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端午節作文500字三篇

篇一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北方有北方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吃粽子的習俗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地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

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愛國詩人屈原而展開,傳播各地,屈原之民人人皆知,大家用粽子悼念烈士。今天媽媽就要教我包粽子!

媽媽今天六點就起來買粽葉、泡糯米了,到我起來時媽媽已近把材料準備好了媽媽拿起兩片粽葉重疊一部分,再把它捲成漏斗形保證不會漏,再塞一點糯米進去再放一顆蜜棗和一些花生,然後再用糯米填滿,再由白線給它捆起來,一個小粽子就成了。看著媽媽手裡小巧琳瓏的粽子,我很是羨慕,想著那我包的是什麼樣的呢?

終於該我包了,我也像媽媽那樣把兩片粽葉重疊一部分,再捲成漏斗狀,我也抓了一小把糯米塞進了粽葉里,可因為我的手鬆了一下粽葉里的糯米全掉了出來,地上髒兮兮的,“失敗不怕重要的是堅持,再來!”媽媽鼓勵我,第二遍我終於越過了那個坎,第三步就該放東西了我挑了一大塊蜜棗放了進去,然後又放了一把糯米,可我在用白箱包的時候,包不嚴好多糯米都灑了出來,媽媽教導我說:“在粽葉裡面放東西不能放得太多,要不然就會潵出來”“毆”我點了點頭,看我再三努力的面上,成功的光芒終於照到了我身上,我成功包好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著不怎墨陽,但很好吃。

篇二

端午節自古是中國的節日,可聯合國卻將它定為韓國的節日,這毫無道理!荒謬!

中國古代用十二天干、二十四地支來計年,而端午正是從中取出二字拼湊而成。這個節日的名稱正是中國特有的計年法,這端午節怎么不是中國的呢?

再來說說屈原。屈原是兩千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宰相,因為被奸臣所害,被貶到了汨羅江當縣令。後來楚國滅亡,愛國的他投江自殺了。當地老百姓很想念屈原,划著獨木舟將粽子投進河中,由此來紀念屈原。屈原是中國人,戰國也是中國的歷史時期,這么明顯的事例指向一個答案——端午節是中國的!

每逢端午節,我們都會包粽子,各式各樣的粽子很是惹人喜愛。有肉餡的、蛋黃餡的、豆沙餡的……幾千年來,吃粽子早已成為端午節的標誌性活動。而韓國在當時還只是遊牧民族,並沒有這習俗。中國人開始過節時,韓國還未成型,這端午節當然是中國的啊!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每逢端午,全國各地的人都會賽龍舟。在江上奮力拚搏的青年,岸邊觀賽叫好的觀眾,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賽龍舟是體現中國人團結的運動,因此,賽龍舟是個很好的證明,端午節就是中國的。

這么多證據都可以證明,端午節本來就屬於中國。聯合國怎能將它定為韓國的呢?

歷史告訴我們:韓國的年輪只有七八百年而端午節的起源是戰國時期;

雖然幾十年中國的確沒有放假,可端午節肯定是屬於中國的啊!無論從前,現在,還是以後,端午節都是中國的!歷史是不會改變的!

篇三

端午節,我看到奶奶在團箕里撥弄殼是黑黑的豆子。我問奶奶這是什麼豆,奶奶告訴我說是蠶豆。奶奶還說:端午節快到了,按風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黃酒吃炒蠶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著兩隻眼睛茫然地看著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麼,慢悠悠地給我講述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是開端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謂“端午”就是頭一個五的意思。

端午節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它是民間一年一度的全民“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裡要灑掃庭院、懸艾草、掛菖蒲、飲雄黃酒,用以驅蟲菌,除害病。這其實也是民間一種自覺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習慣。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們民族預防疾病,講究衛生的優良傳統。這些與日常衛生保健有關的習俗,也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不過,我從課外書上看到過,知道端午節的意義是屈原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傳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計,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誹謗,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落並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千百年來,中華人民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紀念屈原。我認為,屈原的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深地感動著我。作為一個中學生的我,最起碼,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振興中華,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