這個和我素昧平生的女生(和我一樣大,我真無法定義給你的稱謂了,姑且稱你為女生吧)。

其實,端午節這個節日在十年前,也是因為她我才記得。記得當時學校發放一個反迷信信科學的報導上看到劉思影的事的。那時候好像是五月吧,我清晰的記得那天,中午我在下著毛毛雨的屋檐下靜靜的看著關於她的點點滴滴。包括她喜歡的那首歌:5月里,端陽到,汨羅江上好熱鬧,好熱鬧…(我花了一天的時間找首歌曲,本來打算拿它當背景音樂。可是,總是找不到。所以只能用這首天空之城來代替了。)

那個陰霾的天,那個靜靜地下著毛毛雨的天,讓我一下子記住了這個女孩,以及那個節日,端午節。

真的害怕自己什麼時候也像常人那般忘記你,曾經那個天真善良漂亮的女孩。所以用這篇文,在這個節日裡,只為寫給你。

以後的生生世世,都要好好的,你說呢?受了那種痛苦的你。再見,我會盡我努力讓大家記住你。更加讓大家警醒,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好好學習,崇尚科學,不以迷信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所以,現在的孩子們啊,好好學習你們的知識吧。不要讓那曾經發生在思影姐姐身上的悲劇,在發生在我們之後的某一代。

端午節有什麼快樂的嗎?似乎現在每個節日都要說快樂吧?

那么好吧。大家,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