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包粽子

端午節來啦!端午節是我們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日子,是賽龍舟的日子,也是吃五黃(黃瓜、黃魚、黃鱔、黃酒、鹹蛋黃)的日子,但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準備好事先已泡了3小時的糯米、醬了一晚上的五花肉、梅乾菜筍乾、洗乾淨晾乾的粽葉、麻線、蜜棗和紅棗,我們準備開包啦!只見媽媽先拿出粽葉(大的一張就可以,小的要兩張),把粽葉的二分之一往上翻,然後把左邊的粽葉向右一鏇,手把粽葉輕輕一捏,就成了圓錐形的漏斗。接著,媽媽把糯米在漏斗中攤平,再把一條精肉、一條肥肉和梅乾菜筍乾放在攤平的糯米上,再鋪上一層糯米,用手用力往下壓一壓,最後把粽子的上部翻下來,用繩子紮緊,一個三角形的肉粽就做成了。我按照媽媽的示範,也開始認真地包起來,可是葉子在我手裡就不聽使喚了,不是漏米,就是葉子破,我只能幫媽媽打下手了,幫她剪包粽子的麻線和放餡兒。我們包完肉粽,還包了蜜棗粽。

包好粽子,就到煮粽子了。媽媽先把粽子放進高壓鍋,30-40分鐘後,粽子就出鍋啦!這粽子香噴噴的,整個家都瀰漫著粽子香,我早已饞得直咽口水。我們開始品嘗粽子了。哇!自己包的粽子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今天我不僅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還學會了包粽子的“手藝”,好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