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記事

我的家鄉豫南,端午節是除了春節和中秋節之外另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不僅僅是因為它有關於屈原的歷史傳說,在比我們更遠一點的南方,還會有龍舟比賽,我們這裡沒有,這裡之所以說隆重是因為它有序幕、高潮、還有尾聲。

它的序幕大約提前半個月就開始了,或者更早,村裡的閨女媳婦們提前準備五彩線還有做各種香包的配料,據說孩子帶了五彩線就不會被蛇咬了,可能是因為五彩線的樣子和老家的無毒小花蛇長的很像吧?

帶了香包,小孩子就不會被蚊蟲叮咬,因此村裡的大閨女小媳婦老早的都開始忙碌起來了,小孩子們就像跟屁蟲,和她們一起跑來跑去湊熱鬧,對於小一點的姑娘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知不覺的也就會配五彩線、會縫香包了。

五彩線就是五種顏色的線搭配在一起做成的,端午節戴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踝、還有脖子上,家裡的彩線不是很齊全,沒有關係,有白線就可以了,因為可以用白線染出黑線、綠線、黃線、紅線,五彩線做法非常有趣而且環保,我們用鍋灰來染黑線、用灰灰菜染綠線、用莧菜染紫紅色、用藏紅花染出橙黃色。

歲歲端陽,今又端陽。

印象中,總是感覺端陽是民族傳統人文節日裡最為人文的一個。緣何如此呢?未細想,只是知道,無論元宵還是中秋,連同近年來也得到了法定節日身份的清明在內,它們大多起源於特定民間傳說、民俗內涵、陰陽概念或者是神話故事。像端陽這樣緣起於真實歷史掌故,主題在於紀念和緬懷心繫蒼生、襟懷天下的士大夫,還真是別無二例。

千百年來,端陽節在延續過程中,其紀念形式及與節日相伴生的活動內容日臻完善並固化,譬如包粽子、做香包、掛菖蒲、懸艾蒿等,黃淮以南的廣大地區,還盛行在節日期間舉辦龍舟競渡的活動。比較考量起這些內容,也可說明端陽與其它民俗節日的異同,就是在祈願平順幸福、順暢安康的人文主題外,更加突出了生生不息,奮鬥向上、拼搏圖強的激越情懷。

我的老家在東北,東北人過端陽的做法沒有關內,特別是南方那么豐富多彩和隆重多姿,我想,其中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地緣區位等方面的原因都有。自然,一方水土一方人,在統一奉慶的民俗節日裡,各有個規,各遵其俗,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一如農曆除夕夜這樣的普天共度節日裡,北方人講究守歲、圍爐暢歡,天交子時吃餃子,而南方人卻是互相走動,打牌搓麻耍社火,在初一早晨吃元宵一樣。

又到了端午,家鄉城鄉又洋溢起濃濃的節日氣氛。

端午,在家鄉閩北光澤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據清版《光澤縣誌》記載:“五月五端陽日,曰天中節。取蒲艾葛藤懸門戶,謂之壓邪。古禁蛇,采草煎湯淋浴……每坊一舟竟渡,首尾有龍,兩旁各列車餘人並發悼歌而縱之……”

看,節前的這些天,許多人家的婦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群結隊上山去采箬葉,這一般是婦女孩子的事。箬葉屬竹類,葉子片大,竿細矮小,與其它竹子不同。人們採回葉來洗乾淨,放在外面晾乾,一片片疊好,留著準備包粽子。還有人專門去採回來紮好一疊疊,拿到市場上叫賣。買回去包粽子的人很多,一會兒就賣光了。

到端午的前一二天,許多人家就開始浸好糯米,然後叫上幾個要好的婦女姐妹上家來幫助包粽子。今天你幫我包,明天我幫你包。她們一邊包一邊說笑,或唱當地的《端午小調》:“一天采箬葉呀,二天泡糯米,對角包成粽呀,先去敬祖宗……”她們的手很巧,熟練地將棕葉對角、摺疊、綁紮,或包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不等形狀。各家包的粽子內餡風味不同,有的是鹼棕子,有的是肉棕,有的是豆粽,有的餡上放幾顆紅棗。10個一串紮好,放進鍋里蒸熟。大家先嘗幾個,然後掛起來,留到端午這天吃。還有的親朋好友你送我一串,我送你一串,各種味道的都互相嘗到。當地兒女親家的有端午送粽子習俗,這也是一種人情來往的禮節。

到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吃粽子時許多人家先敬祖宗,用碗盛上幾個放在祖宗的牌位上。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用一個碗裝上糖,將粽子一個個剝開箬葉,用筷子挑上伸進碗中沾滿糖,然後放進嘴裡有滋有味地吃開來。熱烘烘、甜滋滋的粽子,清香可口,孩子們狼吞虎咽,一個接一個地直吃到肚子溜圓。大人們邊吃邊看孩子們吃,臉上漾起滿足的笑容。老人們吃上一兩個,又會嘮嘮叨叨地說上陳年端午的往事,但也讓人聽了不煩。

端午節小長假,紫金港一(2)班的小太陽們開始了盼望已久的親子一日游活動。這次親子游活動由家委會成員精心策劃,走出杭州來到了湖州安吉的百草園。孩子們帶著出遊的各種興奮,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

恰逢傳統佳節——端午,這次活動的重要主題是讓孩子們感知傳統節日,在了解了端午的由來是紀念屈原,投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後,小太陽們最有體驗的環節是集體包粽子了。雖說很多孩子是第一看到包粽子,但是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很快都親手嘗試包粽子了。

小小年紀的他們,在包粽子的環節中體現出來的好學、動手能力強、個個不甘示弱,最後還都有了自己的戰果。

這次親子游活動,除了全體一(2)班的小太陽們,各位大太陽們也是難得的一聚。和平日班級的7——8人一組的假日小隊大不同的是這次可是整個大家庭的團聚。中午的大聚餐,人多的可是整整一個大堂都滿座。

包完粽子、吃完午餐後,對於孩子們來說,最快樂的環節,當時遊玩了。按照班級出遊的安排,後面的環節就是孩子們最盡興的觀看動物表演和遊樂場嬉戲了。

這次紫金港一(2)班的小太陽們走進安吉百草園活動非常的圓滿。孩子們在平日緊張的學習之餘,在這個小長假中可是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回。

端午假期的第一天,陰雨綿綿,在家悶極了,媽媽說帶我去參觀藝術展覽,我的作品也在那裡展出呢!

我們先上二樓參觀,一上樓,幾個蹦蹦跳跳的人兒迎面“走”來,他們手拉手,一個高高地踢著腿,一個在奔跑,另一個人蹲著馬步,一副準備接球的樣子,真是栩栩如生啊。仔細看,這些人兒是用透明的膠帶纏成的,而且是空心的。我又圍著他們左看右看,始終不明白它們是怎樣做成的。

繞過這些“運動者”,一片連綿起伏的“群山”出現在眼前。走近看,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原來,作者是用一摞摞的紙張,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擺出樓宇的模樣,勾畫出一副城市的俯瞰圖。咦,怎么還有“nb”的字樣?解說員說,這是寧波的城市景觀。作者的想法真妙啊,但我想,設計、建造了這些大樓的人更厲害。

下到一樓的展廳,迎面靠牆擺著一整架小泥人,在那兒嘻嘻哈哈地笑呢。有的眼睛眯成一條縫,張大了嘴巴,露出一隻可愛的牙齒呵呵笑;有的抿著嘴,微微笑;有的露著兩排大門牙嘻嘻笑,有的回眸一笑,有的燦然一笑,有的捧腹大笑、有的莞爾一笑……各個笑容可掬,令人忍俊不禁。作品的名稱就叫“微笑生活”,每個小泥人都那么美,充滿歡欣的眼神,讓我的眼睛無法移開。

就在我入迷地觀賞泥人時,後背被人輕拍了一下,原來是和我同一畫室的同學無宇,她興奮地對我說:“看到我們的作品了嗎?”說著,就一把拉著我衝到展廳的另一頭,大聲說:“看!”那幅我們花費了好長時間才完成的誇張臉譜就掛在牆的正中間,艷麗的色彩,誇張的造型,在那么多精彩的作品裡,它顯得一點也不遜色啊。一剎那,我心裡充滿了驕傲。

在展廳,我們呆了整整一個上午,久久不願離去。那些造型獨特的小花馬,憨態可掬的青蛙合唱團,韻味十足的仕女……真美啊。我願意繼續學習畫畫,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